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工農(nóng)之聲

【“新潘曉來信”征稿】一個“平庸之人”的自我批判

嚴荃 · 2024-10-24 · 來源:小鎮(zhèn)讀書會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原編者按】1980年5月,發(fā)行量超過200萬冊的《中國青年》雜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曉”、充滿青年人困惑的長信,并首次提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倫理命題,最后感嘆:“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隨即,一場持續(xù)了半年多時間的全國范圍內(nèi)的“潘曉討論——人為什么要活著”就此引發(fā),共有6萬多人來信參與討論。這個事件后來被稱之為“整整一代中國青年的精神初戀”。現(xiàn)在,我們離“潘曉來信”的討論已經(jīng)過去了40多年。今天的青年人,不也面對和潘曉一樣的困惑嗎?在潘曉來信所催生的個人主義浪潮中,青年人的路是越走越窄,還是越走越寬呢?今天,也許我們需要一場新的人生觀世界觀大討論,需要一個新的“潘曉來信”。本公眾號歡迎各位青年人向我們投稿,講述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思考,一起討論當代青年人的困境與出路。

  【“新潘曉來信”征稿通知】當代青年的困境與出路

  作者:嚴荃,云南大理人,想成為西部的高爾吉亞卻笨嘴拙舌,想成為西部的納博科夫卻腦袋空空。

  我是一個30歲的待業(yè)青年。我最大的特質(zhì)就是:平平無奇。我沒什么特別出彩的技能,雖然讀書讀了很多年,但是并沒有什么吸引人的創(chuàng)見。我沒有特別擅長的或者特別喜歡的娛樂活動,市面上流行過網(wǎng)游、單機游戲、劇本殺、盤手串、收茶葉、藏酒、籃球、羽毛球、游泳、騎行、戶外登山、酒吧、咖啡店、博物館、戲劇、音樂劇、音樂節(jié)、電影節(jié)等活動,我都參加過,但沒有特別能吸引我的,或者我愿意花時間在上面。我做的最多事情就是刷手機短視頻,但是也不玩抖音快手,就是看b站的相聲小品,反復的看,即便拿到現(xiàn)場的票也會轉(zhuǎn)送他人,沒有強烈的要去看的欲望。大多數(shù)時間刷著手機就睡著了,耳邊只要有個聲音就行了。我也賺不到錢,誠如上面所說,我在待業(yè),干一些兼職的雜活,每月可能收入個幾百塊錢,可能沒有。吃穿上,我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欲望。最愛吃的食物是麥當勞,但如果沒太多錢,生吃白菜或者蘿卜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大量喝水就可以。

  為了穿衣方便,看中一款衣服會一次買上五六件,等到雙十一或者六月份,再屯上五六件,淘汰掉穿破爛的,這樣無論是購買還是外出,都省去了挑選的麻煩。我很想加入到網(wǎng)絡(luò)上的一些討論,但是熱點的電視劇我要么沒看過,要么看過了沒什么可說的。社會問題什么的,我看了之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持什么立場,支持誰,為誰講兩句。好處在于,朋友聲討哪一方,我都能附和兩句,因為我并不在乎。我的情商也不算高,我能察覺到對方設(shè)套,但沒有反制的辦法,像一只看見圈套的兔子卻沒法跳出圈套而是繼續(xù)往里鉆。碰到該說兩句好話顯示自己的時刻,我一句也說不出,把大家都晾在原地。我最擅長的是說廢話。長大以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說話都是有目的的,說話的意思之外還有一層意思,但我純粹是為了說話而說話,就像電影《非誠勿擾2》里舒淇說的,我可能靠說話獲取快感。而劉震云說他從不說廢話。我想這是聰明人和蠢人的區(qū)別。語言是思維,一個人能一兩句話說清事情,說明思維敏銳。但我喜歡纏纏繞繞反反復復說些沒用的廢話,哪怕很多話聽者有意讓我付出代價,我還是樂此不疲。說廢話,寫廢話,似乎是我唯一的特長。

  我覺得我努力的話,過得還可以,不努力的話,生活也不會太差。但是我仍舊有疑惑: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滿意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我的生活可以稱得上有意義嗎?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就很值得了?是不是已經(jīng)超過大多數(shù)人所遭受的苦難了?還是大多數(shù)人和我一樣淡淡的活著?

