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本體結構本于《周易》“天地人”三才之道。《易.說卦傳》曰: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
曰仁與義。”
如圖所示:
地 人 天
天 * * *
人 * * *
地 * * *
網上有說法稱:這是一個陰陽互動五行生克的活體,橫也三才,豎也三才,一才為信,五行互動,一才為心,九宮互制互推的活體。天地人三才制約,每層次再分三才,成九宮圖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完整體系。
套用現今的術語,天地人三才可以有如下四重涵義:
其一,指本體論層面的精神(陽)、物質(陰)、中介三種本體預設;
其二,指認識論層面的理性(客體)、生命(主體)和實踐活動,也即精神、物質、中介之間的對立(剛)、同一(柔)、辯證三種關系;
其三,指縱橫交錯的價值論層面的宗教、經濟、政治三維文化向度;
其四,上述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彼此亦構成天地人三大論域,也即綜合三才象、數、理之《周易》三爻卦畫符號系統。象為易之體,數為易之用,合起來就是三才之道。
將上述涵義代入前面的天地人三才九宮圖式,即 :
中華天地人三才結構圖解
本體: 物質 中介 精神
(陰) (中) (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性 : 科學 哲學 神學
| | |
實踐 : 經濟 政治 宗教
| | |
生命 : 欲望 本我 良知
以上為中華政治型文化圖式。如果將物質置于中心位置,我們將得到西方經濟型文化圖式;同理,如果將精神置于中心位置,我們將得到宗教型文化圖式(古印度婆羅門教或西方中世紀基督教)。
綜上,世界是一個趨向自我意識的“天地人”三元結構;不同文化無非是對此結構的三元各有側重,或天或地或人。特定的文化有其特定的本體取向,而特定的本體取向決定了文化的特定走向。如果按照多數人類進入近現代以前的看法,本體是“天”,那么文化就是精神化,如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如果按照當前流行的現代世界觀,本體是“地”,那么文化就是物質化,如當下的西方工業文化;如果按照中國傳統,本體是“人”,即一種介于精神和物質之間的中介性存在,那么文化就是本來意義的三才之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