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成董事長在《疾病的天敵》一書中,提出了食補的觀念。我覺得這是在治病養生領域的一大創新。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得了病就要吃藥。吃藥治病,天經地義。陳浩成董事長在吃藥之外,有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他不僅在觀念上顛覆了人們的認知,而且在實踐上解決了如何通過食補來治病的問題,這個貢獻是很了不起的。
陳浩成董事長說:“米、面、油、果、菜等生物滋養人體,叫生。當身體虛損時,要補充營養,這是生的療法。”陳浩成董事長“生”和“生的療法”的提法相當獨到。過去人們對生的基本認識是生長、生存,陳浩成則從生對人體作用的角度大大豐富了生的內涵。在此基礎上,陳浩成又提出“生的療法”,可謂恰到好處。陳浩成董事長認為,人是否健康,與生的速度有關。一旦生的速度小于死的速度,生命則慢慢滑向死亡。越接近死亡,病情越重。如何加快生的速度?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補。這就是比較完整的養生食補的觀念。
其實,人吃五谷雜糧,并非只有充饑而已。每種食物,既是食物,又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就比如說小米,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9、脂肪及維生素,除食用外,還可釀酒、制飴糖。小米蛋白質含量比大米高。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都不低于稻、麥。還含有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所以,中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傳統。小米熬粥營養價值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小米中的維生素B1可達大米的幾倍;小米中的無機鹽含量也高于大米。還含有豐富的脂肪,為大米7.8倍,且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除了豐富的鐵質外,小米也有蛋白質,復合維他命B、鈣質、鉀、纖維等等。小米中蛋白質的質量常優于小麥、稻米和玉米,但是必需氨基酸中的賴氨酸含量低。這樣看來,食用小米就不僅起到充饑治餓的作用,而且還能治病防病。小米如此,其他各種食物莫不如此。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在于,各種食物,均屬于自然界中的物質。凡是物質的東西,都含有一定的礦物質,都是由各種化學元素構成的。這些元素或多或少都對人的身體健康起作用。當然,它們所起的作用也有好有壞,不可一概而論。但只要起作用,我們就應當考慮他們的藥用價值。只不過對于對人體健康有積極作用的食物,我們適量食用;對于對我們的健康有不利作用的食物,我們盡量規避就行了。
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需要嘗試利用食物的藥用價值養生治病。過去,出于對食物藥用價值的不了解,我們只是被動的、盲目的食用。有些食物有益于我們的健康,我們不知道;有些食物我們吃了不舒服,以至于引起疾病,我們也不曉得?,F在,陳浩成董事長提出藥食同源、養生食補的觀念,就是在充分了解食物藥性的基礎上,幫助我們利用食物養生治病。不僅如此,陳浩成科研團隊還經過大量研發,制成生物濃縮制劑。制劑保留了生物原來的功能,又增加了許多新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治療效果,讓以前花費巨大資金、歷時數年都解決不了的疾病得到徹底解決。這就不僅僅告訴我們理念,還告訴我們實現理念的方法,讓我們心服口服。
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主動了解食物特性利用,食物養生,利用食物治病。這樣,我們才能活的更長,才能活得更健康,才能活得更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