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時代”的三種政治前途
郭海強
2008年11月4日午夜(美國時間),貝拉克?奧巴馬以297張選舉人票成功當選美國第44任總統,此一歷史性事件隨即在美國同時也在世界各國引發一片歡呼浪潮。若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的美國,奧巴馬作為一個黑人青年仍會受到多重歧視;而在21世紀初“反恐戰爭”的政治環境下,奧巴馬作為一個具有伊斯蘭教背景的美國政客仍然令人倍覺敏感。然而,以上這一切在今天已被歷史所終結。奧巴馬因其個人魅力形成了一種迥異于美國傳統的政治光環,這個政治光環又通過媒體和互聯網的放大效應在世界各國掀起了一股奧巴馬熱潮,而成功實現黑人當選美國總統的夢想最終使得所有這一切變成了一個歷史性的“奧巴馬神話”。
在戰后美國史上,因個人魅力而大受美國及各國民眾歡迎的美國總統都來自民主黨,前有肯尼迪和克林頓,現在則是奧巴馬。但與前兩者不同的是,奧巴馬的成就及影響不僅因其政黨背景或政治才能,還增添了族裔因素和多元文化背景。曾經兩次幫助小布什競選的共和黨傳媒專家斯圖亞特?斯蒂芬直截了當地表示,“從本質上說,他自成一派,像是創建了一個可與民主黨兼容的黨,而且比民主黨勢力要大。其實,如果奧巴馬是以有民主黨背景的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也照樣會贏”。事實上,奧巴馬的基本想法是要超越民主黨的政黨基礎,力求在全國范圍內贏取廣泛的公眾支持(尤其是爭取白人和共和黨選民),他所主張的是一個更為開放的國內議政程序和更加開明的多邊主義外交政策。因此,奧巴馬的勝利與其說是民主黨的勝利,不如說是奧巴馬“借殼”民主黨成功上位。從長遠的政治影響而言,奧巴馬開啟了美國政治的新紀元,同時亦推動美國進入了一個具有重大歷史轉折意義的新時代。
當然,我們決不會天真地以為奧巴馬治下的“新美國”將會發生如同蘇聯解體一般的、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筆者在有關美國08大選的系列文章里(見篇末列表),始終關注、闡述的是奧巴馬參選和當選美國總統此一政治現象的現實影響及歷史意義。第一,在政治層面,“奧巴馬效應”將會促使移民、族裔及性別這三大因素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及社會合力,導致美國今后的國家發展、政治版圖、外交政策、經濟民生、社會面貌、宗教信仰、公民權利以及思想文化產生歷史性的深刻變化,推動美國的多元政治、多元社會、多元宗教和多元文化獲得長足發展。這是一場發生在美國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有如歷史大轉折一般的權利斗爭,其中必然夾雜著合法的或非法的角力,伴隨著和平的或暴力的較量。而此一歷史變化必然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卻又是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與此同時,“奧巴馬現象”加上民主黨傳統的“人權外交政策”,必將對于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產生輻射作用,極大地鼓舞和促進了各國中下階層民眾爭取自身政治權利的勇氣及行動;另一方面亦促使各國政府不得不順應美國此一歷史變革和未來走向,在根據自身國家利益妥善調整對美關系定位以及對美外交政策的同時,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政治措施維護廣大中下階層民眾的各種權益,此一趨勢無疑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發展與社會進步。
其二,在技術層面,奧巴馬作為一個崛起于互聯網時代的平民政治家,創造性地建立了一個美國總統選舉史上前所未見的網絡籌款機制,使得數以百萬筆小額捐款通過互聯網潮水般涌進奧巴馬的競選戶頭。截至9月份奧巴馬的籌款總額高達6.05億美元,而捐款總人數增至310萬,雙雙締造了驚人的歷史紀錄。同時,奧巴馬利用網絡進行富有時代特色的競選活動激發了美國當代青年和有色人種選民的選舉熱情,大大提升了他們歷來低迷的投票率,促使新一代青年開始走向社會政治舞臺,顯示奧巴馬利用網絡技術所創造的這個基層政治整合新模式,大大增強了當代美國政治活動的群眾參與性。換言之,奧巴馬此舉等同于在互聯網上發動了一場兼具政治及經濟雙重意義的“人民戰爭”,將仍然遵循向富豪大戶籌款的傳統政治模式的希拉里及麥凱恩一一挑落馬下。因此,這是一個顛覆美國傳統政治模式的政治創舉,也是一個具有廣泛世界影響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政治事件。這個創舉的歷史意義在于,以往的美國總統選舉不過是富豪權貴們通過投入巨額金錢來壟斷及掌控的政治游戲,現在則是具有平等權利的全體美國選民都可以通過合法捐款途徑來推選自己心目中的總統候選人,“政治游戲”終于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真正意義的“民主選舉”。
