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要準備克服更大的困難
張志坤
挑戰、壓力紛至沓來,這是當前一個時期中國所面臨的總體形勢,并已經給中國造成相當大的困難,這毋庸諱言。
為此,有人開始叫苦連天,似乎已不堪重負。因此就在戰略取向與政策路線上發生很大的騷動搖擺,形形色色的投降論調也紛紛出籠,一時間大有黑云滾滾的架勢,好像形勢多么嚴峻、已經到危急存亡關頭一般。
其實,眼下這點困難說不上有多么嚴重,根本無法動搖中國,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總體上信心十足、穩定扎實,因而完全能夠戰勝困難取得勝利。
但是,一些人的動搖與慌亂卻給我們帶來重要的提醒,那就是,未來中國所遇到的困難還將更大,所發生的動搖與慌亂還將更加嚴重,相應地,動搖慌亂以及投降主義也將濁浪滔天,對此必須予以足夠的注意,做好相應的準備。
展望未來,國內國外的形勢都有相當的挑戰,難以預測未知數很多很大,有可能給我們造成相當程度的困難:
——不知道俄烏戰爭打成怎樣的結果,以及將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
——不知道霸權對中國的遏制、圍堵將走到哪一步;
——不確定臺灣、南海等地發生大規模軍事沖突的概率;
——不能預測未來霸權集團的制裁、封鎖將多么激烈;
對于上述這些事項,迄今為止人們大體都只能做定性預測,而無法做定量的分析,這是社會科學這類學術所固有的局限性,當然也是其靈活性、機動性之所在。因此,任何戰略學說,其最基本的原則都是有備無患,最忌諱的就是“沒想到”、“出乎意料”,如果出現這樣的缺陷,就意味著戰略失敗。戰術性的失誤任何人都難以避免,但戰略性的失敗卻生死攸關,堅決應該杜絕。為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中國必須未雨綢繆做出相應的準備。
第一個層面:“應變”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大動蕩、大改組持續進行,各種不虞之變、不期之變都可能驟然發生,都有可能沖擊中國。特別是周邊地緣政治與安全之變,更是要時刻緊盯、預為先手,做好相應的準備,以便第一時間站位,奪取應有的主動;
第二個層面:“應急”
全球局勢風云變幻、波詭云譎,自2008年以來各種危機可謂層出不窮,十幾年過去了,總趨勢一直是愈演愈烈。僅以生物安全為例,現如今人們紛紛議論新冠病毒是不是美國所人為制造出來的災難。當然,這件事在可見的未來只能存疑,但美國一直處心積慮地在研制開發生物戰武器,則是不爭的事實。開發生物病毒武器這件事本身,就足以詮釋霸權的邪惡性質。在這樣極度惡劣的性質之下,誰又能保證未來不會出現更大規模的疫情災難呢?
在此之外,經濟、貿易、政治、網絡等各個領域的危機都有可能以人們所想象不到的方式爆發,并且形成空前強烈的沖擊。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中國不但難以置身事外,很可能還要首當其沖,為此也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
第三個層面:“應難”
天下沒有持久的太平,大災大難總要不期而至。多災多難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宿命,我們總是期望未來更好,但愿望畢竟代替不了現實。中國之外的世界更是這樣,災難頻仍是人類世界的本色。這其中有天災,更有人禍,很多時候還天災人禍齊來并至,所謂“禍不單行”是也。為應對這樣的可能,就要做好相應的物質儲備,譬如糧食、要害戰略原料、關鍵技術等必須品、必備品等。中國必須有在大規模、空前嚴厲制裁封鎖狀態下堅持下去的能力,沒有這個能力,所謂崛起復興就是一句可笑的空話大話;
第四個層面:“應戰”
有朝一日大規模戰爭會不會降臨到中國的頭上,現如今人們只能說但愿不會,可“但愿”卻不能如愿的事情歷來司空見慣,戰爭這樣的事也不例外,往往是越不想打仗越是不得不打仗,目前看這樣的危險離中國已不是越來越遠而是越來越近了。當然,中國不能像曾經有過的那樣,舉國上下都枕戈待旦,幾乎處于全民皆兵的臨戰狀態,但要準備打仗則是必須確保的基本底線,其中包括核大戰。因此,和平主義、霓裳羽衣之類的靡靡氛圍,就確實到了該煞一煞的時候了。
對于上述各方面的準備,筆者相信國家相關職能部門都計慮周詳、以備萬全了。但常識告訴我們,任何準備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因此,當危機與挑戰來臨之際,一定的挫折與困難就在所難免,最關鍵的是要腰桿子硬起來,要有泰山壓頂不彎腰意志和勇氣,要有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決心,應該讓這樣的決心成為全民族的決心。
所以,現如今中國做好戰略準備在精神層面的內涵,就是要在全國上下各行各業做好準備克服更大困難的準備,樹立堅強的決心,堅決打擊各種動搖與投機投降主義,讓形形色色的投降論真正成為過街老鼠,杜絕他們興風作浪的任何可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