  我成長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輩是60年代的人。父親是教會計的培訓機構(gòu)的老師,周末做一些財會類的兼職。母親是大商場里賣糕點的柜員。我是由老人帶大的,家里老人一直帶我到上學住宿。由于是獨子,我沒受過什么委屈。我的家庭就是網(wǎng)絡(luò)段子上常說的那種:父母總是假裝不愛吃肉,把肉留給我吃。我小時候最愛做的事情,或者說家里人最愛帶我做的事情,就是晚上沒事兒的時候,帶上公交月卡,坐到城里的終點站,再坐回來。我記得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我和家人在外面走得很累了,我想坐人力三輪車回家。家人們開始給我講走路的種種好處,并鼓勵著我走回來?,F(xiàn)在看來,那段路并不長,只有一個街區(qū)的距離。但是后來當我看到我父母帶我表弟出去玩兒時,弟弟累了之后,生著白發(fā)的他們還用同樣的說辭,哄著他走路回家,我覺得羞愧,繼而覺得自己無能——我沒有任何幫襯家里或改變現(xiàn)狀的能力,甚至我自己現(xiàn)在還是一個“全職啃老者”。或許是深知這一點,我嘴上抗爭著,身體還是很誠實地跟著他們一路走回來。事實上,我被家里保護的很好,也就是日子過得省一些,但是沒做過什么苦活累活重活,家里總是留最好的給我。而我一直理所應(yīng)當?shù)叵硎苤?,最終成了毫無生活經(jīng)驗與技能的一個廢物。

  問題的根源似乎在于經(jīng)濟,但我總覺得還有些什么沒有交代清楚。家里人最希望我去當兵,這樣負擔最小,或者我學一門技術(shù),再或者學理工,奈何我高中分班時毅然決然地選了文科。不想當兵是因為害怕。我有哥哥當兵,在他們面前我總是從話語到行為全方位的吃虧;后來上初中時,最愛揍我的幾個人也去當兵了,我更不敢往這個方向考慮。問題自然不在當兵的群體,而在于我對讀書的迷信。當時我天真地以為,通過中考、高考,會篩掉那些欺負我的人,進入到一個相對和善的群體里。但畢業(yè)后我才發(fā)現(xiàn),想要在社會上生存,人始終要和各類人打交道。那些欺負人的人不是被讀書機制篩掉了,而是在某個節(jié)點和被欺負的人分開了,最終欺負人的人和被欺負的人還是會回到生活這個大缸里來。我讀了書,認識了一些不錯的人,但是面對被欺辱時,我依然沒有處理的手段,還是像初中一樣,要么忍著,要么發(fā)瘋嚇走對方。學習沒有增加我與社會交往的能力,我成了一個不那么靈光與智慧的兩腳書櫥,或許只是矮腳碗櫥。

  不過我倒不是很在乎被欺辱。我覺得世界上就是存在那么一類人,對復仇沒有強烈的欲望。比如對象和別人跑了,我就很會寬慰自己,不屬于自己的終究不屬于自己。比如家里人和外人起沖突了,我會拉著家人快快走開,只要對方不動手,辱罵不算不能忍受的事情。似乎我的邊界感并不分明,分不清敵我,缺乏該有的抗爭精神。很多時候不是我不知道爭取自己的利益,很多時候我甚至弄不清哪些屬于自身的利益。只要對方不太過分,我都能寬慰自己。相較于正義、公平等等,我更懼怕爭端。某種意義,我是一個軟弱的人,我也想抗爭,但不知從何開始,更不知為何而爭。我始終相信世界好人多,爭端是出于誤會和交流不暢。當然這也可能是自我催眠的說辭,和我后面的話構(gòu)成矛盾。

