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迫切需要文化的精神啟蒙。
最近中央領導提出執政能力問題,其實這根本是一個提高民族文化精神思維能力的問題。
幾千年前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古代如此落后的經濟,中國這樣龐大帝國的治理卻可以輕而易舉!為什么經濟水平更發達、更現代,中國人更加聰明能干了,中國社會的政治管理卻越來越危機重重?
首先,這應驗了一句讖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西方文明認識到人性是惡的,盡管它保持著一份清醒,但是它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去發展人類的物質文明。本質上物質文明是惡的喧囂文明,它宿命一樣的把人類帶向絕路。霍金認為人類幾百年后將毀滅,就是基于人類惡的本性屬于“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哲學認識。
人類加快走向自我毀滅,當然社會的宏觀管理會越來越艱難。
其次,老子的“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消滅掉人類貪婪欲望的理論基礎上,是將人類回歸到嬰兒的欲望和智力水平,就如同能夠把基督教的人性“原罪”一網打盡。
老子說,朝這個方向去努力,管理國家會越來越輕松,最后如同燒一條小魚那么輕而易舉。
小魚人人會燒,言下之意,人人都能管理國家;而人人能治國,也就誰也無權壟斷治國的政治權力,也就不需要國家了,最終通向政治的無為而治。
老子說: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智慧出,有大偽。”
“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關于人類自愚的語言很多,本人較多的引用,是說明自愚和愚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民愚”理論,是老子提出的治國方案,老子是非常深刻的,在中國生產力還十分落后的情況下,就認識到人類的物質文明追求,會將人類帶向墳墓,這和基督教的“原罪”有異曲同工之妙,霍金的思想,也和老子的文明邏輯是一致的。
為什么在此多講幾句老子?因為網上批評我的較多的是指責我對老子一竅不通,是在褻瀆老子,批評者認為老子是主張平等自由和民主,還認為中國文化的悲劇就是沒有聽從老子理論,甚至認為老子思想是中國未來的出路,鄧小平改革思想就是受到胡適影響而學習了老子理論。
我從來不會刻意貶低任何一個有巨大影響的思想人物,他們產生了歷史文化影響,就憑這一點,就值得我非常非常的尊敬。歷史影響,就是歷史遺產,思想遺產就是思想價值,人類需要豐富多元的思想,因此不同特征的思想遺產越多,人類的精神營養就越豐富。
但是對待思想遺產,我們要搞清楚它的本來面目,而不能實用主義的為我所用,任意閹割。
比如老子真正意圖是讓人放棄物質文明的追求,來實現人的自我解放,這一點老子的“徒子徒孫”,首先必須向眾人說清楚,這一點說明白,那么把老子思想牽強附會到西方文明的人權民主文化身上,豈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我說過,胡適是膚淺的,但是胡適不是一個人問題,他后面有很多很多不會思考的人,所以才出現不會思考人群的代表人物 胡適 先生。魯迅比胡適本質的多!
筆者順便反饋了幾位讀者憤怒的謾罵。
再回到中國社會發展執政能力問題。
任何一種理論會追求完美,比如老子、孔子、基督教理論、西方人權理論,完美性就是邏輯的徹底性,而一完美、邏輯一徹底,理論事實上就不可能根本實現,而只能是一種追求。于是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對立面的批判,因為它的理想和實際,永遠不可能吻合的天衣無縫,因此想要存心找岔,任何理論都不能成立。
但是,人類不能沒有生命價值的思想理論,因此人類永遠面臨著追求美好價值,而事實上是畫餅充饑一樣的在不美好中自相矛盾。
分析老子思想,老子理想如同共產主義是根本不能徹底實現,但是只要不死心眼,只要承認水至清則無魚,老子的思想還是很有實踐意義。
老子的主要實踐意義,就是讓人節制自己的物質欲望,因此我們又發現,老子拐了一個彎,又和孔子“克己”思想走到了一起。
中國社會為什么停滯了兩千年,是因為中國自己想停下來,這種停下來的文化法寶就是“克己“思想。
“克己”了,社會就容易管理了。“文革”時,毛澤東很少政治露面,威信卻很高,難道僅僅是因為毛澤東的歷史威望嗎?不是!是因為倡導人人艱苦樸素,清心寡欲,豈不“治大國如烹小鮮”!
本人經歷過“文革”克己文化,這就是毛澤東時代的“斗私批修”文化,說“文革”國家政治經濟到了崩潰,那是亂說,我感到“文革”時候社會比現在安定很多,其原因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克己的作用。
所以,任何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不能只聽他說的,而要看行動的內容,絕大部分中國人怎么會把毛澤東的斗私批修和孔子的克己思想相提并論?但是,事實上,它們是中國文化一模一樣的同一血脈;又有多少老子的信奉者,能夠認識到孔子和老子發揮的歷史作用事實上是大同小異?
這些看來大家都熟悉的文化知識,但是有多少人能夠把它們精神相互打通?
所以,中國文化認識要突破性提高的啟蒙!要讓中國文化在純粹的精神世界進行洗禮!
現在,中國告別了傳統文化“克己“的停滯不前的思維方式,距離老子的“少思寡欲,絕學無憂”的政治理想越來越遠,社會問題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泛濫成災。傳統的“治大國如烹小鮮”(“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個意思)變成了治大國無從下手,姑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摸著石頭過河。
這本不是中國文化自愿選擇,中國文化是被西方文化逼上梁山,否則你不跟它在一條船上,它就把你推到水里淹死。
發展雖然是硬道理,但也是被迫無奈,經濟發展從來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硬道理,它是被西方物質文明的發展刺激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能“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識爹和娘”,中國不能忘記老子、孔子物質文化上“克己”的諄諄教導。
如若這一點牢記在心,中國就不會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人仰馬翻,就注意到發展既是硬道理又不是硬道理,只有懂得這樣的辯證法,中國文化才能從容駕馭物質文明,才能擺正精神和物質的關系。
毛澤東有一點很可貴,就是強調精神的第一性(表面上毛澤東講物質第一,其實毛澤東是中國文化唯心主義的最大政治代表)。中國國家的政治執政能力,關鍵是要靠精神價值的凝聚。
第三,為什么感嘆中國的執政越來越困難?這還因為中國是在跟西方學習,物質精神的東西得到了一大堆,但是西方文化純粹精神(脫離物質)的價值,中國文化對之認知和接受水平幾乎是一片茫然。于是中國社會物質精神和純粹精神畸重畸輕,不平衡了,社會就危險了,物質精神得到越多,社會就越難治理,這些物質精神沒有純粹精神靈魂的制約,如同脫韁之馬。這一點,本文就不再展開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