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危急!全國疫情危急!
硬扛了十多天的上海,試圖走出一條所謂的了不起的探索路線,終于還是扛不住,封城了。不管是浦東浦西輪流封,還是怎么封,總歸是封城措施出來了。因為疫情爆發的太嚴重了,而且因為上海疫情引發的外溢,已經影響了20幾個省。
還有多少從上海外溢出去的尚未確診的患者,我們尚不知情。這些尚未確診的患者還會對全國疫情產生什么影響,我們也不知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局勢不妙。
所以,我們看到2022年3月30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現場,終于出現了中醫作為醫療技術方面的專家,出席了新聞發布會現場。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第一,所謂的了不起的探索路線的失敗;第二,認識到撇開中醫參與辨證論治的其他醫療手段的失敗:第三,國難思良將,只有上中醫才能解決當前疫情的困局。
為什么我們有現成的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武漢戰疫的勝利模式,還要進行所謂的了不起的探索路線,這是個疑點。
為什么不見媒體報道中醫藥的參與,美國輝瑞新冠口服藥剛剛進口,就被大肆報道,這也是個疑點。
所幸,在這么一場足以扭轉乾坤和決定未來上海和全中國再次打贏新冠疫情,解放全國疫區的新聞發布會,我們終于看到中醫的位置。
對于熟悉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的人來講,發布會上講的都是些什么內容,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大家看直播的評論區也就能知道具體是什么情況。
雖然其他省市的防控新聞發布會也有中醫出來介紹防疫情況,但是上海的情況非常特殊,非常緊急。當前上海的疫情引發的外溢太多了,不少省市因為上海疫情外溢不得不再次全員核酸檢測,不得不中斷生產生活,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中醫主導2022年反擊新冠疫情的新戰疫打響了。這場新戰役,我們還是會走武漢戰役的模式,中醫主導、西醫支持的中西醫結合策略,這條策略目前已經證實戰無不勝。
《上海中醫藥》發布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藥診療專家共識,說明中醫對本輪上海疫情的形勢,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和辨證論治的方向,我們發現其中一位專家就是吳銀根,也是3月30日出席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的專家。
也就是說,中醫已經準備好,也有信心打贏上海這場疫情攻堅戰。
這是一條走中國道路的戰疫路線,我們不需要學習世界第一大戰疫失敗國美國的模式,他們的模式和醫療導致美國死于新冠肺炎人口超過一百萬,這么一條自取滅亡的戰疫模式,誰愿意學習?
美國唯一給我們的教訓就是,我們不能學習美國,就對了。
面對新一輪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中醫隊伍做了哪些針對性的努力和防控策略呢?中醫藥辨證論治的效果又如何呢?
我們先來看全國另一個疫情重災區吉林的情況。
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18場新聞發布會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召開,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中心呼吸科主任仕麗介紹本輪疫情中醫藥預防和治療情。
仕麗在發布會上介紹,通源方艙醫院、北湖方艙醫院,九臺區中醫院,采用純中藥治療,病人服用中藥后,1天退熱率為72%,3天退熱率為96%。癥狀消失的病人,從用藥后第4天開始檢測,按照間隔24小時的連續2次核酸檢測陰性為出院標準,6天出院率均達到69%以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我們把這段話做個概括。
采用純中藥治療,一天退熱率72%。
三天退熱率96%。
6天出院率達到69%以上。
這就是純中醫藥治療新冠的療效。
我們注意到此次疫情征求中國科學院仝小林院士的意見,意思是仝小林院士參與了吉林省本輪防控疫情的工作。
那么仝小林院士穩定了吉林疫情之后,經香港邀請,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擔任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組長赴港。仝小林院士能夠解決吉林的疫情,現在仝小林院士奔赴香港,我們可以相信香港的疫情很快也會出現拐點。
仝小林院士同樣會重點對應用中醫藥治療患者及預防重癥等提供指導和建議,全力配合香港開展疫情防治工作。
仝小林院士率團隊赴港,已經有兩支中醫團隊赴港進行抗疫工作。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副組長就是張忠德,張忠德已經先期赴港開展抗疫工作。
其中一支中醫團隊由第十二次奔赴抗疫前線的張忠德領銜,張忠德有著豐富的一線抗疫經驗,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香港的疫情在諸多中醫戰將的領導指揮下,很快就能解放香港疫區。
就在我們看不到熱搜的背后,我們發現中醫藥已經在積極地抗疫。沒有新聞報道不代表中醫藥沒有參與,而是信息斷絕了我們對中醫藥在抗疫中的巨大貢獻。
至于熱搜都去了哪里,大家也都很清楚。那些熱搜本身,還是在他們自己的地方,哪里都沒有去。各種趕赴抗疫一線的領導者,還是中醫團隊。
這就是第三支赴港的中醫團隊,可謂實力強勁,都有著非常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這些都是默默無聞的中醫,沒有任何熱搜。
疫情緊急,這已經是既定事實,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灰心。當初武漢戰疫那么艱難,我們還是在中醫的領導下戰勝了疫情,現在的我們有了更多的戰疫經驗和模式,我們沒有理由被困難壓倒,也沒有理由戰勝不了本輪疫情。
我們要做的就是支持中醫,配合中醫的領導工作,團結一致戰勝這場疫情。中國人民必將勝利,中醫必將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