在今天,奧巴馬既然已經坐上了美國總統的位子,自必然就要履行總統職責,從小布什手里接過一個同樣史無前例的“爛攤子”:國內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瀕臨崩潰的房產市場、難以回天的金融危機及弱勢美元、不斷攀升的失業率和通貨膨脹;還有國外令人煩心的伊拉克、阿富汗兩個戰場,令人討厭的朝核、伊核兩大難題,急需穩定左傾的拉美后院和動蕩的非洲大陸,仍未肅清的“基地”組織以及成為“反恐新前線”的巴基斯坦,再加上還要對抗日益強勢的俄羅斯、圍堵不斷強大的中國。面對這些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任務”,難怪今年剛滿47歲的奧巴馬的頭發從之前的深黑色突然變成了灰白色,居然企圖打破兩千多年前“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歷史紀錄。
幸運的是,我們無須替奧巴馬為這些問題傷腦筋。但作為一個關心美國政治走向的外國人,也需要作出一個大概的分析。筆者認為,展望奧巴馬時代的美國內政、外交、經濟及軍事的未來走向,估計有上、中、下三種前途。對于奧巴馬個人而言,所謂“上策”(進步)就是能夠妥善利用民主黨掌控參眾兩院的優勢政治基礎,有效地抑制金融、軍工及能源等寡頭資本集團對美國政府的操控行為和負面影響,從而針對布什政府的各種內外政策弊端作出方向調整及政治改革,采取實際措施有效改善美國的金融監管和經濟秩序,改變美國人過于浪費的生活方式以維護日益脆弱的地球生態,以及摒棄“美國利益至上”的狹隘戰略思維,扭轉單邊主義的全球霸權行徑,力爭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修復美國業已嚴重破損的國家形象,恢復國際社會對于美國政治及世界經濟的信心,力圖塑造一個經過歷史性轉折后的“新民主主義美國”,開創一個真正受到各國人民歡迎和支持的“奧巴馬時代”。倘能如此,奧巴馬可以輕松地成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總統之一,其排名甚至可以超越艾森豪威爾及杜魯門等人而直追小羅斯福。
奧巴馬的“中策”(保守),就是能夠運用其多元調和的政治策略和高超靈活的政治技巧,有效地平衡國內各方面、各階層的利益,盡量維持政治經濟秩序的正常運作;而在對外政策方面則不再四處出擊,采取“小修小補”的策略以盡量維持現行國際格局使之不致惡化,力求繼續保持美國的霸權地位。而“下策”(倒退)則簡單得多,就是奧巴馬上臺后迫于內外壓力,同時亦為了自身獲取實際利益而改變競選承諾及政治面目轉與大資產階級同流合污,致使美國在一番曇花一現的“改革”后仍然延續以往的傳統老路,于是在一個焦頭爛額的總統任期后黯然下臺。筆者估計,即使奧巴馬本人有心變革華盛頓的政治傳統而爭取最好的前途,但一來美國現行政治制度的設計已經相當嚴密,難以輕易更改;二來長期主導美國政治、經濟、宗教及文化的WASP(指白種人、盎格魯-薩克遜人、新教徒)精英階層必然要作出各種反撲,加上美國國內各種權貴及寡頭利益集團盤根錯節、勢力龐大,一切有關國家發展層面的進程改革和政策改革都可能遭遇巨大阻力而化為泡影。因此,奧巴馬的執政前途最多只能在“中策”的基礎上爭取接近“上策”多一點,而極有可能得到的是從“中”向“下”滑行的結果。
無論如何,奧巴馬崛起的實質顯示了美國當前確實需要一個深具歷史意義的涉及政治、經濟、安全和社會等各項重大問題的總體變革,但僅憑一個奧巴馬卻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CHANGE)”美國。筆者認為,歷史的發展往往是從一個關鍵節點(轉折)走向另一個關鍵節點(再轉折),這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進程;而在兩個轉折之間又充滿了相對的偶然,這些偶然就是人類主觀意志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但任何“偶然”在本質上都只能從屬于“必然”。如一次大戰的發生其實是二次大戰的前奏,一戰既然能夠發生,就必然導致二戰接續發生;而其間看似偶然的“經濟大蕭條”和法西斯崛起,在本質上卻是連接一戰與二戰不可或缺的歷史鏈條。換言之,作為一個歷史性的開拓者,奧巴馬只要贏得總統大選就已完成其天賦的、也是最大的歷史使命。對于歷史而言,奧巴馬的未來政績是好是壞其實已經無足輕重。當四年或八年后奧巴馬下臺之時,其執政結果及美國狀況極有可能大出世人(包括奧巴馬本人)意料之外。
08、11、05、
08大選昭示美國“走向分裂”
[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20/200807/44019.html
奧巴馬掀起一場美國特色的“顏色革命”
http://bbs.fmprc.gov.cn/detail.jsp?id=320632
奧巴馬終將創造美國歷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9dc630100behg.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