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把上合組織變成破解“新八國聯軍”的利器
司馬平邦
幾艘剛剛參加為中國以“和諧海洋”為主題的海軍慶典的印度海軍艦艇于4月29日至5月3日又赴日本沖繩以東海域參加了美國、印度以及日本的海上力量代號為“馬拉巴爾09”的大規模海上聯合演習,而本次演習的重點科目就是圍繞著反潛與反艦作戰展開,盡管“馬拉巴爾09”沒有美國、印度航母戰斗群參與,但持續5天的演習,美、印、日三國還是派出了海軍精銳力量參演,
美國派出的參演艦隊是其海上作戰的主要力量,包括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指揮艦、“菲茨杰拉德”號和“查菲”號導彈驅逐艦、“海狼”號核攻擊潛艇以及多架P-3C海上巡邏機和SH-60型直升機;美國還出特別動了其最先進的攻擊性核潛艇——“海狼”號。這艘造價高達30億美元的潛艇是美國冷戰尚未結束之時開始研制的一級多用途攻擊核潛艇,不僅可執行反潛、反艦、對陸攻擊、布雷、護航等多種任務,而且創下水下航速最高、隱身性能最好、機動能力最強等多項紀錄。該型核潛艇剛剛參加完3月份在沖繩海域舉行的日美海軍反潛演習。印度海軍則由包括“孟買”號導彈驅逐艦、“蘭維爾”號導彈驅逐艦、“坎嘉爾”號導彈護衛艦以及“喬迪”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特遣艦隊參加。而日本海軍也派出了最先進的兩艘驅逐艦參加這次演習;美國“菲茨杰拉德”號導彈驅逐艦和印度“孟買”號導彈驅逐艦、“蘭維爾”號導彈驅逐艦都是在4月23日參加了中國以“和諧海洋”為主題的海軍慶典后,直接趕往該海域參加軍演。
新聞里說:近年美軍在中國周邊主導的聯合軍事演習漸趨頻繁,美與日、澳、印、新等國的一些傳統海上雙邊演習逐漸發展為規模更大的多國多邊演習,如“馬拉巴爾”、“勇敢之盾”、“利劍”、“環太平洋”等,而每年夏天由美國和蒙古主導的“可汗探索”陸上聯合軍演在去年因奧運會期間中國領空禁飛推遲而引起了中國軍事愛好者的關注,美國主導的上述聯合軍事演習的范圍及時間越來越靈活,地點選擇越來越多,規模上也日益增大。
雖然這次美印日“馬拉巴爾09”聯合海上軍演沒有把中國直接當成假想敵,但從演習科目、地點以及時間上看,三國聯合宣示遏制中國海上軍事力量的意圖已經相當明顯,相比與日本海軍的傳統同盟關系,美國與印度海上軍事合作的速度與雙方在太空與核武方面的合作一樣越來越加速度,而這次“馬拉巴爾09”聯合軍演也是繼2009年初美國承諾將向印度提供導彈防御系統之后雙方進行的最顯著的軍事合作,很遺憾,這兩項“最顯著”的軍事合作的假想第三方都是中國。
在越南剛剛發瘋話要在馬六甲海峽封鎖中國海上貿易及軍事路線之前,印度早就說過要聯合美國控制馬六甲海峽,為此本世紀初印度就組建了“安達曼-尼科巴三軍聯合司令部”,意在試圖全面加強對馬六甲海峽的影響力,而時逢9·11重創的美國也欣然加入與這個亞洲大國的合作。
我們說,在南海,中國面臨的危脅直接來自日本、菲律賓、越南等“新八國聯軍”,但背后又都有美國和印度這樣的軍事大國的影子在,與此相交叉的是美國與日本、美國與菲律賓、印度與越南等都有這樣那樣的軍事同盟關系,這也是現在的中國在南海不得不千謹萬慎小心行事的主要原因,“新八國聯軍”在中國周邊要謀求的是與中國的領海和領土劃分,而美國和印度在南海及東太平洋軍事合作所謀求的是遏制中國軍事力量的影響和成長,我的朋友單冰茸用“多米諾骨牌效應”來形容“新八國聯軍”為了在與中國的領土領海爭執中得利將一個一個倒向美國和印度的趨勢,而且這種戰略上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明顯。
還有一點最為重要:中國,無論從歷史淵源上還是從現實利益上都不可能加入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系,中國更不會以身食虎地與“新八國聯軍”達成真正的妥協,所以,中國與雙方的關系必然是對立的,除此之外中國無第二條路可走。
