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會上的戾氣是越來越重。
前幾天我在地鐵上,就是因為1位女生搶座位撞到1位男生,隨后男生勃然大怒,怒吼了好幾聲“草你X”,含媽量極高。到了下一站警察就上來了,問誰報的警,隨后就把男生帶下去了,我估計也就是批評教育。
我自己也碰到過,有天下班路上我在下自動扶梯的時候,1位女生幾乎站在中間,幾乎都堵住扶梯了,左手胳膊上還拐著一大堆袋子,里面不知道裝的啥,我趕時間,我就從旁邊擠了過去,她可能覺得我擠到她袋子了,然后就很煩躁,說了聲“煩死了”。
我看著她正想跟她理論2句,你丫霸著扶梯你還有理了?但猛地一想,我現在職業稍特殊,容不得一點這種民事矛盾,鬧大了不好,想想就跑了。
還有,以前地鐵上要下車的時候,后面的人問前面的人“要下車伐?”前面的回“下的”,這個語氣是較為輕柔緩和的,是1種正常的社交音量。
現在我仔細留意了一下,現在這段對話很多時候成了:“下么?”“下”,語氣簡短有力,音量低沉,回復只有1個字。這種對話翻譯下其實是:別打擾勞資,煩著呢。
人心浮躁。除了人心浮躁,
還有就是情緒—悲觀情緒。
比如張家界集體自S。這種集體性行為他們肯定那是有自己的社群跟小圈子的,都是沒啥奔頭,相約一起赴S。
憤怒、悲觀,這些都屬于是負面情緒,這負面情緒可比新冠傳播力還強。但不能只看一面,他們既有憤怒跟悲觀的一面,但又有悲天憫人的一面。
我就拿最近爆出來的一些微不起眼的“小事”來跟大伙分享一下。比如長沙87歲的“報紙奶奶”:
她有2個兒子,大兒子今年2月去世,二兒子還在治療,她自己出來就在這馬路上,車來車往之間賣報紙;人家問她:“您這多危險啊”,老奶奶回:“賣點算點吧”。
評論里別說同情了,全是準備捐錢的。對了,這部視頻原版出處我已經找不到了,只有小號轉發的。
比如“聾啞哥”。其實這事也沒啥,就是這位聾啞老哥撿的瓶子他一時沒留神被同行給順了,他繃不住,嚎啕大哭:
評論也就不放了,大都是同情還有少部分的嘲諷,比如“甜暈了...”
比如河南1位大爺,一臉忐忑向車主推銷自己的蔬菜,怕被拒絕,36斤蔬菜只要3塊錢,只求不爛在地里就好:
評論里依舊是一派同情,但還是有個別“不和諧”的聲音,比如:
“農民怕浪費,資本讓你賺1塊錢他渾身都難受”
“所以農民的菜明明這么便宜,誰轉走了溢價?”
“樓拆了也不便宜給你們住(狗頭)”
好了,此不再多表,這種視頻多的是。
你說現在的人是不是有點矛盾?他們可以為了地鐵上的1個空位,不小心撞到別人就破口大罵,但又對正在受苦受難的底層人又悲天憫人。
一邊是很多人聽不得人哭,看不得人慘,但另一邊,卻對跟自己同樣層次的人惡語相加,稍不留神就是1句“草你X”,甚至感到很悲觀去自S,這看起來很矛盾。
可其實這一點都不矛盾。
因為這是這恰恰就是社會體系性的內卷困局,帶動了民眾體系性的情緒錯位輸出。
現如今的困局我就不多言了,就業、住房、教育等等,隨便1個拎出來都是世界難題。難題之下,誰會沒點想法?
以前總有人說是疫情讓自己找不到工作,我當時就說,疫情放開了或者就算沒有疫情,過幾年你一樣找不到活干,這跟你沒關系,這丫是跟路線有問題。
激進的投機主義走到今天它怎么可能走得通?當然,我們今天說的不是鈔票的事,說的是因為鈔票不夠,口袋很癟,而導致人心的變化。
因為你賺不到錢,因為現在公司裁員倒閉的很多,因為現在生活成本、住房成本起碼是跟以前一樣維持不變,甚至碰到一些出生房東還漲你價,這種年頭還TM漲價,屬實是土匪行徑,等等,在這種敏感的節骨眼上,1件小事很可能就成了最后1跟稻草。
比如那位撿瓶子的聾啞老哥,他哭的真就是因為有人順了他那一袋子瓶子嗎?
