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天道論》我認識的“德”
肖起國
《老子天道論》,取全新視角,揭天道之秘,識老子天機。
看真實的老子,實際的天道,道德之真諦,道生的一二三。
(我的《老子天道論》已經(jīng)成文,我將每周發(fā)出新的內容,敬請關注!)
(敬請關注肖起國的新浪博客,博客上更加系統(tǒng)連續(xù)。)
德,絕不是如某些人所認為的那樣,是社會道德一類的淺顯的內容。
有人認為“德”就是“得道”;有人認為德指事物的本質屬性,是內部所具有的,這樣的解釋實際上就使德獨立于天,自外于道了。
有人認為,德即政治,治理。老子之德經(jīng),即政治之經(jīng),治國之經(jīng)也。正行、正心、正直、直行、中正不倚曰德。道是普遍性無所不貫通的天道,德是人主行事之道,亦是君子自我內在的正直之性德。
韓非認“德者,內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則身全。身全之謂德。德者,得身也。”他們認為外得于人,內得于已,是謂有德。至于這個德是怎么得的,為什么得的,得了以后又有什么作用?這好像也與天道沒有什么關系,到底什么是德,他們還是什么也沒弄明白。
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的德,我們要認知的是老子意義上的德。
通過研讀《道德經(jīng)》,我的心得體會是:
1、什么是德
德是道的功能,德由天道運行所生,德是生命之所在,德遍布天地自然萬
物,德有大小薄厚不同。天之性賦予萬物者,萬物秉承于天者,是為德也。
第二十一章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德來源于天道,符合于天道,服從于天道。德是貫通天地大道與世間萬物之間的聯(lián)系媒介、決定因素、性質基因。
《靈樞經(jīng)本神第八》說“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這就規(guī)定了天道與萬物之間是由德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天就是通過德來決定和影響人與萬物。德貫穿天道與世間萬物,天道為綱,德性為網(wǎng),綱舉目張,包攬萬物。其所以存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規(guī)律者,德在其中起著決定作用,人與萬物的神機和氣立起著重要的作用。
天運為玄,天道運行則生德,此德即為玄天之德。德流則氣薄,氣薄則陰陽作。陰陽作則五行運轉,五行運則萬物蕓蕓也。
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起決定作用的是道,起聯(lián)系作用和影響的是德。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之德首先就是陰陽之德。陰陽分五行,五行之德就是具體之德。五行之德作用于天地,即三生萬物。
天道運而陰陽行,陰陽行則五行轉,五行轉則德流氣薄,德流氣薄則萬物蕓蕓,生生不息。這一切就是德的路線圖。
2、德的性質
(1)、德是天道運行所產(chǎn)生的功用,道運德生,最根本的就是玄天之德。
(2)、德有等級的高低,厚度的不同,從上向下是決定,是流動;從下向上是服從,是諧振。
(3)、德薄氣流,德是流動的,由上向下,由天地而及于萬物。
(4)、德就是氣的性質,五行的特質,我們看見的是氣的作用,五行的作用,實際上是德的流動和作用。
3、道之德的作用
(1)、宇宙天地運行產(chǎn)生陰陽之德,天道運行玄而又玄,所生之德即玄天之德,即玄德。德體現(xiàn)了天道的一切功能。
(2)、五行之德,生于天而成于地,作用于世間萬物,主導了萬物的生生化化,天道玄而又玄而致萬物妙而又妙,此亦陰陽之德。
(3)、萬物的生命就是德的存在和作用,即萬物生命之德,萬物和人類的生命都是由五行之德構成的,神機決定了萬物和人類的生命特點和物種本性,氣立賦予萬物和人類與天地大道共同運行的生命機制。
天道之德賦予萬物以生命,天地運行的玄天之德主導了萬物的生存與發(fā)展。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為而不有,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這就是道與世間萬物之間的關系,而道對于萬物的作用完全是通過德的作用。
萬物秉承天道之德,德中有神機,德中有氣立,神機與氣立就是萬物和人類秉承的先天之德的基本部分,萬物和人類通過此先天之德來適應天地的五行之德,來與天地的五行之德進行協(xié)調。德就是在道和天地人之間保持合一、保持聯(lián)系、保持關系的唯一介質,故天運而人應,天玄而又玄,萬物妙而又妙。
萬物之德不是萬物自己生出的,是天道賦予萬物的。天道運行是生命,天地運轉是生命,萬物蕓蕓也是生命,所有的生命共同運行,實際上天道一命而天下萬物之命從而生也。天地五行是天生之、地成之,故天具有五行之性,地秉有五行之德。萬物為天地陰陽相合,構精孕育而生之,故萬物秉天之德,承地之性,而具有了萬物自己的五行之德。萬物的五行之德均來源于道,道賦予天地,由天地的五行之德賦予萬物包括人,所以萬物實際就秉承了天地的五行之德,是天地的五行之德成就了世間萬物。德是從道,到天,到地,經(jīng)由萬物的神機轉移給萬物的,萬物受之方為有德,方為得神,這就是受命于天。
因此,我們就可以知道,是道賦予天地五行之德,天地賦予萬物和人類五行之德,德是道之作用的決定性的因素,所以才會存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法則。
4、神機、氣立是德的重要內容
《黃帝內經(jīng)》說“根于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于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神機,就是萬物生命體內的生命的根基、決定生命的關鍵因素、決定生命形式的機制。神機在則生命機制運行正常,神機不在則生命停止。神機就是天道之德賦予萬物之體的,是天道之德在萬物體內發(fā)揮作用的體現(xiàn)。