印度曾是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國家,但很顯然現在的印度無論在印度洋還是太平洋,無論是對身邊的巴基斯坦還是對隔著喜馬拉雅山相望的中國,都一無反顧地選擇了與美結盟的安全政策,中國和印度作為亞洲兩個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除了在海上貿易、巴基斯坦關系、西藏問題和其它方面的頗多爭執之外,藏南地區十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爭端更是最現實的火藥筒,而且,這個矛盾看似根本通領土談判無法達成共識。
中國無法保全其在南部陸上及海上邊境的領土領海利益的現實已經證明中國在與美印日組合及“新八國聯軍”的較量中處于劣勢,雖然中國一直在試圖個個擊破之,也取得了如臺灣海峽和解這樣的成果,但總的趨勢,在中國的東南周邊,形勢越來越嚴峻,而最嚴峻者當首推美國和印度正在太平洋上走向軍事同盟的戰略關系。
“不結盟”也一直是中國奉行的外交及軍事政策,但在世界越來越多極化而如美國、印度這樣的軍事大國仍然不能放棄其單邊夢想的時代,死守不結盟的諾言已經讓中國現在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困境,尤其是南海資源的大量流失及越南這樣的彈丸小國的無理取鬧,中國猶不能從容應對,中國的藍水海軍戰略雖然是與中國的大國身份相匹配的發展目標,但動不動便被攻擊為“中國威脅”,或者說曾經是美國主宰的單邊世界格局已經被打破,但中國看來并沒有從這種“打破”中撈到什么好處。
迄今為止,中國只加入了一個上海合作組織這樣的準同盟組織,而現在中國的現實困境其實也是另一大國俄羅斯要面對的困境,美國和歐洲國家組成的北約組織的軍事動作用了不到20年時間基本蠶食了俄羅斯在境外的所有勢力范圍,去年只打了4天的格魯吉亞戰爭,是俄羅斯不得不對此做出的最強硬反應,在這個信奉“只有敵人垮掉自己才安全”的世界里,現在中國和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命運可以說殊途同歸。
與2008年的格魯吉亞與俄羅斯之間的嚴峻關系相若,目前在南海,越南與中國之間的關系也日趨嚴峻,越南更是有膽量主動把領海爭執上升為軍事對峙,甚至放言要通過武裝一支強大的潛艇艦隊達到封鎖馬六甲海峽東出口以控制中國海上生路的目的,這些都或者在逼迫中國不得不挑選一只“出頭椽子”先行鋸掉,以儆效尤,而越南似乎越來越執著并樂于充當之——但這樣的戰爭什么時間打及在什么條件下打才最有利中國?
我認為,在2009年6月15日到16日將要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葉卡捷琳堡首腦峰會上,中國理應在事關中俄及與上合組織其它成員國的更深度的軍事合作上有更大動作,其動因之一就是摒棄奉行幾十年的不結盟政策,在亞歐大陸的腹地設計建立起一條以中國和俄羅斯為核心的軍事同盟弧,抵擋以美國和印度為軸線以“新八國聯軍”為散兵坑的布置于太平洋、南海和東南亞的“制華同盟”,中國與上合組織內成員國將從國土安全合作一步一步發展到明確的軍事同盟關系,這也是中國現在最便于依靠和只能依靠的資源。
除了一年一度的上合組織峰會將要到來之外,另一個一年一度的蒙古“可汗探索”聯合軍事演習又將在中國北方邊境向中國的國家安全發出示警信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這些國家的飛機大炮在亞洲腹地的軍事轟鳴,對中國而言多一天就多一份危脅;從2008年到2009年,蒙古的國民經濟出現大的危機,在這種前提上蒙古才認識到它對中國的依存關系有多重大,也許現在是憑之要求蒙古放棄與美國的“可汗探索”聯合軍演的時候了,蒙古想在中國獲得出海口的支持,以解國內資源業困境,以及蒙古想要從中國直接獲得中國的金融援助,都必須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和領土安全表示出尊重和保證。
現在,中國所面臨的最頭疼問題是,美國、日本和印度在海上以中國(和海盜)為假想敵的大國軍事同盟已經成型,而“新八國聯軍”的現實困擾更時時在側,如果中國還以傳統的不結盟原則獨立面對這樣的半包圍關系,則宏觀上將失去最終的“出海”機會,微觀上則無法奪回對南海真正控制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