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愧孤陋寡聞,直到見到紅歌會今天新帖,才得拜讀《環球日報》記者去年底訪問美國海軍高官的一篇報道,雖相見恨晚,但并不感到生疏,因為它很典型。正如警察暴虐女民工的太原警察和近期紛紛落馬的老虎蒼蠅一樣,他們都不是個案,不是特別惡劣的個案——他們都是典型。
太原警察暴行折射出的是以”警“為代表的國家專政機器職能的“轉型”——過去是人民民主專政,現在是為資本“保駕護航”。
徐才厚和“億元科長”,折射的是“轉型接軌”中“先富”的大環境,公有制瓦解過程中官僚買辦資本利用權力進行原始積累掠奪的瘋狂和容易。
如果僅僅就事論事眼盯著個案,那無論抓多少也不過是揚湯止沸。
環球日報記者的采訪題目同樣典型,它折射出中美“夫妻關系”中甘做婢妾的心態,不過是多年來中美關系基本定位的產物。
美國高調重返亞太,在東海、南海問題上,無論是態度還是行動,從來沒有含糊過:“我們站在日本的一邊,這一點很清楚”,菲律賓也是一樣。不僅如此,而且還明白發出戰爭恫嚇——何止是“站在一邊”,事情正是美國人挑起的,重返亞太,標示的是蘇聯垮了,如今把戰略重點放在圍堵肢解中國上了。考當今之世,以對中國之敵意而論,除了美國,并世無二,赤裸裸,從不避諱。奇怪的是,偏偏中國自己裝糊涂,喁喁仰望,“戰略伙伴”、“共贏”、“夫妻”始終不動搖,討了沒趣不忘輸誠,提醒對方“對誰都沒好處”。東海南海,總是一廂情愿地把敵手奉為裁判者,期望人家高抬貴手。
面對如此咄咄逼人盛氣凌人,至少要有膽說句大話,冠冕堂皇的話。可惜很難見到。環球日報的提問,正是這一定勢的產物。
中國領土領海,主權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侵犯!
中國決心不惜任何代價捍衛自己領土領海完整!
——還要問對方劃線嗎?
放到誰身上,即使沒這個膽,大話還是要氣壯如牛一下的。
不可思議的是,即使這樣的大話,也怕說出來得罪美國人。
美國人作梗挑釁,設下侵略霸權紅線——不許你越過,否則我就要打!
還真給嚇唬住了。
環球日報居然小心翼翼的發問:“美國在南海的底線是什么,中國采取什么行動美國就會動武?“
中國不是無關的第三國,還有這樣提問的嗎?
卑怯,婢妾心態!
“夫妻關系”的具體化。
設置底線,也算是美國人制定的統治世界的霸權規則,“我們愿意遵守”——請你明示:在東海南海劃定的底線在哪里?
普京毅然出兵克里米亞,美國人雖然制裁,但奧黑首先明確:不準備跟俄國人動武。
對北方四島,日本人連屁也不敢放一個。釣魚島,美國人定的調子也不過是“管轄”,他們兩國就這么大動干戈。
只要不是弱智,誰都能看出來:是因為中國太好欺負!
太丟人了。
第二個問題:“日本自衛隊在美國接受奪島作戰培訓,是否意味著美國在中日島爭中偏向日本?”
揣著明白裝糊涂,也不怕美國人笑話:你不光卑怯,還太愚蠢!
第三個問題:“環球時報:美國愿意在太平洋與中國分享權力嗎?”
屬于中國的“權利”,決不許跟別人“分享”,包括美國人!
不屬于非中國的權利,中國堅持公平友好原則,堅持互利共贏原則,也不是跟美國人“分享”不“分享”的問題。
與“美國分享”云云,使用的是霸權的邏輯和霸權話語,表白的是甘當配角分一杯羹的試探祈求心態。
可悲。
附
對《美將領談南海對華動武問題 稱美國站在日本一邊》
2015-01-26 08:55:48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記者
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本月20日至21日出訪菲律賓時大談南海問題,渲染南海的緊張態勢。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前司令、海軍作戰前部長拉夫黑德去年底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一再強調,在南海問題上,任何一方都不要碰觸沖突點,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環球時報:美國在南海的底線是什么,中國采取什么行動美國就會動武?
拉夫黑德:這是一個高度假設性的問題。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要看看怎么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并且在尋找和平方案的時候,我們要確保在這一地區的活動勢力,無論是來自中國、菲律賓、越南,或是任何其他參與國家,都要設法彼此交流,目的就是為了不要碰觸沖突點。我覺得重點必須放在這里,而不是去猜測未來會怎么樣。
環球時報:日本自衛隊在美國接受奪島作戰培訓,是否意味著美國在中日島爭中偏向日本?
拉夫黑德:由于我們跟日本的同盟關系以及雙方的協定,我們站在日本的一邊,這一點很清楚。與此同時,我覺得跟南海的情況一樣,我們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在東海,大多數情況下在彼此身邊行動的不是海軍,而是海岸警衛隊和海上巡邏隊,我覺得這些機構也應該尋求彼此交流、達成協議的路徑,從而給局勢降溫。我覺得應建立一些機制,讓問題得以討論和解決,一旦有事故發生,領導層可以讓局勢降溫。
環球時報:美國愿意在太平洋與中國分享權力嗎?
拉夫黑德:我們一直都在尋求高度合作與協作的方法,以達到和平與繁榮。比如,在過去兩年中,我們主動與中方接觸,跟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更加積極的關系。歷史上第一次,解放軍(2014年)參加了環太平洋軍演,吳勝利上將(赴美)參加國際海上力量研討會。
這些是我們主動尋求合作的方式。重要的是,今后這些活動可以繼續,中國也要主動來找美國和其他國家參與在中國的活動。這不能只是一條“單向街”。
我們一直尋求在更廣闊的領域內合作。我管它叫“印太”,從海洋意義上講,印度洋越來越重要。在遠海打擊海盜和其他問題上,我們跟中國海軍有著緊密合作。在近海,我們雙方之間存在分歧,而不是沖突。重要的是我們怎么走出分歧。
▲【環球時報記者 陳晨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