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衍生性商品將成投資主流
http://finance.stnn.cc/fin/200912/t20091207_1227714.html
2009-12-07
星島環球網消息:本周揭幕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不僅代表世人維護生活環境的決心,同時也為國際資本市場未來的金融創新指引出一個新方向,而可以預見未來資本市場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將會大增,成為投資主流之一。
《工商時報》報道,專家指出,在美國樓市泡沫時期,金融創新達到高峰,與次貸相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橫行一時,然而隨著樓市泡沫破滅,次貸危機引爆全球金融風暴,金融創新也陷入停滯。不過近來金融創新活動再度顯露活力,而這主要是拜氣候變遷成為世人焦點所賜。
由于預見氣候變遷將導致未來天然災害威脅加重,損失擴大,國際資本市場對能夠分散這類風險的金融產品,如天然災難債券與颶風期貨等的需求也告增加,可望帶動一波氣候變遷相關的金融創新熱潮。
沒有人能夠預測一場天然災難會造成多大的損失,然而可以預見的是氣候變遷只會使這天然災難的破壞力更形擴大。根據英國佛麥特資產管理公司的天然災害專家賽歐表示,10年前,一場可能是百年一見的天然災難所造成的損失估計是550億美元,然而現今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2,200億美元。他并且指出,經常受到颶風侵襲的美國佛羅里達州,未來平均每年的國內生產毛額可能會因颶風來襲而減少10%。
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過去并未受到重視,然而現今卻逐漸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焦點。以天然災難債券為例,自1994年問世以來,迄今規模也不過270億美元,而且此類債券的發行在雷曼兄弟破產之后完全陷入停擺。不過近幾個月來,這類債券的發行卻是明顯增加,預料今年的發行規模將達30億到40億美元,而明年可望達到50億美元,接近2007年所創的歷史最高水平70億美元。
另一項開始嶄露頭角的氣候變遷相關金融產品是颶風期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與美英保險期貨交易所IFEX自2007年開始都有開辦颶風期貨交易,而IFEX的颶風期貨交易今年來明顯趨熱,4月的交易額達4110萬美元,創下單月最高紀錄。
根據了解,還有一些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目前都在開發之中,包括溫度期貨與雨量期貨等。專家指出,盡管這類與氣候變遷有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目前在國際資本市場中的份量有限,不過可以預見未來可能成為投資主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