  我的學習很差,能讀上高中出于運氣不錯,也因為周圍的人大多愛玩兒,把我“順延”到了前幾名。到了高中之后,成績總是年級倒數(shù),期中期末的補考幾乎沒落下過。最初一個學期有些失眠、脫發(fā),后來就習慣了,高三的時候還會經(jīng)常去網(wǎng)吧刷夜打游戲,很是快樂。上高中時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些人是那些學習成績好,天天遲到,酒吧游戲廳經(jīng)常去,高考前后還能出國的同學。當時可能意識不到,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真是羨慕。相較而言,我懶得出去,娛樂自己的方式也十分低級,聊天、散步、喝酒、泡網(wǎng)吧。喝酒厲害就是牛的心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我上研究生。我要么是逃避提升自己的正路,要么就是壓根沒弄清楚人生的主次。大學時候上了一個所謂的“保研班”,但我壓根沒弄清“保研”什么概念,而是以最快速度買了一個華碩筆記本電腦,天天和舍友起早貪黑地打游戲,過上“高考以后就解放”的日子。當大家都保研之后,我渾渾噩噩隨著大流考研了。

  可以說,我的腦子里根本沒有長遠的計劃或者上升的概念。我上初高中的時候,我的一個已經(jīng)留任高校的哥哥跟我說過,他上本科就是奔著博士去的,以及期間如何準備。而我居然毫不珍惜我好不容易考上的“保研班”,浪費了我的機會。對自己的人生未來,我展現(xiàn)了驚人的愚蠢。即便遇到貴人相助或高人指路,我也完全把握不住。

  在做想要改變現(xiàn)狀的廢物和做對未來糊涂的蠢人之間,我痛苦著。我沒有實現(xiàn)家人的期待,我也沒有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召喚,我更被排除在國家主流話語之外。我同時接受著家族話語、個人話語和國家話語的要求,又不知如何取舍,承受著三種話語彼此沖撞帶給我一具肉身的巨大折磨。我弄不清什么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我內(nèi)心深處很可能不敢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了安全感,更愿意去按照他人的要求去生活,盡管那種生活我努力也無法得到。

  不過,我仍然堅持認為讀書是有好處的,當然這種好處可能是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的:讀書讓每個人都變得更加精明了。我說的是褒義的“精明”。讀書,讓以前特權(quán)階級才知道的上升的門路變得為公眾所知、所掌握了。人們通過讀書能夠以更經(jīng)濟的方式上升。我自己雖然還沒弄利索這種人情世故、禮尚往來的經(jīng)濟手段,但很替那些學會的人高興,他們由此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燕雀焉知鴻鵠之志”,我想,這世界上有這么幾類人。有的人不知自己是鴻鵠;有的人知道自己是鴻鵠;有的人知道自己是鴻鵠但拒絕成為鴻鵠;有的人是以為自己是鴻鵠的麻雀;有的人是不知自己是麻雀的麻雀;還有的人是知道自己是麻雀的麻雀。我是知道自己是麻雀的。我模仿過小林一茶,寫過一些關(guān)于麻雀的俳句,呻吟自己的情緒。我不覺得當麻雀有什么不好,或者說我想自覺地成為麻雀,但是現(xiàn)在的世道想當麻雀也不那么容易。

  當麻雀要面對心理的落差與現(xiàn)實的沖擊。求職的時候,常常不得不要回答一個尷尬的問題:我把自己說得天花亂墜,但我這么厲害,怎么不是北大博士?當然,這種問題不會明著問出來,只有把對方逼急眼了才會蹦出來這種批評。這一類的問題其實一直都有遇到過,比如考博的時候就會被問:你這么厲害怎么碩士沒考北大?此前就是:你這么厲害怎么本科不是北大?再或者就是你高中真要好好學習了,怎么沒上北大?當然,北大是一個由頭,其代表了那些有實力才能進入的平臺。比如我可以對一個擅長做家具的人說,你那么厲害,怎么不是國家級技術(shù)人員。對話的重點不是說學校的問題,而是指出我的能力存在問題和缺陷。當然,這種質(zhì)疑將個人的成就與復雜的社會結(jié)構(gòu)對個體的影響之間的關(guān)系簡化為個體努力程度的問題。但我仍認可對方的簡化。當被質(zhì)疑時,我更多的是承認:是啊,自己不夠努力。

