當美國爆發次債危機時,一些人將原因歸結為美國窮人太貪婪:你們沒有錢,就不應該借錢買房子;當歐洲爆發主權債危機時,又有一些人大罵希臘政府太無賴:你不該瞞著歐盟偷偷借錢,去維持與你國經濟實力不匹配的福利水平。
孤立地、從傳統道德來看,這樣的指責不無道理,但如果從全球經濟運行機制的角度看,就謬以千里了。
美國的債務危機發生在私人領域,歐洲的債務危機出現在政府部門,所以很多人也就想當然地認為這兩者似乎沒有聯系,是在根本不同的兩碼事。實則不然,美國的次債問題與歐洲的主權債問題在本質是一回事,都是是全球收入分配不均所導致的全球有效消費需求不足的金融表現。
還有另一個看似更不相關的現象也同屬這一主題,那就是中國的內需不足。也就是說,中國的內需不足、美國次債危機、歐洲主權債危機看似不相關,且橫跨亞、美、歐,但卻是一母所生的同胞三兄弟。這個母親就是全球范圍內的兩極分化、內需不足。
批評美國窮人和希臘政府的人可能忽略重要的一點,正是這些美國窮人和希臘政府的瘋狂借債支撐了此前世界消費的增長和世界經濟的增長。也忽略了,全球的生產能力是能夠滿足這些靠過渡借債所支撐的全球消費能力的,甚至還要超過。如果沒有美國的窮人債和希臘的政府債,全球的消費能力肯定要變小,從而大大小于全球的生產能力,全球范圍內的生產過剩早就應該出現。
在當今世界三個經濟體中,美國、歐盟都發生了債務危機,只有中國沒有債務危機,但也只有中國一直存在內需不足問題。是不是可以這么說,中國只所以一直存在內需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的窮人不能舉債,我們的政府也沒有為提高本國福利而負債;而美歐之所以沒有內需不足問題,原因就在于它們的窮人可以舉債,它們的政府愿意為維護本國福利而借債。
內需都不足,只是有沒有債務來掩蓋,僅此而已。
內需不足的根源是收入分配不均惡化,數據就不舉了。
全球收入分配不均會導致全球資本過剩,原因在于全球總利潤中,流向普通大眾的部分太少,流向過于富裕階層的太多。流向普通大眾的部分更多用來消費,流向富裕階層的更多用來投資生產。這樣以來,生產的增長就會超過消費的增長,出現生產過剩。
生產過剩時,投資實體經濟便沒有利潤,這時所謂的“流動性過剩”,我就不明白,錢這個東西怎么可能過剩。
沒有流動性過剩,只有流動性不均!
生產過剩就必然導致全球范圍內壓縮產能,至少在未來若干年不能再擴大。結果就是,世界經濟出現負增長或零增長。
這是未來10年內世界的大勢和中國的大勢,投資者務必警醒。這也是為什么近來全球股市風聲鶴唳的根源。可以預測,今年下半年的局勢將會更惡化。
www.gongdao.org 共道經濟研究中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