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發轉基因研究內幕,美國農業科學家也怕上黑名單 |
蔣高明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777
這是一篇發表在去年2月19日《紐約時報》上的文章
一群科學家在發給美國環境保護署的一份聲明中說:“在有關轉基因的很多關鍵問題上我們都無法進行真正獨立的研究。”環境署正在為下周召開的有關轉基因農作物的科研會議征求公開意見。
這份聲明很可能會聲援轉基因作物的反對者,包括一些環保組織,他們一直在指責缺乏對轉基因作物的深入研究,而這些作物可能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始料不及的負面影響。
上書環境署的26位農作物專家選擇了匿名的方式,因為害怕被公司切斷研究經費。但還是有少數幾位同意公開接受本報采訪。
科學家們指出,農民和其他轉基因種子的買家必須簽署協議來擔保自己會尊重公司的專利權和相關環境條例。但是,問題在于,協議也禁止為了研究目的來種植轉基因作物。所以,為了科研,科學家們可以自由購買殺蟲劑或者一般的種子,卻沒有途徑買到轉基因種子,除非有公司的許可。但科學家們說,或者有時候根本得不到許可,或者有時候公司堅持要先審查科研結果,再來決定能否公諸于世。
這樣的運作已經是個老問題,但科學家們現在決定公開申訴,因為他們已經忍無可忍。
明尼蘇達大學的昆蟲學家肯.奧斯特里說:“如果一個公司可以控制原本屬于公共領域的研究成果,他們就能夠減少任何研究可能得出的對己不利的負面結果。”奧斯特里是聯合上書環境署的科學家之一。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聯合抗議的科學家們聲明他們并不反對轉基因技術本身,他們大都來自一些大專院校實力雄厚的農業院系。他們真正反對的是轉基因產業對研究的扼殺,使得他們無法給農民提供如何最佳種植轉基因作物的信息。而且,科學家們也指證,他們提供給政府監管部門的相關信息受到了“不當和嚴重的限制”。康奈爾大學的昆蟲學教授埃爾森.希爾茲教授說,轉基因公司“有可能會粉飾數據,而這些數據是要提交給環境署的”。
威廉.尼布是杜邦公司旗下轉基因種子生產巨頭——先鋒良種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作物研究的副總裁。他為其公司的政策進行了辯護。他說,因為轉基因作物受政府監管,所以公司必須仔細監督作物的種植情況。尼布說:“為了維護和政府的關系,我們不得不對轉基因技術實行非常嚴格的控制措施。”他同時也希望能有機會和科學家們坐在一起來討論他們的擔憂。
另外兩家生物技術公司孟山都和先正達,在周四聲明說他們支持科學研究。但和先鋒公司一樣,兩家公司聲稱之所以要和轉基因種子的買家簽約,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和向政府兌現監管的義務。
但是環境署發言人戴爾.卡麥里在周四回應說,政府只要求公司監管轉基因作物的抗蟲性研發,除此之外相關合同的任何限制都是公司自行添加的。
先正達公司在和買家的協議中不僅禁止相關的研究,而且特別強調買家不能把先正達的轉基因產品和其他任何競爭作物進行比較鑒別。
明尼蘇達大學的奧斯特里博士說,他在2007年得到三家公司的許可來比較各自生產的轉基因抗蟲玉米對明尼蘇達州的根線蟲有多少效果。但在2008年,三家公司之一的先正達收回了許可,這項研究不得不中止。
奧斯特里博士解釋說:“先正達之所以這樣決定,是因為如果再讓研究繼續下去,就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
北達科他州州立大學昆蟲學副教授馬克.波特爾回憶說,去年當轉基因甜菜種子第一次賣給農民之前,他想測試這種新作物對某種殺蟲劑有何反應,但是北達科他州州立大學無法和種子的生產商孟山都和先正達就發布研究成果和知識產權達成協議。
康奈爾大學的希爾茲博士認為,對農業科研的經費支持已經逐漸由政府公共部門向公司財團轉移,這就使得很多科學家不得不依賴大公司來提供經費或者技術合作。“大家都怕上黑名單,”他說,“如果你唯一的研究對象是玉米的害蟲,你就需要最新的(轉基因抗蟲)玉米(來做實驗),而如果公司拒絕提供樣本,你就只能一事無成。”
(安德魯.波蘭克,2009年2月19日《紐約時報》, 林谷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