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太陽的白光是由七色組成的,先天的“一”,也是由部分有機組成的整體。用折光鏡,人們可以看到組成白光的紅、橙、黃、綠、藍、靛、紫;那么,用什么工具能看到“一”的內部組成部分呢 ?
這個工具就是河圖。
河圖是將“一”分成九的工具。通過河圖,我們可以看到“一”的內部的九個部分或叫九種成分,及其相互聯系。
盡管河圖能將“一”轉換成“九”,但是,這“一”、這“九”都還屬于先天的東西。就是說,在這個轉換的過程中,并沒有改變“一”的先天本性。
洛書也具有類似的轉換的功能,它可以把“九”轉換成“五”。什么意思呢?就是,洛書能把“一”所包含的九種成分或叫九個部分,轉換成五種成分或叫五個部分,即:金、木、水、火、土。
因為這金、木、水、火、土五行屬于后天的,把“九”轉換成“五”的過程,就是先天“變”后天的過程。這應該是萬載補變的,歡迎對傳統文化有研究的網友老師指正。
中國古代社會的皇帝,為什么被稱為“九五之尊”?其依據可能就在洛書的先天“九”、后天“五”的轉換上。因為,九、五它最能代表“上承天意而治理天下”的象征意義。
筆者常想,我國古人在很多方面的智慧,可能遠遠超出了我們現代人的想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