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手術室里全是錢”的事嗎?
最近在微博看到中醫博主郭醫生發的博文,很是感慨:現在一些醫院骨傷科大大小小的毛病都會建議——做手術,這不也是“手術室里都是錢嗎?”
郭醫生講了件事,有朋友發微信咨詢他:自己的朋友因為打球肩膀痛,去某醫院拍了個片子,顯示肌腱斷了,醫生讓做手術。他就想問問郭醫生,這種情況是否只有做手術一種治療方式?
郭醫生表示不能理解:打個球肩膀痛,這也要做手術?!
巧的是,那會郭醫生的診所來了一位病人,而陪同病人來的家屬就是出具上述報告的某醫院的針灸科醫生,不過一開始郭醫生并不知道她是該醫院的醫生。
那位醫生爆料:現在她們醫院,碰到肩周炎的建議手術,腰椎突出的建議手術,甚至年輕人的頸椎疼,也建議微創手術…結果,有些人做了幾次還是復發。醫生自己哪里疼,都不做手術,但是病人來了卻一直推手術。
再一問,這位醫生是什么科的?她答:針灸科的,天天接診他們手術后的術后康復治療。
和這位醫生聊完,郭醫生是生氣的,他直言:人心壞了,是治不好的,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
郭醫生應該是骨傷方面很專業的中醫醫生,他在微博中分享過一些治療案例,醫術是很精湛的。對于某醫院“目的不純”的動輒建議患者做手術的行為,他感到憤慨,這種憤慨是基于專業的骨傷方面的知識,是基于從患者利益出發的考量。
在這條博文下面,有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對一些留言,郭醫生也做了回復,從這些分享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現象。
比如有位網友講,他的一位同事因為打羽毛球搞得肩膀疼了一兩個月不見好,去醫院檢查了一下,被告知要做手術,不然老了胳膊會抬不起來。于是前兩月他這位同事去做了微創手術打了鋼釘進去…
郭醫生回復:理論上絕大多數的肩周炎不需要手術。
說實話,如果患者不了解中醫,那就只能跟著醫生的手術建議走了,對于肩周炎為何要微創手術打鋼釘,筆者也是不清楚的,不過看到下面這位網友的描述,倒是有些明白了。
這位網友的一個朋友剛被診斷為肩袖處肌腱斷了,醫院給的方案就是微創手術打鋼釘(大概上面那位打羽毛球肩膀疼了一兩個月不好的也是這個原因,看治療方案是一樣的)。
對此,郭醫生的建議是找中醫針灸推拿。
還有一位網友講了他弟弟經歷的事。他弟弟椎間盤突出造成側彎,上海名醫建議嚴格臥床,做手術,用進口材料,否則一個噴嚏就癱瘓。不過這位網友了解一些中醫,最后找到一個民間正骨醫生,松解筋節后正骨,現在好了。
郭醫生回復:他個人認為,九成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不需要手術。
寫到這,筆者想起去年東京奧運會及今年的北京冬奧會時,我們是有專業的中醫醫療團隊來保障運動員的健康的。
如去年在體操男子雙杠中奪冠的鄒敬園,他在2018年一次賽前訓練時肩部肌腱損傷,之后的訓練中,肩部疼痛、不適反復出現,嚴重影響訓練計劃和難度提升。經過研究,醫療團隊對鄒敬園采用的療法是特色“鄭氏骨傷”手法,可做到快速修復受傷部位,確保每日正常訓練,還每日夜晚增加一次對患肢處的推拿和正骨治療,加速白天訓練后肌肉疲勞恢復,調整關節骨位。
其實,幾乎所有運動員,都因為訓練刻苦有肌肉損傷、疲勞的問題,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她們肩膀上、手腕上常常貼著膏藥貼。
所以,那些把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往手術方向推的醫生,只是單純的醫術問題嗎?恐怕不是,他們更直接的考慮估計是“手術室里都是錢”,為了創收!
而且,在一些骨傷科疾病上,手術這種治療方式不見得是很好的方式,手術成功也并不代表病人被治愈。下面這位網友的親身經歷感受便是這樣。他講,大部分40多歲以后的人,拍核磁共振肩關節部分都有少量的肌腱撕裂,但是醫院直接推手術,手術做完那里該疼還疼,醫院說反正我給你撕裂的接上了。
在看到這么多原本中醫正骨針灸等適宜技術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被推向手術時,筆者在感到生氣的同時更感到悲哀。
簡便驗廉的中醫“小夾板”等技術,在療效上比得上一些“大手術”,但在盈利上卻是落后一大截的。也是因為這種簡便驗廉,在醫療產業化的背景下,沒有多少利潤可言,所以愿意從事傳統中醫療法的醫生變少了。
會這些技術的好中醫變少了,人們或不知道中醫骨傷科能治這些病或是找不到能治這些病的中醫,于是也就只能接受那些醫生推薦的手術了。
醫療回歸公益性,為人民健康服務,不能少了中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