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主地位將結束
2008年09月18日 新快報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員韓德強在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分析中指出,世界經濟的發展存在30年一次轉換的周期,去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對全球經濟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也將對中國的經濟產生影響。
美國正經歷1929年以來最大經濟危機。為什么兩房股價會暴跌?韓德強認為跟兩房操作有關,當2006年次貸危機爆發以后,兩房沒有拋售而是抄底收購,結果被套緊。他認同次貸危機還有第三波危機的看法,這與保險業務有關。保險業在市場好的時候很容易賺錢,但一旦違約率超過10倍以上將會轉入巨虧,從這些公司可能拋售手上股票,從而引起第三波危機。當次貸危機進一步爆發后,將會形成一個因為美國國債不被看好,不得不提高國債利率,而導致國內經濟緊縮,內需下降,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
韓德強認為美元貶值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美元發行過度,美元在海外的發行量超過美國經濟規模的3倍;第二個原因是國內經濟雙赤字。
上世紀70年代以前,通過扶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全球化戰略等措施,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全球化雖然減少工人工資生產成本,卻造成全球需求下降,在投資擴大、需求下降的趨勢下,使得生產過剩并導致70年代美國經濟停滯。美國為擺脫70年代經濟停滯的局面,把名義利率提高20%,從而充當世界發鈔國的角色。韓德強認為,雖然美國通過提高名義利率來解決通貨膨脹問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龍頭,但這種借錢發展的模式注定美國的財政赤字將只升不降,為美國日后拼命維持美元霸主地位埋下伏筆。
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滅,國內需求萎縮,經濟再次陷入危機。此時美國通過美元貶值刺激次貸泡沫,便宜的房地產貸款拉動美房地產大牛市。不過韓德強強調,這種靠打強心針方式刺激的經濟需求不是真實的,其必將導致更大經濟危機。
韓德強質疑美國在世界上通過強勢美元政策維持發鈔國地位可以維持多少年,因為價增量縮,國際對美元的信心不斷下降,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中的比例也不斷下降。由于美國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發鈔國,他預測在30年后的今天,美元的霸主地位將結束。
韓德強介紹,美國的金融創新很多,創新意味著擺脫監管。由于信用保險沒有任何機構監管,導致美國國民不是在買保險而是在賭博,從而產生大量衍生金融產品,全球每年GDP為60萬億美元,而金融衍生產品的規模則高達680萬億美元,是GDP的10倍以上。當金融衍生產品規模達到全球GDP的10倍以上時,將表明美國這個游戲達到高潮。韓德強認為,現在全球經濟已經進入投機賭博新經濟時代,這是一種非理性繁榮。
白明 陳慶麟
劉煜輝:金融隱患不除美元想強也難
2008年09月18日 新聞晨報
雷曼倒了,美林被收購。貝爾斯登、雷曼、美林、大摩、高盛等全球最大的五家投行,在格林斯潘稱之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不到一年倒掉了三家。
面對有著6000多億美元負債包袱的雷曼,這一次美國政府顯然不敢再“兜底”式救援了。自去年8月份次貸危機總爆發以來,美聯儲連續多次降息與提供市場短期借款,撮合并幕后支持貝爾斯登與大摩的合并事宜,一直到接管“兩房”的國有化方案,美聯儲和財政部已經精疲力竭了,由此滋生的道德風險也越來越大。
但是,只要房價不止跌,那些設計精巧的衍生品隨時都能將潛在的金融隱患演變成現實的危機。而由此帶來的信用強收縮(利率急劇上升),反轉過來又進一步引發房價的崩跌。
美聯儲不斷地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降息空間也將竭盡,依然不足以維護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防火墻,如果利率急升蔓延至實體經濟,消費和投資萎縮加劇,隨后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很可能將出現負增長。
盡管保爾森多次發誓,兩房之后不再用納稅人的錢來補金融機構的窟窿,但我仍然相信,美國最終還是將通過印鈔票來拯救金融機構。
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無政府規制的高度壟斷”的地位,決定了這樣做肯定是理性的。更何況國際投資者持有16萬億美元金融資產,誰也不敢率先輕易拋售美元資產,更準確地說,誰也跑不出來,幾大央行只要拋售一點,所引發的連鎖效應就可能引發美元的崩盤,其后果誰也受不了。如果不能拋售,那么博弈的選擇自然是,大家自覺地維護美元這種刀刃上的平衡。意味著美國可以不斷地將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通過貨幣化來轉移,而這一舉措僅會導致美元貶值而不會出現美元崩盤。
事實證明,市場分析師多是短視的,之前“兩房”被接管時,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美國最差的時期過去了,美元趨勢性轉強已成定局。現在看來,只要金融隱患不除,美元即便想站起來也難。
衰退的憂慮和信用的短期強收縮,導致商品市場下跌加劇,通脹壓力暫時得到舒緩,于是乎,被壓抑已久的世界各國紛紛轉向,以挽救疲弱的經濟。在二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后,日本推出了千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歐洲在通脹和經濟衰退之間,逐漸偏向于后者;韓國擬減稅刺激經濟;中國也重新把保持經濟增長擺到了首位,周初央行的降息和下調準備金率可能昭示著宏觀緊縮政策轉向。
歷史上,從來沒有產能是在成本壓力下降的狀態下被清洗的,美國人也不可能在價格下跌中改變生活方式,如此,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因素依然是商品市場價格持續回落的阻力。資源“緊需求”+弱美元始終構成商品市場未來不久返身向上的理由,新一輪通脹壓力或至,新興市場將重新面臨資源和市場雙重壓力的夾擊,這一次或許才是真正的考驗。
所以客觀上講,當下各國拯救經濟的努力遠不是經濟復蘇的開始,只不過是延長本輪經濟調整進入高潮的時間。(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
美國這場金融危機何時會觸底反彈?