  的確,在我求學過程中,我不夠勤奮也不夠天才,誠如我之前所說,我是一個愚蠢的廢人。不過我也會寬慰自己:憑什么人家把一個不錯的崗位給你呢?為什么不給可以和自己進行利益交換的人呢?在上學時,我察覺到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壁壘,不同的圈子抱團生活,當不同的圈子在一起沒有利益之爭時,大家都和和氣氣彼此之間開開玩笑,相互吹捧一番,一旦出現(xiàn)利益之爭時,那么隱藏在最深處的歧視與叢林法則就會一躍而起。正如電影《林肯》中的那句話:“人生而不平等,人只在法律面前平等”。不過是否存在某一層面的平等?我也深表懷疑。我想說的是,以前我以為圈子的壁壘距離我很遠,我也可以離他們很遠,但是一旦過了20歲,這些壁壘就總會突然給你一棒子,提醒自己的出身,提醒因自己無能、懶惰、愚蠢而獲得的出身。身份就是標簽,它提示著別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有怎樣的過去,你的未來上限如何。沒有人會費心挖掘你的潛力。就像《士兵突擊》史今對許百順所表達的那樣,軍隊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沒可能給一個孬兵鍛煉的時間。而且人們也不相信你有潛力,畢竟有潛力的人已經(jīng)在年輕時就一茬一茬地冒出了。“出名要趁早”,有能力出名的人已經(jīng)早早出名了。當下的中國,根本不是不缺人,而是不缺人才。

  于是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平庸之人能否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因為我的懶惰、愚蠢,我就活該被別人踩上一腳?或許有人會說,各過各的就行了。但人作為社會的動物,總是要和不同人打交道。那么,打交道時能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還是虛假的客氣?亦或者只能通過自己尊重自己來掩飾與他人的不平等地位?我想說的是,優(yōu)越那么理所當然的話,我們到底要一個什么的文明社會?不過是粉飾叢林法則的部落集合體而已。社會通過制定各種復雜的規(guī)則、劃分不同的空間、錯開不同的時間,盡量區(qū)隔不同群體的人,從而避免一些群體骨子里的歧視暴露出來的機會。我想問的是,人真的能從內(nèi)心深處不歧視他人、認同他人嗎?換言之,人與人之間真的存在平等嗎?

  現(xiàn)在的我逐漸反感程序主義者。程序主義者能操控很多東西,利用程序規(guī)避風險,實現(xiàn)利益交換。在我看來,很多工作誰上去都可以,但誰能決定誰上去才是至關(guān)重要。雖然會存在頂尖的人物進入頂尖的崗位做出頂尖成果的事實,但許多人能做到在活著的時候由于自己的工作反復出現(xiàn)在公眾領(lǐng)域就很不容易了,死了之后更是無人知曉。由此,那些能決定他人的人,和其他能決定他人的人利用程序進行著符合自身利益的交換。我是這么偏狹的想著??此撇煌某绦蛑赶虻木褪堑燃壏诸?。雙非的人焦慮自己不是985/211,211焦慮自己不是985,985內(nèi)部又分小985;工作分為體制內(nèi)體制外,體制內(nèi)的自然官階鮮明,體制外也可以分很詳細,比如企業(yè)分為央企國企私企外企,又有大廠小廠之類的。這些“單位”組成了一個迥然有序的等級結(jié)構(gòu),發(fā)明出一套程序出來將人群分門別類。假如說平等存在的話,那么平等就存在于:秩序平等地將每一個人分入三六九等。無法帶來更大利益的人會被程序巧妙地篩掉。世界沒有鍛煉、培訓、發(fā)掘個體未來潛能的時間和義務(wù)。那些人道的、人文的說辭不過是弱肉強食、等級森嚴的鐵血叢林的虛偽假面。這樣的程序或等級,甚至無關(guān)意識形態(tài)。在我看來,無論持有何種意識形態(tài),其在設(shè)立等級這一塊都是一致的。人的生活本來就是無意義的,意義本身就人所賦予的。那么,什么樣的生活才算是有意義,能夠占有賦予他人意義的權(quán)力也是極其重要的。等級就是確立人對他人生活意義的占有的方式。上層的人用種種話語對下層的人進行思想規(guī)訓,讓下層的人放棄自己的思考和訴求,認同上層人所賦予的意義。

