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朝鮮的不滿反思中國“特色”外交理論
最近,朝鮮發生的一些事情可能使某些中國人(那些多年來堅信并忠實執行所謂“特色外交理論”的人)感到意外。先是朝鮮在美、日、韓三國的一片神經過敏反感中,堅持于 4月5日 發射了一顆名為“光明星2號”的通訊實驗衛星。接著,平壤于 4月14日 發表聲明,宣布退出關于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此舉旨在抗議頭一天,即 4月13日 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一致通過的主席聲明,該聲明對朝鮮發射通訊衛星進行了“譴責”。朝鮮同時宣布,恢復已經去功能化的寧邊核設施,停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限期該機構駐朝核查人員離開朝鮮。該機構人員深知朝鮮是一個不畏強權、說一不二的主權國家,不像某些國家(是哪些國家?不說人們也心知肚明)那樣經常看霸權主義的臉色行事,遇事做縮頭烏龜,誰也不敢得罪,因而在獲取通知后,他們立即收拾行囊,乖乖地于第二日,即 4月16日 灰溜溜地走人。
對于朝鮮上述一系列強硬反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14日的例行記者招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不贊成”安理會通過關于朝鮮發射問題的決議,更“不贊成”對朝鮮實施新的制裁。中國是否“不贊成”安理會關于“譴責”朝鮮發射衛星的主席聲明呢?對此, 姜瑜 女士沒有說。但是,此事用不著姜瑜說,因為既為安理會主席聲明,沒有作為擁有否決權的中國的贊成,聲明是根本不能獲得通過的。上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發言,給人以面對別人出乎意料的強烈不滿后,裝出一副好人相貌的感覺。這是很不光明磊落的作法,不像一個大國外交之所為,更與一個長期以來以友好鄰邦相標榜的國家不相稱。
人們知道,多年來,中國適應美、日、韓三國(主要是美國)的需要,在朝核問題上使盡了渾身的解數,作出過種種不遺余力的周旋。但是,由于這些周旋明顯的媚美媚日和抑朝傾向,因此一直與朝鮮磕磕碰碰。這一回,中國又不惜與美、日、韓三國為伍,逼朝鮮就范,雖然獲得了美、日、韓三國政府的“滿意”,卻終于惹怒了朝鮮,它于是作出了上述種種的強烈反應。這些反應,表面上看似乎只是針對美國的,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朝鮮的這些強烈反應至少包含有對中國的不滿情緒。在朝鮮政府和人民看來,美、日、韓固然不好,現在的中國也不見得好。可能肯定地說,朝鮮此次的強烈反應,本來應該在中國的意料之中,而實際上卻出乎中國外交的意料。這反映了中國外交立場的變化,對中國的外交無疑是一個打擊。
這決不是偶然的。30年來,中國的核心外交理論和政策就是兩句話:“韜光養晦”,“誰也不得罪”。然而,當著世界存在著強權和霸權與受壓迫、受欺凌的弱者的嚴重對立時,如果你仍然還是“韜光養晦”,你就根本做不到“誰也不得罪”。如果你遇事不是主持正義,支持和維護弱者而正義的一方,卻每每為強權和霸權張目,你必然就要得罪與之利益根本對立的那一方,想不得罪是根本不可能的。就拿這回來說吧,中國的態度既然獲得了美、日、韓三國政府的“滿意”,朝鮮就必然不滿意,它被迫作出上述種種反應是理所當然的。
一國的外交通常都是該國內政的延伸。中國的這種態度,與內政的變化——由過去毛澤東時代的為窮人和下層人民服務變為為富人即為新生資產階級和上層分子服務在外交上的反應——在外交上,中國已經越來越習慣于與大國、強國站在一起,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站在一起。
中國的人民應該從中看清問題的實質并吸取教訓才是。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