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美聯儲提高貼現率的各種看法》一文補充,來自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恩道爾。按照中國人尊老愛幼的傳統,應該稱“恩老”,做個類比,我國經濟界、金融界前些年,經常談論“格老”,后來才明白不是“閣老”的意思,這些中國經濟學人、投資人好像把“格老”當成了中國央行行長。有意思的是,希拉里痛批格林斯潘的“無恥建議”。如果希拉里到現在才知“格老無恥”的話,那么,我國當初那批“專家”,不知是心理錯位,還是斯德哥爾摩癥的表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2861d0100h6dt.html
再說莫名其妙的英阿馬島之爭,媒體制造諸多如詩如幻的“事實”,從地球變暖到牲畜流感到地震遍地開花,真是一種浮世繪。有位電視主持對著觀眾大罵:“蠢蛋,我們是虛幻的,你們才是真實的。”
喊制度的人,與喊造物主的人,以及指責格林斯潘無恥的人,沒什么區別。希拉里需要的,不是指責格林斯潘,而是每個美國人,發自內心的自省,如果你們感到孤獨的話,中國人陪著好了。
記得有位一生忙碌的猶太政治說客,臨死之前跟兒子耳語:“人類真無聊。”
美聯儲:恐慌還是回歸常態
作者:F William Engdahl
譯者:海杲
[恩道爾一家之言,僅供各位參考。]
美聯儲決定提升關鍵利率,毫無疑問,這并非美國經濟復蘇的信心,或是美聯儲聲稱政策緩慢回歸常態的跡象。不若說是對美元金融核心——美國政府債券市場弱勢的恐慌。
金融市場一陣歡呼,買進美元賣出歐元,這是自2006年起美聯儲第一次決定提高所謂貼現率的利率,從0.5%提到0.75%。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從央行借款的利率,與此同時,美聯儲依然讓聯邦基金利率不變,保持歷史低位——介于0.0%和0.25%之間。美聯儲理事會官方聲明,利率變動的目的在于讓商業銀行互相拆解資金,而不是依賴聯邦的資助,這是從2007年8月金融危機開始就提供的政策。
此次決定,大白話的說法就是,目的是給人“一切照舊”的印象。與此同時,諸如喬治·索羅斯這樣的金融玩家,繼續公開聲稱歐元的基本面弱勢。這樣的話,相對歐元成本來說,美元區糟糕的經濟基本面和金融基本面所受投機壓力就會少一些。現實情況是,美元世界根本不是回歸常態。
“不可持續的赤字”
保守的圣路易斯聯儲主席Thomas Hoenig,最近在一次小型報告會上說,聯邦赤字的規模如果沒有緊急顯著削減的話,公共債務很快就會達到意大利或希臘的地步,超過GDP的100%。在最近演說中Honig提到,“美國的財政規劃如此暈菜。無論如何,必須進行改革,財政政策不可持續。美國政府必須調整開支與稅收法規,就那么簡單。如果沒有采取這種先發的財政角度的校正措施,美國就會促成自己新的危機……”
翻譯成外行話就是,當真實失業率非官方統計占勞動力人口23%時,當各州政府還同自己的開支斗爭時,當聯邦美元消失時,美國政府還要削減開支。
簡單的說,美國經濟,盡管沒人會愿意說類似于第三世界風格的“債務圈套”。如果政府削減赤字,經濟更為蕭條,但是,如果繼續印錢賣債券的話,美國政府債券的買家也不會繼續感興趣,意味著美國利率被迫的提升,而且是在蕭條期間——這對經濟來說是個災難。
聯合抵制債券?
第二個選項,美國債券買家的聯合抵制,或許已經開始。2月11日,美國債券拍賣了30年期價值160億美元的債券與證券用于資助其爆炸性的赤字。據少數研究報告稱,銷售情況表明需求并不樂觀,外國央行削減了他們購買的份額,從最近平均43%減少到僅僅28%。美國債券最大的買家,最近幾年是中國和日本。其次,好像美聯儲自身也是被迫購買并不景氣的需求,占有債券銷售的24%,以前情況是,一個月不過5%而已。
聯邦赤字當前財政年度截止2010年9月底估計將達到1.6萬億美元,明年會繼續這種進程,接下來十年都是如此,每年都會超過1萬億美元。
這種情況還會加劇,因為二戰之后最多的一代人,出生在1945-1966年所謂的嬰兒潮一代,開始大量退休,而這將會剝奪聯邦政府的社會保障稅收收入,現在已經從資產變為聯邦預算負債,聯邦政府每個月都要給退休基金付錢。在下個十年或更長時期內,將會極為加重赤字的規模。
大忽悠的克林頓時期的預算“盈余”,實際上并非克林頓還有他的財政部長魯賓與薩姆斯的成績,不如說是對那一代人社會保障稅收欺詐性的習慣,在1990年代后期他們收入最高時作為美國政府盈余收入計算。這次稅收流入,從現在開始在未來十年將會流出。
新式“中國綜合癥”
[筆者注:中國綜合癥是部電影,英文片名THE CHINA SYNDROME,其實和中國并無關系。這個片子主要講的是電視臺記者金伯莉和攝影師、錄音師一起去核電站采訪,在主控制室參觀時,趕上核電站事故,地都震動起來,攝影師趁亂拍下事故現場。后來他們找到專家分析拍攝錄象,專家說他們能活下來就是幸運。原來有種說法是,“核反應堆的冷卻水如果燒干,可能會發生很可怕的事,會把地球燒穿,而美國的地球另一面是中國”,所以就有中國綜合癥的說法。]