  我想問的是,世界上有沒有一個庸人能夠合理存在的位置。我不想問,一個人如果沒什么特別之處,他是不是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想問,一個人如果沒有什么特別之處,能不能過上好的生活。這無疑是瘋癲之語。人要過有意義的生活。然而在我看來,所謂有意義的生活就是一種功利的生活。你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才能獲得不錯的收入,買大房子,好車子,孩子上好學校,將來好移民。在我看來,目前的環(huán)境不允許無用的生活。讀書和斗蛐蛐,本質(zhì)上沒什么區(qū)別,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生活資本,人似乎就不該讀書,不配讀書。我要說的是,假如一個人就是喜歡無用的東西,擁有無用的愛好,他能獲得好的生活嗎?我不拿讀書舉例,會招致誤解,讓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如一個人喜歡看螞蟻搬家,他精通各種螞蟻搬家的地點,那么他可以由此住上大房子,開上好車子嗎?這是癡人說夢。人們肯定會反駁,有愛好可以,但不從事社會生產(chǎn),還要享受社會福利,這不是寄生蟲嗎?不從事社會生產(chǎn)的人,不產(chǎn)生社會價值的人,就應(yīng)當理所當然的被邊緣化。換句話說,一個喜歡看螞蟻搬家的人,他可以吃糠咽菜,住在漏水的房子里,沒人會覺得他有什么大問題,只要他的愛好不打擾別人。但這個喜歡看螞蟻搬家的人,一面看著螞蟻搬家,一面因為看螞蟻搬家過上了好生活,這一定會招來相當大的非議。不過現(xiàn)實中完全不可能,除非螞蟻搬家這個愛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但我想要問的就是這一點,存不存在一個社會,讓無用的人也好好生活,而不是只能處于邊緣地位?

  當然,許多人都是世界的局外人。人們只能做自己生活的主角,世界的鎂光燈只猛照那么幾個人,歷史也只會留下少數(shù)人的名字。只不過我還是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盡管我自己樂于做一個局外人。當然,我也總處于人生的尷尬之中。當我不知所措時,一些朋友們會說:你已經(jīng)出生在羅馬了,還裝什么?當我想張狂一把時,一些朋友會說,你就是個出生在羅馬的小鎮(zhèn)做題家。當我焦慮著如何放松時,我卻做不到一些朋友的平和心態(tài):美國總統(tǒng)也得吃飯拉屎,你就是掏大糞,你也和美國總統(tǒng)一樣,你怕啥的?總之,我總是處在尷尬之中。

  我知道我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我也處于一種主流話語的控制之中。某些時刻,我必須表露出對金錢、權(quán)力、地位的渴望,追逐這些,我才能被一個集體接受,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安全感。我記得高中的時候,我對一個朋友說,我喜歡種地。朋友流出的不可思議深深刺激了我。他認為既然來讀書了,就算不報效祖國,也要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我認為他是對的,長大后更是如此,因為如果我真正想種地,我首先要有能力賺夠買地的錢。一些理想的生活總是要建立在功利的生活之上。以為能過上一種非功利的生活的人,要么是幻想,要么是愚蠢。人最終還是要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那就是賺錢、出名,獲得權(quán)力??偠灾?,人生不過名利二字。我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但我沒有能力做到這些。我很反感那些強調(diào)奮斗、努力的人,他們就是典型的功利主義者,但我內(nèi)心深處又非常認同他們,將所有的失敗歸結(jié)于自身不夠努力奮斗。但我確實沒能力也沒有動力去奮斗。我在讀書中獲得快樂,我卻無法將讀書轉(zhuǎn)換成生活技能。我只能在夢中幻想自己是一個天才來彌補生活的失意。或者假裝自己是一個懷才不遇的落魄文人,但我比任何一個人都清楚,自己實際上沒什么才華。突然,我想說,我很喜歡《漢密爾頓》這種主流意識形態(tài),它將個人、家庭、城市和國家的成功緊緊綁定在了一起。國內(nèi)的主流文化作品似更強調(diào)“犧牲”:為了家庭犧牲個人,為了國家犧牲個人。而城市呢?大多數(shù)生活在北京上海的人都恨北京上海,大多數(shù)來自縣城的人也痛恨縣城的人情文化。

