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我國又派出了一支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一共7人,這次的陣容十分強大!
這次的中醫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擔任組長,成員包括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張忠德、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苗青、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主任醫師張煒、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鄒旭、廣東省中醫院副主任醫師張睿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治醫師李修洋。
對于這7位中醫專家,前5位筆者都是比較熟悉的,仝小林院士、德叔、苗青、鄒旭都在2020年初支援過武漢抗疫,張煒則是上海新冠救治專家組成員。
武漢疫*情時,為阻斷疫*情傳播,降低疑似轉確診率,仝小林院士下沉社區,提出社區防疫要“關口前移”,采用中藥漫灌。這就是“武昌模式”:在武昌區,把中藥湯劑(通用方大鍋藥)送到社區,給發熱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觸人群服用,這一舉措,把疑似病例的確診率從1月28日的90%下降到了2月6日的30%,再到后來的3%。
德叔更是辛苦,兩年來,已經出征支援抗疫12次,這第12次便是出征援港抗疫,德叔在3月16日便去了香港。前11次出征,德叔所到之處,都較快地戰勝了疫*情,尤其是在新冠重癥的救治上,德叔用中醫藥創下了不少佳績。
苗青主任也已經多次出征支援抗疫了,只是我們看到的報道不多。2020年1月24日,他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級專家組成員赴武漢一線抗疫,是黃璐琦院士帶領的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的,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救治新冠患者,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績,在臨床實踐中形成了化濕敗毒方這個抗疫有效方劑。后來他又兩赴新疆、去大連、瑞麗、廈門、蘭州支援過抗疫。
筆者看過上海曙光醫院張煒主任的一個視頻,講述了2020年上海疫*情初期一個合并了嚴重肝病的新冠病人的救治事例。當時那個患者收治進來時肝功五六十,逐漸到一百二,西醫專家組不能確定是病毒還是藥物引起的,不知道怎么治了,這時中醫專家石克華教授說中醫來治,就把西醫藥全停下來了,只喝中藥湯劑。就兩副中藥,肝功恢復正常;四副中藥后,病毒也轉陰了。這件事新民晚報也報道了。張煒主任還講了另一個危重癥新冠病人的治療,他接手的時候,患者已經用了40多天的呼吸機了,當時已有肺纖維化,舌苔黃膩。通過中醫中藥治療后,逐漸轉危為安,治愈出院了。
鄒旭教授在武漢疫*情時因用針灸搶救一位重癥患者的視頻一戰成名,后來在雷神山醫院他帶領廣東中醫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一個病區,針藥并用救治新冠患者,創下了非常亮眼的成績。后來也曾幾次出征支援抗疫,去過河北邢臺、西安等地。
早些時候,香港并不太重視中醫藥救治經驗,實際上,中醫在香港長期處于被壓制被排擠的地位,力量弱小,很難第一時間介入抗疫。香港及醫管局現時所謂的“中西醫協作模式”,其本質是西醫放棄或不想要的病人、病種才丟給中醫。
但香港疫*情失控,死亡人數越來越多,不得不調整抗疫策略,優先減低死亡和重癥,要實現這一目標,則必然要學習內地經驗:讓中醫藥全面介入,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癥患者。
與此同時,內地捐贈的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等抗疫有效的中成藥在香港的應用也有了好成效。香港政府也開始重視中醫藥在抗疫中的作用,并請求中央支援。
3月16日,德叔帶領一支300人的醫療隊支援香港抗疫。
3月24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強調中醫藥抗疫在香港適合,并表示已向中央請示希望可以再派一隊中醫專家援港抗疫。
3月29日上午,由仝小林院士帶隊的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到港。仝小林院士在記者會上表示,專家組成員會到方艙醫院、安老院及社區實地了解,再根據香港實際情況,與特區政府、香港中西醫業界討論及制定符合香港的防治方案。
仝小林院士還指出,香港長者的新冠病人較多、病癥較重、死亡率較高,中醫不單會治療新冠病毒,也會就長者過去的基礎性疾病作出調理。
仝小林院士指出的這一點非常重要,也直指要害。有基礎性疾病的長者感染新冠后多屬于有轉重傾向的人群,中醫在治療時,一定是一個綜合的治療,而不是只就新冠而治新冠。
相信在更多更強大的中醫藥力量介入香港的抗疫后,香港終將戰勝疫*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