66歲羅杰斯:我有生之年看不到了
羅杰斯一年前就說不要碰美國的金融股,他自己也早已把金融股賣空了,而且現在仍然持有空頭。
“它們并沒有顯示出任何價值,如果它們漲了,那我就會繼續賣空,貝爾斯登我是77美元賣空的,美林則是53美元,要知道,在真正的熊市中,這些股票只值10塊錢(貝爾斯登最后真的只有10塊錢),并不光是它們,所有投資銀行,回顧一下歷史就可以發現,投資銀行在熊市里會成批地倒閉。”今年年初他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現在,羅杰斯已經從美國紐約搬家去了新加坡,他還把自己的女兒送到了當地的華語學校。
近日他在新加坡接受媒體采訪時,被問及美國的這場金融危機何時會觸底反彈,他回答道“這是一條漫長道路,事實上,在我們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
他說:“伯南克(美聯儲主席)和他的伙計們開始來援救了,這可能會把問題掩蓋一段時間,當然我不知道他們能掩蓋多久,然后災難就會繼續。他們能掩蓋六天還是六周?我不知道,我倒是希望我能夠知道,但我真不知道。”“在過去的200年里,美國的民選政治家和流氓們總共讓美國背上了5萬億美元的負債,但是在過去的幾周里,某些官僚又讓美國背上了5萬億美元的負債。”
他說,“回顧歷史會發現,所有那些陷入衰退的國家在失敗之前都嘗試過直接的經濟干預,美國早已開始了直接經濟干預,例如,我們不讓中國人買我們的石油公司,我們不讓迪拜企業買我們的碼頭,諸如此類。”
如果一切都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能力,那么這可以看做是一個信號。
宋鴻兵:下一波是美元危機
2008年6、7、8月以來,美國金融市場風云突變,形勢急轉直下,全球股票市場出現了罕見的集體暴跌行情。《貨幣戰爭》作者、宏源證券投資銀行結構融資部總經理宋鴻兵早在6月就明確指出,“美聯儲完全清楚問題的嚴重性,一場巨大的金融海嘯已不可避免,發生的時間段就是2008年6月到2009年夏,但直到目前為止,美聯儲完全沒有向世界投資者發出任何預警。在毫無警覺和預防的情況下,世界范圍內的廣大投資人勢必遭受重創。”
他堅定認為,自6月開始,美國次貸危機已進入第二階段,即信用違約的危機。而次貸危機將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流動性危機(2007年2月——2008年5月)
我國主流觀念認為美國次貸危機到4、5月份已經結束了,美國經濟會在下半年重新走強。宋鴻兵認為,這是危機的第一階段剛剛消退下來。如果說危機的特點,他說,主要是流動性危機。美國次級房地產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爆發,美國房地產業嚴重衰退。美國央行救市,注入了1萬億美元的流動性,緩解了中央銀行的流動性威脅。但老百姓有著大量的負債,此舉解決了中央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卻沒有解決負債危機。
第二階段:信用違約危機(海嘯)(2008年6月至2009年上半年)
信用違約危機最重要的特點是信用違約掉期(CDS)等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全面危機。這個階段,我們會一直看到信用衍生品違約的問題,包括銀行的爛賬,金融衍生品市場會越來越糟糕。這次沖擊和上一次次貸危機比起來是多大的規模呢?據測算,今年一年的金融風暴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的沖擊大概是去年次貸危機的三倍。
他認為,中國股市、美國股市、香港股市、英國股市等等都在暴跌,這是一個全球聯動效應,而聯動效應出在CDS,就是金融衍生產品這個市場,其帶來的危機將在今后一年中不斷出現,其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的沖擊大概是去年次貸危機的三倍。
去年保險市場的總規模是45.5萬億美元,到今年3月份已經變成62萬億。信用違約掉期問題就出在保險合同上,其危險在于62萬億保險合同漂在全世界各個金融市場角落里,上萬家金融保險機構持有這種保險合同,而且這個市場沒有中央信貸系統,一旦出現大規模集中違約情況,美聯儲想救市也無從下手。
第三階段:美元危機(火山期)。利率市場出現更大的問題,這時候主要以美國房地產業為代表的事件,導致美國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出現混亂,從而引爆美元的危機。
第四階段:由于美元是全球貨幣,整個美元危機出現之后,會形成全球貨幣危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