然而,面對這些,白宮看起來在執行一系列愚蠢的政策,只是為了針對另外一個國家。情況就是這樣,華盛頓最近的一系列行為,都是為了中國,美國政府債券最大持有人,至少上個月如此。
奧巴馬的白宮政府,最近通過了對中國汽車輪胎的懲罰性進口關稅,之后,與其最大債券人增加外交關系摩擦,挑釁式的對臺灣銷售數以億計的武器,引起中國強烈的抗議。另外,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干涉了中國的互聯網管制,公開聲稱指責中國的所謂審查制度。
之后,好像傷口上撒了一把鹽,不顧中國官方抗議,美國總統奧巴馬于2月18日在華盛頓舉行典禮,官方會見達賴喇嘛,真實原因并非關注西藏喇嘛的福祉,這是加大與中國壓力的信號。至今為止,北京官方反應平靜,即便很堅定。真正的反應,卻是金融領域而不是政治議題,中國古代軍事哲學家,孫子,毫無疑問建議如此。
看起來,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對不合時宜的美國壓力有所反應,也就是聯合抵制購買美國債券。去年12月中國是美國政府債券的凈賣家,大概賣了430億美元美國債券。
考慮到中國外貿出口所賺的年度貿易盈余,中國央行現在持有的外匯儲備以及其它資產,包括黃金,大概價值2.4萬億美元。其中,至少60%據信為美國政府債券和其它政府擔保債券,或許有1.4萬億美元。如果中國繼續拋售美國債券到國際金融市場,美元將會跳水,華爾街接著就會恐慌或更為糟糕。
試圖逆轉外國央行及其它機構聯合抵制購買美國債券的趨勢,可能是伯南克美聯儲突然提升關鍵利率的真正原因。暫不說其國內經濟的惡化,他們看起來忙于異常的市場懸崖游戲,試圖說服人們相信“最糟糕的情況已經結束。”
美聯儲的舉動,還有最近希臘事件中對沖基金與華爾街對歐元的攻擊,看起來愈加象是轉化為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未來生存相關的經濟戰爭。正如我最近的一本書《貨幣之神》之中的解釋:華爾街與美國的世紀之死,美國自1945年的全球權力依賴于美元毫無爭議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以及美國軍事對于世界支配性的權力。如果美元倒掉了,過度擴張的軍事也變得非常脆弱。
美聯儲現在處于絕望境地,試圖避免徹底的債券市場銷售恐慌,而這會觸發金融多米諾骨牌式的崩潰,這是提高一個利率,卻讓更重要的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幾乎為零的原因,絕望的懸崖。迄今為止,金融市場的瘋狂小旅鼠們,看起來買的是“被欺騙”,但還要持續多久并不清楚。
當希臘危機解決的時候,形勢將變得明朗,不過,對于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來說,不是違約的問題,因為它們還沒有到截止日期,而美元和歐元可能會產生戲劇性的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央行擁有決定可能結果的主要籌碼。日益增長的全球僵局,一種可能是中國央行戲劇性地增加對黃金和白銀的購買。那總比購買美國債券好一些,也是未來不依賴美元歐元,建立地區貿易和國際商務貨幣未來角色的基礎。
[筆者注:黃金亦是法幣,這在之前的博文中,已經闡述過。不論黃金還是白銀,都屬心理學范疇,增加儲備到心理學游戲能夠扮演相應程度角色即可。筆者持保守觀點,歡迎批判——批判即黃金白銀價值“心理游戲”的一部分。]
黃金的機會
中國的黃金儲備直到最近在儲備規模中也是相對低位。到2009年3月為止,中國央行官方稱持有1,054噸,今天大約值370億美元,而這不過是整個儲備的1.5%,黃金2003年到現在計算升了76%。平均來說,國際央行持有大概10%份額儲備黃金。德國央行持有3,400噸黃金,第二大是美聯儲。若要達到10%的水平,中國還要買大概2000億美元的黃金——也是2年的世界黃金產出。
白銀在大部分國家的儲備里占據并不明顯的地位,不過,中國在歷史上是個例外,1900年之前帝國時代,中國是銀本位而非金本位,因此保留大量的白銀儲備。1840年的鴉片戰爭,吸干了中國整體的白銀貨幣儲備,使得最終有利于英國的金本位。
2001年和2002年,中國是白銀的主要賣家,賣了大概1億盎司的白銀,當時的價格低于5美元/盎司。從那時開始,就停止出售白銀了。2009年9月,中國政府通過一項法令,鼓勵中國人購買白銀,解釋說,購買白銀是個好買賣,因為黃金/白銀的價格比為70:1,處于歷史高位,提供的是方便的低價鑄塊,禁止從中國出口白銀。
這無疑是用來弱化股市投機減少貨幣供應的舉動,因為換成白銀會有效凍結銀行儲蓄。而且,如果預計很久的中國銀行危機發生的話,如果人們以可協商流轉的銀錠持有穩定財富,堅韌的中國人也會少受些損失。
很有可能,中國會成為白銀的大買家,甚至比黃金更甚。因此,中國央行如果賣掉美國債券,自有賬戶替代購買就是黃金,而白銀則供給中國公眾。
來源:
http://www.engdahl.oilgeopolitics.net/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