氣立,就是任何生命體內的與天地同運的協(xié)調機制,天有四時之運,萬物有四時之應;天有升降沉浮,萬物有升降出入;遇節(jié)而應,因時而變。
神機和氣立都是天道賦予萬物的秉性,都是由德傳遞而來,是德的一部分,形成了萬物的本質特性,決定了萬物的生命本質。
神機、氣立是德的重要作用,是萬物的所獲得的先天之德的根本性的機能,是天地萬物運行一體的保障之一。
當我們要認識道的時候,就必須首先認識德;我們要認識德,就必須首先認識神機、氣立。神機、氣立是德所起作用的重要部分,是德流氣薄的關鍵因素。為什么會萬物蕓蕓,各復歸其根?為什么會玄而又玄,妙而又妙?這就是神機、氣立的作用。
神機決定萬物的生命形式,故為在中也。在中者,為出為入也,五行之德為出入之循環(huán),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萬物處于與天地不停的交流之中,如水谷之運,氣體之運,陰陽之運。萬物之體內外的交流交換是生命的基本形式,內外的交流停止就是生命的停止,也就是“出入廢,則神機化滅”。 神機出了問題就是萬物的中心出了問題,神機出了問題也會導致出入廢。
萬物中的氣立也是德賦予的,萬物之中的氣立是萬物與天地運行同步的機制,是天地影響萬物生命的重要因素。天地有五運六氣,人有六經(jīng)和五臟六腑,植物中也有六經(jīng),天地運而六經(jīng)應,一經(jīng)應而六經(jīng)無不應也,或生或克,或升或降,或盈或虛,相應相隨。
氣立決定的就是萬物的生命機制伴隨著時間的變化,就是天地玄而又玄,生命化而又化,萬物妙而又妙也。五運六氣的變化就是天地間氣運的變化,隨著天地間氣運的變化,萬物和人體自然的也就隨之發(fā)生著自身的氣運的變化,也就是升降出入的運轉。如果萬物不能夠隨著天地的氣運變化而發(fā)生變化,那么就是生命的完結,也就是“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正因為神機的作用,才有了萬物之微;正因為氣立的作用,才有了萬物之妙。神機與氣立的完美結合、共同作用,才會達到天運而萬物無不應,才會“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
5、先天之德和后天之德
植物只有先天之德,而人類卻有先天之德和后天之德的分別。
人類生命就體現(xiàn)了先天之德,天之德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形能體魄的差別。后天之德就是個人在社會實踐中的行為所產(chǎn)生的德的增減,體現(xiàn)了人類的精神和本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
后天之德由先天之德所生,由人類的實踐和精神活動所體現(xiàn),后天之德和先天之德共同作用而成就人類社會。
(1)、先天之德。萬物所稟承之德,由天道所直接賦予世間萬物(包括人)中每一物的形質、秉性、本質、特質。就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所成的世間萬物。這里神機起著重要的作用,萬物的神機就是天道之德在萬物的體現(xiàn),是天賦予萬物以獨特的本質,而神機又決定了從天道之德轉載、流動、賦予萬物的過程與結果。
其先天之德的大小,秉之厚薄,比例的多寡,決定了物體本身的形體、體能與智能的高、低、賢、愚,絕定了萬物的千差萬別。如陰陽之德大小多少的比例,五行之德的多少與偏重,動之德,運之德,生長化收藏之德,皆決定了世間萬物中每一個體的本質、本性、本能、本態(tài)。
先天之德與生俱來,但不是萬物自身所生出的,而是由天道所賦予的,最根本的就是五行之德,萬物所秉承的五行之德就屬于先天之德。天道賦予大地五行之德,天地賦予人及萬物五行之德,萬物所秉承的主要是五行之德,萬物和人類的獨具特色的行動所體現(xiàn)的也是其五行之德所具有的特色。
(2)、后天之德,就是人類對于五行之德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實踐所產(chǎn)生的結果。人遵天道之理,行天道所行之事,即符合天道之德者,這就是后天之德。二十三章說“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人們社會實踐中的帶有五行之德屬性的行為與天道之德的的符合程度,這就是后天之德的定義。“從事于”就是遵從于,“從事于”者,就是主觀按照此標準去做之謂也,主觀行道,主觀重德行為,堅持實踐符合天道之德的行為,就是增加了后天之德。這種后天之德是從人們的行動行為中產(chǎn)生的,是從行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實踐的結果促進了精神的升華。只有人類才具有此種主觀合于天道之德性,如廉恥之心,惻隱之心,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損有余而補不足”就是人類的最基本的德行。后天之德為人之主觀能動性所支配、所實踐、所增減,與天之所賦的先天之德相互動。
人遵天道之德行為、行事、實踐,就是有后天之德,就是后天之德的增加,有后天之德數(shù)量多者益增自己所稟賦的先天之德;人違反天道之德,就為少德、缺德、損德,就會減損自己所稟承的先天之德。實踐就是在社會活動中的具體行動,有目的的行為,實踐就體現(xiàn)為德的多少,德的增減。
可見,先天之德的厚薄多寡決定了個人的賢愚與體質,先天之德是不由人的主觀意志所決定的,是天道與德之神機氣立所起的作用。而后天之德卻可以自己改變自身的德性,從而對于自己的先天之德產(chǎn)生影響,這就是命運掌握住自己的手中。后天之德淳厚就會相助而增加先天之德,后天之德虧損就會損傷并減少先天之德。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