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醫兒科起源很早,從扁鵲"為小兒醫"以來已有2400余年以上,自宋代錢乙建立中醫兒科學體系以來也有近900年。隋、唐時代已有多部兒科專著問世,如"諸病源候論"和"小兒藥證直訣"等,收集論述小兒雜病諸候6卷255候,建立了中醫兒科以五臟為中心的臨床辨證方法。16世紀發明的接種人痘預防天花的方法比歐洲發明牛痘接種早百余年。
在古代,又稱“兒科”為“啞科”,因為寶寶無法講述自己的病情,只能通過哭鬧,表情,疼痛來傳遞信息。所以如何正確有效辨別這些信息,醫生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稍一疏忽,就會誤診,出現不可想象的后果。
而且孩子起病比較隱匿、對驚嚇,精神暗示等外界刺激承受能力弱、黃疸等病情變化非常快,免疫功能幾乎沒有,腸胃菌群非常脆弱,……諸多的因素造成了孩子的夭折率非常高。
西方兒科起源于不到二百年前的歐洲,產生原因同樣是因為極高的兒童疾病死亡率,1850年開始作為一個獨立學科,1883年德國出現兒科學會,1897年亞瑟.施洛斯曼在德累斯頓成立第一個專門收治兒童的兒童醫院,并隨著西學東漸進入中國。
20世紀初,歐美各國相繼成立專業兒科學會、創辦兒科專科雜志、在大學設立專業,兒科實現制度化,成為了一門獨立的醫學專業。
中國現代醫學兒科發展史中,北京協和醫院(下文簡稱“協和醫院”)兒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兒科專門診療機構之一。
協和醫院兒科初創期(1922—1927)
1917年,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在華創辦的協和醫學院正式招收預科生。1921年,協和醫院開業并收治患者。根據協和醫院年報記載,其兒科正式成立于1922年9月,起初無病房,僅設獨立的門診。
協和醫院兒科是一個設立于內科之下的分支。除兒科外,內科還下設有普通內科(general medicine)、皮膚梅毒科,神經精神科也曾間斷歸屬于內科。
1922年,時任協和醫學院董事會秘書的 顧臨 在為兒科招募首任主任時提到:兒科不會獨立于內科而發展,其規模會非常小,床位數也不會很多,估計最多不會超過12張床。
協和醫院創立之初,許多科室都面臨著醫務人員不足的情況。兒科作為新興專科,更是缺乏專業人才。
協和醫院首位兒科客座教授、美國著名兒科學家 霍爾特(Emmett Holt)對兒科的初期發展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
1923年秋,霍爾特來到協和醫院。他注意到中國嬰幼兒和兒童患者非常多,但接受過正規學院教育的兒科醫師卻很少,便提出有必要在中國大力發展西醫兒科教育
20世紀30年代西醫兒科學在我國開始受到重視,至20世紀40年代兒科臨床醫療規模初具,當時的工作重點在于診治各種傳染病和防治營養不良。由于兒科人才日趨緊缺,兒科學教育應運而生。1943年,我國西醫兒科學的奠基人諸福棠教授主編的《實用兒科學》首版問世,成為我國第一部大型兒科醫學參考書,標志著我國西醫兒科學的建立。
但是我們中醫并不是盲目排外的,早在協和醫院開業之前,上海大東書局就出版了無錫顧鳴盛《中西合纂幼科大全》
我們自己家珍藏的幼科大全:全書列初生、痘疹、驚癇、疳癖、積滯、吐瀉、霍亂痢瘧、黃疸、腫脹、瘟疫、暑熱、感冒、喘咳、痰證、諸汗、失血、雜證、瘡瘍等十二門一百二十余種病證。后述小兒衛生法。并列明中醫學說、中國醫方、西醫學說、外國醫方,是近代中國醫學名著,至今仍被奉為經典!
顧鳴盛,近代著名中醫學家,字濱秋,問業于丁福保,通中西醫學。光緒三十年(1904)與蔡小香、李平書邀集上海醫界三十余人,發起組織醫務總會(后改組為中國醫學會),并任該會《醫學報》主編,1908年又主編《上海醫報》,為傳播中西醫學結合知識做出了重要貢獻。《中西合纂幼科大全》一書中平等地陳述了中西醫兩種觀點,可以說是中西醫結合的一部里程碑大作。雖然晚于1909年首版的《衷中參西錄》但是其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中醫兒科-幼科因為歷史悠久,所以胸懷博大,包容西醫的學術,而西醫一開始就排斥中醫兒科,將幾千年的古人智慧棄之如敝屣,……。
實際療效對比:
1新生兒黃疸,西醫一般采用藍光光療輸血療法,非常明顯沒有中醫藥古方茵梔黃湯,或口服液顆粒有效方便廉價.
2食積,腸梗阻,西醫常規就是手術治療,給孩子一生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而中醫的針灸按摩往往就可以根治,嚴重者用小兒七珍丹潤腸通便,沒有副作用。
3感冒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按摩,香薰來調理,也可以對癥用很多偏方比如姜糖水,姜棗水,蔥根水,白菜根水,而西藥感冒藥都是抑制免疫力和身體恢復機能的毒藥,暫時掩蓋癥狀,讓人身體虛弱,越吃西藥的感冒藥越愛感冒,武漢疫情期間禁售感冒藥,發現大家都不感冒了。
……………………。
一百多年以來,隨著西方資本的長期蓄意詆毀打壓,中藥被扣上了不科學的大帽子,療效卓著的療法被西醫把持的衛健機構打為非法行醫,幾千年輝煌歷史的中醫兒科瀕臨失傳,現在僅僅有少數的中醫藥大學有中醫兒科,可是很少有醫院有中醫兒科門診,招聘季到了中醫兒科的招聘竟然搜索不到幾個醫院有需求崗位,西醫兒科門庭若市,……。
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提出,在全國縣級以上公立中醫院普遍設立兒科,有條件的地市級以上中醫院應當開設兒科病房。兒童醫院能夠提供兒科中醫藥服務,三級兒童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兒童醫院應當設置中醫兒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開展兒童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
三年過去了,我們新建了幾個中醫兒科?大家誰的孩子能看中醫兒科?
今日的兒童普遍抵抗力低下,體力下降,體檢不合格,肝腎功能損傷,白血病高發,癌癥低齡化,糖尿病低齡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今年冬天的兒童感冒肺炎,竟然還是沒有中醫兒科醫生,沒有中醫兒科招聘,幾乎沒有一個醫院有中醫兒科科室,甚至各大兒童醫院都不招、極少招中醫兒科醫生,大量的西醫兒科充斥了兒科崗位,少數的中醫崗也都是“西學中”半路出家來的,改不了西醫思維的二把刀中醫……。
這就是我們中醫不排斥西醫,包容西醫的結果嗎?西醫兒科迅速發展,截至2018年,我國兒科醫師數量增至23萬,中醫兒科現在有多少人?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兒科方向,就業率在2021年為無數據,這是中西醫并重嗎?
歷史上為什么總是善良的人受到傷害,印第安人收留了美國人,于是印第安人被屠殺之后頻臨滅絕,巴勒斯坦人收留了猶太人,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被猶太人快占完了,中醫兒科包容了西醫兒科,可是今天我們的孩子生病了卻找不到中醫兒科這個科室,這難道是巧合嗎?都怪中醫太善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