所以說,因為錢不好掙,因為沒有安全感,人人心里都害怕,但都知道這個“怕”字里,就有“怒”,可有了怒氣朝誰發?
他只能朝“同類”發,說白了那就是“窩里斗”,這也是那群高知慣用攻擊我們的1招:底層人永遠是傷害底層人。
這是放屁,同志們。
所謂的“窩里斗”根本不是什么底層互戕,而是很多人因為自己階層、收入、工作環境的限制,他找不到“真正的敵人”,被悲觀情緒籠罩之下,他只能去攻擊自己的同類,或者對自己的同類挎著一張小B臉。
但你說他們會真的去攻擊不如自己的嗎?真的所謂“窩里斗”嗎?并沒有,當他們看到那些真正的底層人民,真正“嘆民生之艱”的人時,他們又會悲憫,縱然自己過得一般,但就這還想拉別人一把。
同情真正的底層,但對同階層的人冷漠,這恰恰是說明,他們在理智上知道“誰是我們的朋友”,但在情緒上又會漏掉“誰是我們的敵人”。
心里有怒,它就要發泄,不發泄,怒就化成了“悲”,然后自行了斷,發泄又不能朝那些可憐人發泄,那就只能懟著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狠狠輸出。
都知道茶館有句名言:“我打不了洋人,我還打不了你?”今天你與跟你一樣打工人有摩擦時,把這話翻譯下:“我傷不了窮人,我還傷不了你?”
我們都知道,這不對,這是“自相殘殺”,是“親痛仇快”,我不鼓勵但我也不反對。
事實上,中層人“廣大白領+藍領”跟底層人們應該扎在一起,但因為中層人民他接觸不到,或者說還沒有足夠準備跟實力去面對“真正的敵人”,所以他們只能內耗。
但我依然認為他們是進步的,只是步子邁的不大罷了。因為他們把同理心都用對了地方。以前是什么?幾個明星什么離婚了,P腿了,然后大伙去同情了。前幾年英國女王她老公菲利普親王嗝屁了,國內互聯網上居然還有同情女王的,說“女王孤單了”。
這不有病嗎?1個個1天能賺幾百萬的大明星、1個大英帝國女王TM要你同情啊?
今天,人們的同情下沉了,沉到他該沉的地方去了。看到真正可憐的人需要幫助,自己會動惻隱之心。
當然你可以說,同情而已,
發兩句評論動動嘴皮子罷了。
但是這樣的視頻這樣的信息,能得到這么廣泛的關注,這本身就很了不得!要知道很多中層尤其是很多小白領(比如我這種)那以前是要夢想當資本家的,請仆人伺候我的。
我們后來接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做“人上人”,要當大老板,要跟底層徹底割裂開來,他們是蠢人,我要當聰明人,要好好學習,將來千萬別跟他們一樣。
但是現在,民眾的注意力在下沉,他們開始關心底層疾苦,對他們同情跟悲憫,這說明思想底子基本上牢了。
這玩意就跟蓋房子一樣,你地基得挖深一點,水泥得灌的實一點,這房子就能迎風擋雨。
現在就是一群年輕人們躺平,擺爛,內耗,雖然都是打工的,但彼此間充滿了不理解,充滿了戾氣,別急,樂觀點,他們現在沒有抽刀向“更弱者”已經就很理智了。
因為“更強者”還沒漏出破綻,因為時機還不夠成熟,只要一有變化,這些負面情緒會立刻找到正確的渠道進行宣泄。
現在人人心里都有一股子氣,這股氣沒有向下朝著真正的可憐人宣泄,而是只在胸中來回激蕩,所以要么軟著陸,自然化氣,要么就得宣泄出去,否則就會憋出內傷。
無論如何,還是請大伙稍安勿躁,夜盡方能天明,牢牢記住黑夜,這樣你才會珍惜白天,多關注底層生活百態,這樣你才能不去傷害到不該傷害的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