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擴張性是西方文明的本能
人的能量包括精力、熱情、注意、興趣、志向、理想和愿望等,人體的能量總是需要釋放的,而釋放的指向分為向內和向外釋放兩種。向內釋放主要是將人的注意力、智慧、興趣和情感引向精神和心靈活動,通過宗教、藝術和倫理生活來獲得滿足;向外釋放主要是將人的注意力、智慧、興趣和情感引向外部的物質世界和肢體活動,通過獲取物質,擴大空間來得到滿足。能量釋放的兩種指向成為不同文明的原始分野,經過漫長時間積淀為文明的不同基因,而價值就是文明的基因,它決定文明的特征和傾向。歷史學家錢穆認為,“東方文化是內傾的,西方文化是外傾的。”中國文明和印度文明屬于前者的典型,西方文明屬于后者的典型。
能量釋放的兩種不同指向不僅決定不同文明人民的個體特征,也決定其整體文化特征。東方文明將能量向內釋放,發展出宗教、玄學、藝術和情感生活;西方文明將能量向外釋放,發展出理性主義,科學技術,物質生產;東方以宗教、藝術和形而上學為核心的心性文明為發揮人的智慧和精力提供無窮空間,在終極關懷上,有利于維護人與人、人與自然、人的身心間的平衡;而西方以物質生產和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理性文明將人的智慧和精力引向對有限物質世界的無限追求,在終極關懷上,造成人與人、人與自然、人的身心間的沖突。
能量釋放不同指向,最初主要是由食物,即食肉的多寡決定的?!洞蟠鞫Y記》中說:“食肉,勇而悍;食谷,智而巧”。食肉多,體內熱量高,更容易產生躁動和亢奮,需要更多活動,尤其是肢體活動來消耗能量,攻擊性是各種肉食動物的共同特征。當人類還無法主動選擇和控制食物生產時,環境的天然賜予,就成了當時人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人類偉大文明的價值體系都是由特定的自然環境和歷史背景決定的,從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脫胎出來的西方文明天生就富于攻擊和冒險,而從農耕文明孕育出來的東方文明的鮮明特征則是內斂和求穩。西方文明所處地區適合牧業,食肉較多;東方文明所處地區適合農業,多以五谷百蔬為食。不同地域的物產決定其食物結構,不同的食物結構與其它自然條件一起逐漸沉淀為不同的生理、心理和氣質特征,使各種原始差異得到強化。食肉多的民族,尤其是那些喜歡吃帶鮮血紅肉的人,往往性格殘暴,具有更強的內在沖動和征服欲望,這種欲望可以轉化為對人的統治和對物的占有,物質占有又可以發展成對自然的改造利用和創造發明。西方價值中致命的擴張傾向也與其食物結構有關,正所謂“起源即本質”,它既吞噬別人,又蠶食自己,各種獲得性遺傳特征一直延續到今天。
西方文化中的個體生命沖動逐漸積累為整個文化的擴張沖動,個人主義的放大導致社會組織和國家權力的膨脹,個人主義動機成為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的發展動力。西方價值中各個方面都具有極強的攻擊性,西方的宗教是用來征服異教徒的,西方的知識是用來征服自然的,整個西方的哲學觀念、科學思想、政治學說、經濟理論、文學、音樂、美術和建筑都充滿強烈的張力,包含了深刻的價值隱喻,而最能表現這種張力的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道金斯的基因論、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尼采的超人學說和貝多芬的音樂,它們只能產生于西方價值的土壤,這種張力決定了它的行動方向,并注定了它要向外尋找出路,借助各種外在方式來表達內在沖動,而西方民族的這種攻擊性也使他們更需要制度和規則來約束,以達到自身的安全和社會的平衡,直至發展出對制度和規則的偏好。
中世紀之后,具有強烈擴張沖動的西方文化一旦擺脫了神性的束縛就變得更加狂野,西方文化所崇尚力量包括創造力和破壞力,西方文化所崇尚的冒險精神蘊含了與人和自然的全面對抗。西方價值的這種擴張沖動最初直接表現為爭奪財富的戰爭,西方文化自來就頌揚冒險,謳歌戰爭,鼓勵競爭,贊美死亡,“戰爭是人類進化的需要”,“戰爭使人保持崇高”,戰爭曾經是那個時代普遍的世界秩序,弱肉強食曾是國家間的行動準則。在西方文明發展史上,從十字軍東征、地理大發現、傳教、殖民、探險、販賣非洲黑奴、屠殺美洲印第安人和澳洲土著人、販賣鴉片、殖民戰爭、世界貿易、環球旅行、兩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都體現了西方文明那種按耐不住的擴張沖動。