  最后,我要說明我關(guān)于死亡的看法作為文章的結(jié)束。但在我討論死亡之前,我想夾帶一點關(guān)于政治的私貨。作為一個讀過一些書的人,我對社會主義國家也有過一點構(gòu)想。我認為,打破由血緣、地緣、學緣締造的等級集團并非完全不可能。我曾設(shè)想過“高干子弟不得考編入公”的模式,但太過激進。我修改了一下這個想法,高干子弟可以按照地理三級階梯來當官。比如第三級階梯區(qū)域的干部子弟,只能參與第一級階梯區(qū)域的干部選拔,第一級階梯區(qū)域的干部子弟只能參加第二級階梯的干部選拔,而第二階梯的干部子弟才能參加第三階梯的干部選拔。這個建議沒法發(fā)到提建議的網(wǎng)絡(luò)上去,就寫在這里。擁有權(quán)力的人的流動,才能帶來資源的真正流動。這是我天真的想法。因為是原創(chuàng)的想法,所以記錄在此。

  最后我想就死亡說一些瘋癲之語,正如我全文所呈現(xiàn)的混亂的風格。我認為,人既然無法選擇為自己而活,至少可以選擇為自己而死。雖然尼采等人討論過自殺的問題,但我仍覺得自殺是一種歸宿。人生唯一有意義的事情似乎就是死亡。我不是倡導自殺。就我個人而言,我能接受偶然的死亡,不能接受有計劃的死亡。比如你在駕車的時候,某一刻面對一個懸崖,頓覺放松無比,不自覺地放開方向盤,逐漸加速沖了下去;再比如你站在一個懸崖的邊上,即將掉落,你也知道自己不往后撤就即將掉落,于是你放任了這種掉落。這都算是偶然的死亡。我放任過自己一次,身體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疤。事后也沒覺得多可怕,可能和我的思維與感覺的遲鈍有關(guān)。但是我無法接受有機會的死亡,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中阿莫烏爾在六十歲的選擇那樣。偶然的死亡不必承受太多壓力,主動的死亡需要強大的心智和堅韌的品性。人的生活是無意義的,假如生活的意義只能經(jīng)由一個強大的他者或集團去定義,死亡似乎是庸人們唯一的抵抗手段。關(guān)于死亡,我腦海里的話比我寫出的話更加清晰,但我不打算追溯我腦海中的原義了。即便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還是會受到他人的曲解,想到這一點,我覺得寫這篇文章都顯得荒誕可笑。大概逗人一樂、浪費一點他人的時間是這篇文章的最大意義。

  作為寫作者,我知道主人公、敘述者和作者之間不盡相同,所以這篇文章里面,有真實有謊言,有刻意放大的感受也有無意流出的感情,有主觀的經(jīng)驗也有胡說的囈語。可以說,這是一篇虛構(gòu)的作品,任由意識流淌,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是無主題的寫作。如果強加一個主題,就是我作為一個平庸之人想借著酒勁狠狠罵自己一通,讓自己快快振作起來,所以是自我批判。結(jié)果卻說了許多毫不相干無聊的話。寫信的最初原因是我不確定我的性格、心態(tài)和想法是不是具有典型性,還是我一個人在自怨自艾,所以來投稿。投稿的原因也不是尋求什么出路,只是為了某種“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罷了。不過寫到最后,我卻有些酒醒,覺得秋天的夜晚真是寒冷啊。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無版權(quán)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huán)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chǔ)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jié)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nèi)奸遠遠難于戰(zhàn)勝外敵——蘇聯(lián)“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井岡山觀心|蘇修越修的“人民軍隊”還是人民軍隊嗎?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問題:內(nèi)卷,失業(yè),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0. 他不是群眾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yǎng)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制服另类久久 |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的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区一 |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看 | 亚洲高清性爱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