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兩個時評帖子(國家資本主義和科學發(fā)展觀)都接連被“和諧”了,筆者只好翻翻故紙堆,說說上世紀的“五四”運動。
筆者曾說,中國現在是政經文三方面都出了問題:政治過于形而下,不知天命王道;經濟過于形而上,以物為本;而意識形態(tài)則為真空,亟需填補。何以如此?根源在于現行文化無本無根,完全與民族歷史和傳統(tǒng)道德割裂分離,如不改弦更張,挽狂瀾于既倒,勢必國將不國。
中國文化本體的傾覆始于“五四”新文化運動,即打倒“孔家店”的文化虛無主義運動,國人至今揮之不去的“五四”心態(tài)即源于斯。
時有民主自由派胡適主張“自然主義”,稱人是“渺小的兩手動物”,“不過是動物的一種,他和別種動物只有程度的差異,并無種類區(qū)別”,“赤裸裸一對狗男女而已”。(胡適《科學與人生觀》)他還公然稱:“我很明白的指出文化折衷論的不可能。我是主張全盤西化的。” “我主張全盤的西化,一心一意的走上世界化的道路。”(胡適《充分世界化和全盤西化》)
時有GCD創(chuàng)始人陳獨秀提出“獸性主義”,稱“吾人之心,乃動物的感覺之繼續(xù)。人間道德之活動,乃無道德沖動之繼續(xù),……人類為他種動物之進化,其能與他動物初無異致。……晰種之人,殖民事業(yè)遍于大地,唯此獸性故;日本稱霸亞洲,唯此獸性故”。(《獨秀文存》)
時有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的“科學人生觀”更為直白:宇宙是由物質元素構成,因質力交推而生變化,變化按照固定模式進行;在此過程中產生了人類,不過是“兆兆兆兆的原子,構成這三斤二兩的腦髓,五千零四十八根的腦筋”的“復雜機關”或“神經系增造機械”,既無靈魂亦無上帝;情感、思想、意志亦不過是質力之相應,所謂愛情全是生理作用,沒有絲毫微妙。(吳稚暉《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毋庸諱言,從歷史上看,對國人“五四”心態(tài)的流毒,中國的左右派都有份,都需要反省,不然不會惡化到今天這步田地。所謂“五四”心態(tài),“即放棄中國文化本位性與文化自我應有特有之發(fā)展方向而以西方文化的特定內容(科學民主)為中國文化之發(fā)展方向的心態(tài)。” “認為科學民主并非西方文化所獨有而是人類共法,因而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與應有方向。因此,中國文化也必然要向這一人類文化共有應有的方向發(fā)展,否則,中國文化就會背離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被歷史拋棄或淘汰。”(蔣慶《政治儒學》)
對此,本論壇有識者指出:“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實現中國西化的運動,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的一次徹底否定。“五四”運動除了從西方國家引進“科學和民主”外,還有什么?恐怕還帶來了資本主義的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給中國人民植入了資本主義的價值觀這些負面的東西!一個民族要生存,特別是要發(fā)展,就不可能不繼承它的傳統(tǒng)。否則就等于說它失去了文化上的主體性,沒有主體性的民族就成了一個沒有根基的民族。沒有根基的民族一方面自身不能得到發(fā)展,另一方面也不可能有很強的吸收其他文化的能力,除非是冒著將來有可能政息人亡的危險。
說到發(fā)展,其實中國當前追求的僅僅是非常單向度的經濟上的發(fā)展,即GDP總量的增長。發(fā)展應當是全面的,包括經濟上的硬性指標和文化性的軟性指標,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fā)展只是片面的GDP增長,缺乏以文化為基礎的發(fā)展,沒有伴隨以文化的同步崛起;數字經濟高速發(fā)展已經對內政和外交構成了嚴重的挑戰(zhàn)。單向度的經濟發(fā)展已經對社會造成摧毀性的影響,文化進步的缺失使人不能回答經濟增長的道德基礎問題,社會財富的積累并未導致文化的崛起,恰恰是其文化趨向衰落的過程。巨大的財富差異導致最基礎的社會正義感的消失,極端的商業(yè)文化摧毀了社會的基本細胞。對于一個沒有宗教傳統(tǒng)的國家,文化的供給就更加重要。
這一切都在呼吁和吶喊:中國亟需重拾本體,復興儒學,政治立國,福澤民生。但時至今日,由于“五四”心態(tài)作祟,上述吶喊仍然是曠野里的吶喊。
國人當前對民族傳統(tǒng)的這種“五四”文化虛無主義,必然導致對外的文化投降主義。須知文化投降主義不會帶來全盤西化,只會帶來亡國亡種。大敵當前,炎黃子孫應捐棄左右派系成見,反“五四”之道而行之,復興儒學。
需要指出,右派反儒,內有利益集團作俑,外有國際資本背景,因而是文化立場問題,需堅決反對;而左派反儒,純屬“五四”文化斷層所導致的思想認識問題,需教育引導。這應當是本論壇較之其他鼓吹自由化論壇,更加責無旁貸更加當仁不讓的歷史使命。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