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解放臺灣的一點看法
迎 春
最近一個年輕人給我發了一個短信,問現在大陸與和臺灣省當局以至美國之間的語言很激烈,會不會打仗?我的回答是不會。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又看了一些文章,包括張志坤寫的《美軍進駐臺灣,應對這個難題的若干辦法》、喬新生的《解決臺灣問題必須快刀斬亂麻》、《分析臺灣問題不能奉行機會主義》等等。
這兩個人的文章代表了兩種觀點:張志坤的觀點是:“------依照目前的情形,短時間內大陸還不可能對臺發動雷霆一擊”,“----盡管臺海局勢波濤洶涌、波詭云譎,盡管坊間有關 ‘武統’的叫囂很強烈,但主導和主要希望仍然寄于和平統一。前不久,著名權威人士×××表示,大陸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絕不動搖,也絕對不能容忍全面妄議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全盤否定對臺工作成績的言論。應該說,這個表示和表態很能說明問題。”張志坤的觀點是目前不可能采用武力解放臺灣,這并不說他不主張用武力解放臺灣,而是說短時間內大陸還“不可能”對臺灣發動雷霆一擊;另一種觀點是以喬新生為代表的:“解決臺灣問題必須快刀斬亂麻。”理由是:“只有快刀斬亂麻,才能確保臺灣問題不會成為中華民族永遠的傷痛”等,主張用武力解放臺灣。
我支持張志坤“短時間內還不可能”用武力解放臺灣的觀點。
下面說說理由:
有一句話說: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軍事是流血的政治。簡單地說,奪取政權是為了經濟利益,運用武力、打仗最終也是為了經濟利益。這句話反映了經濟與政治、軍事之間的內在聯系。所以,當前會不會用武力解放臺灣,首先要看我國的經濟。
我國的經濟狀況怎么樣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走上了“外向型”的發展道路。所謂的“外向型”經濟,就是主要依靠吸引外資,發展外貿繁榮經濟。近年來外商在我國直接投資每年都在1000億美元以上,貨物進出口總額在30萬億人民幣以上(4萬億美元以上)。2020年直接使用金額達到1444億美元,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65萬億美元。(《中國統計摘要》2021 第105頁)摩托羅拉、大眾汽車、通用、本田、愛立信、西門子等世界著名的大企業,都在我國設有企業。至于外資入股的企業就無法統計??傊?,當前我國得以自豪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定程度是依靠引進外資、發展外貿支撐著的。如果我國發動解放臺灣的戰爭,先不說戰爭的結果如何?僅就當前的經濟來看,外資必然大量撤出,外貿必然受阻,整個經濟一定會處于停滯狀態,這種形勢是一些人絕對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我認為短期內是不會采取武力解放臺灣。
再看看當前的實際情況。孫子兵法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打仗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大事。解放臺灣的戰斗一打響,就很難估計會發展到什么程度,有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戰爭。當前我國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又是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年,又是召開世界博覽會等,哪里有一點備戰的氣氛。
至于和平統一臺灣,那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一直決心要解放臺灣,實現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但是,毛澤東時期我國的軍事力量不足,不具備解放臺灣的能力,受美帝國主義的阻擾沒有能夠實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已經“融入”了“全球化”,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臺灣島內的臺獨分子猖獗、臺獨觀念日益深化等。在這種條件下談什么“和平統一”,純粹是口頭上說說,根本不可能成為現實。大陸也只能如張文所說:“痛批抗議”,“嚇阻威脅”,“說服誘導”,“反制反擊”,“擺在眼前的現實就是要繼續應對,只要能平靜地應對過去,就萬事大吉了。”
如果是毛澤東時期,我國的經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受制于外國,那時我國完全可以自己決定什么時候解放臺灣,實現祖國的統一?,F在,我國的經濟是“外向型”經濟,經濟命脈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能不能用武力解放臺灣,就得仰人鼻息,看外國老板們的臉色了。在張文的讀者跟帖中,有一位讀者的跟帖寫了一句:“放一萬個心,絕對燒不起來的。就2個字:腎虛!”腎虛是中醫的概念。在這里我理解就是經濟命脈被外國資本掌握。根據以上理由,我的同意張志坤“短時間內”不可能用武力解放臺灣的結論,只是增加了一點經濟方面的內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