西方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為西方價值的全球擴張起了掃清道路的作用。西方價值的攻擊本能表現在其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等各個方面,西方不能沒有敵人,和平只會使它感到乏味,至于在哪里打,跟誰打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要有對手,如果沒有,也會臆造出“假想敵”,它隨時需要一個欺負和指使的對象,同時又需要一個同情和施舍的對象,擴張是西方價值的生存法則,沖突是西方價值的生存常態,攻擊性和冒險性是西方價值與生俱來的天性,而這是無法避免又不能克服的。
當世界被西方將瓜分完畢,完成原始積累,需要和平來維護既得財富時,西方開始建立現代國際規則,但西方價值的擴張沖動本能沒有改變,只是這種擴張沖動由“競爭”代替了“戰爭”。今天世界上的一切制度安排,包括所有的經濟、政治、文化活動在根本上都服從西方的理性主義、物質主義和個人主義原則?!案偁帯背闪水斀竦氖澜缰刃颍食闪撕饬恳磺惺挛锏臉藴省=目萍己蜕虡I發展在根本上都是由西方文化的擴張沖動引發的,對競爭的嗜好,對效率的贊美,對商業偏愛,對技術的迷戀,都是西方文明中擴張沖動的不同表現。西方文化在現代化中表現出的種種優點,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恰恰是缺點。
西方文明在對其他文明的征服中已將其價值帶到了各地,現代文明就是西方價值發展的結果,西方的進步歷史觀造成現代化與整個自然和人性的全面對立;西方的現代國家觀念(民族國家、主權國家、民主國家觀念)導致了近代無數的邊界糾紛和流血沖突;科技萬能和市場至上帶來市場和技術的無限膨脹。
從西方文化觀念發展出來的各種現代價值,代表的是功利和權力。宗教和玄學因科技興盛而式微,藝術與市場合流而淪為娛樂。因為上帝不在了,一切都成為可能,自然不再受神的庇佑,傳統不再受天理保護, 今天的時代已遠不止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時代,比信仰喪失更可怕的是禁忌的喪失,而生活中各種禁忌的破除正在動搖人類一些基本的社會秩序和內心秩序的基礎,人類第一次生活在一個完全沒有信仰、沒有敬畏和沒有禁忌的時代。
社會理想和社會價值體系脫離了宗教、藝術和形而上學的指引,完全陷入了工具主義、物質主義和功利主義成癮?,F代性不僅造成個人的物質迷戀,而且造成整體民族意識的瘋狂(如德國、日本、美國),把戰爭后果僅僅歸罪于個別戰爭狂人,實際上是在為它們的價值、它們的民族性和它們的文化開脫,近現代各種大規模戰爭實際上主要是根植于這些戰爭發動國的文化土壤和民族心理,它們都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
世界的各個部分都是緊密相關,盤根錯節的,生命和宇宙的奧秘超出了理性主義和現代科技達到的境界,但是現在,科技已成了滿足貪欲的工具,市場為滿足貪欲提供機會,而法制則使這一切制度化??萍嫉陌l展已到了失控的地步,成為一種異己的力量。金錢和科技的力量正在掏空一切,而科技與市場的完美結合使人類在背離自然和人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現代化成了一場以市場和科技為手段的弱肉強食。
當人類完全喪失了禁忌和終極關懷,當科技把一切解讀為物質,當市場把一切解讀為利益,當西方價值成為世界的主導價值,所有的神圣都被褻瀆了,整個人類的命運就注定了,各種災難正相互誘發,又互為因果,而過去一切所謂的災難還只是局部的、暫時的。盡管現代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正朝著越來越精微的方向發展,但卻無法改變其本身的盲目性,在對人類自身和自然的整體認識上尤其如此,在生命的終極意義上令人擔憂。
歷史正在證明,現代化的巨大成就將不足以彌補所帶來的巨大災難,人類巨大的創造力將不足以彌補所造成的巨大的破壞,現代西方文化的智慧與愚蠢一樣令人驚嘆,正如物質的過剩與物質的匱乏一樣有害?,F代化——多少災難假汝之名而生!
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的身心關系各種根本變化的反思,將引導我們徹底反思現代價值,重新評估傳統價值,從人類文明軸心時代所創造的原初智慧,尤其是從東方文明所蘊含的宇宙法則和生命智慧中去尋找答案,而不是繼續沿著技術和資本的思路去尋找答案,今天人類所面臨的問題不是發展創新,而是如何尋找禁忌的力量,重建信仰和敬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