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時期無骨文人個個當誅之一
今之人,看小小環球地圖,唯俄加中美四國領土面積愈九百萬平方公里(按領土面積大小排列)俄加美是發達國家,得大領土不為怪,我中國屬第三世界,曷亦得如此廣袤領土供我開發,養我十三億人口盡享小康生活,今諸幸福文人乘大飛機忽焉而南,忽焉而北,忽焉而東,忽焉而西,何其瀟灑愜意哉,蓋前人掘井,后人所以不渴也,前人栽樹,后人所以乘涼也,試問,諸好言封建專制,積貧積弱,落后挨打之文人,曷列祖列宗為吾后人爭得廣大領土,爾曹不封建,不專制,不積貧積弱,不落后挨打且更有上臺階翻大番兼韜光養晦之術可曾爭得寸土入我版圖,可保得住列祖列宗所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以及領海分布在領海上的眾多島嶼,爾曹文人動輒謂二十四史乃帝王家譜,動輒謂中國自秦以來封建專制獨裁,此言既出,則吾人不知其為哪國精子制造,爾曹既有種,則當自強,大可不必加罪于列祖列宗,一個沒有深刻歷史感的文人,一個對本民族歷史不懷有崇高敬意的文人,必為叛徒內奸漢奸全奸之文人,必為禍國殃民害天下蒼生之文人。
公元前二零六年,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平民天子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第一個平民天子是舜帝,事見墨子閑詁尚賢,孟子公孫丑上告子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劉邦所組成的政府除張良是韓國貴族,韓信未有軍事學院畢業文憑無證上崗十面埋伏逼項羽烏江自刎,大將樊噲初為屠狗匹夫,蕭何是主吏掾,余則拉板車小商販聚媳婦出嬪吹鼓手之類草根白徒人物(其詳可見二十二史劄記漢初布衣將相)以如此小人物為班底的草莽政府卻開大漢江山四百余年,為秦以降二千年來享國最長久是朝代,豈不怪哉,試問諸文人,秦亡后劉項誰人得天下對中國后世發展更有利。項羽匹夫,婦人之仁,沐猴而冠,入關后屠咸陽,焚阿房,收宮室貨寶婦女而東,又大封各自帶有軍事力量的諸侯,肢解瓜分破碎中國,僅關中一地即分雍,塞,翟三王。(事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資治通鑒卷九)倘使項羽得天下,則中國又重回春秋戰國諸侯割據多國林立并存戰亂不斷狀態,蓋項羽是反動沒落垂死未死的奴隸主封建領主的代表人物,慘毒兇殘之暴烈為人類歷史上所未有,屠城坑卒彰顯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勇也,焚宮室典籍火光燭天壯霸王神威也,席卷貨寶財物而東得先富也,抱得美人歸床第肉搏良夜消魂也,項羽不死,人神共怒,天誅地滅,且將其打入阿鼻地獄焉。
偉大的法家平民天子劉邦創立漢王朝,是為二千年來最關鍵的歷史轉折時期,今我有領土九百六十萬,首功當為漢高亦如秦皇廢封建,行郡縣,尊法家,尿儒冠,誠為鏟除豪右分裂割據勢力良法也,漢以四百余年時間鞏固秦制,遂使中華大一統思想深入人心,后世雖有五胡侵華,五鬼亂華,畢竟以失敗告終,倘使劉邦敗項羽勝,秦制棄之如弊履,郡縣廢之如糞土,則今日中國境內將不知并存幾多國家矣,漢高既有大功于吾族,然而亦被茍且無恥淺薄醋大文人痛罵為無賴好色之徒,劉邦先項羽入關并攻入咸陽,見秦宮室之中所藏美人珍玩貨寶無數意欲留之,聽樊噲之諫,財物無所取,美人無所幸,封宮室,閉府庫,乃還軍霸上,其后楚漢相爭,畢其功于垓下,劉邦既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且正當性交好年華。(宋徐天麟西漢會要謂劉邦得天下時41歲,史記集解謂劉邦得天下時50歲,兩相綜合則劉邦45.5歲即皇帝位,故曰正當性交好年華)然而所幸者僅戚夫人一人,后宮美人僅十余,(事見漢書卷七十二貢禹傳)是為自秦而下帝王之中所幸美人最少至于可憐之境最不性福的真龍天子,且大不如今之先富諸先生,癟三諸先生其中必有交遍東西洋多國洋妞,美人,南北方多省土雞,野雞者,甚至于潑皮嫖妓,白領搞破鞋亦有不止十余者,況乃吾皇乎。自古帝王后宮美人多以萬數計者眾矣,禮記卷五十八婚義:“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是為儒家為帝王設計合乎周禮的御女人數,清黃宗羲謂婚義乃誨淫之書。(見明夷待訪錄)宋歐陽修新唐書謂唐玄宗開天之際后宮妃嬪大率有四萬之眾,諸文人諛頌明皇美好愛情性福生活故事直引安史之亂,文人何其毒也。劉邦或好色(史記有劉邦好酒及色之語)然而是在微賤之時,好色而不淫,及至身居大位,誠能以天下社稷為重,時天下疲弊,生民困苦,百廢待興,日不暇給,嚴于律己,艱苦卓絕,克己之短,成功制欲。劉邦偉丈夫也。夫女色之為尤物,英雄之為氣短,床弟為之溫柔鄉,不沉迷者有幾人,漢高劉邦身為大漢開國皇帝,如欲取天下美人,珍玩,狗馬,貨寶,自由諛臣獻來,然而史冊未見記有后宮之亂,孔二先生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語出論語子罕)好德甚于好色,帝王之中漢高一人而已。其時又有蕭何欲建未央宮而劉邦斥其搞樓堂館所之非。又與匈奴和親,免于爭戰,民得休息,生產發展,遂使新政權逐漸穩固,后經文景二帝努力,至武宣之世,我大漢江山堅固強大至極矣。后人每言吾華史上最強大的朝代必稱漢唐,且以為唐更強于漢,非也,今直八案斷,漢之文治武功遠勝于唐,文治之盛,漢書武帝紀贊可謂正論,武功之烈,在秦皇四十郡基礎上又經漢武力拓,爭得廣大領土至今仍在我版圖內,據通典卷一七一,西漢之世有郡國一百有三,縣邑千三百有四十,道三十二,侯國二百四十一,東西九千三百余里,南北萬三千三百六十里,漢平帝之世,人口近六千萬,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漢武又命張騫通西域,是為中華文明第一次主動大規模向外傳播,至今絲綢之路仍為人們所樂道,而唐在極盛之時,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大將高仙芝率兵擊大食國,深入七百里,至恒羅斯城,兩軍交戰,唐軍大敗,士卒死亡略盡,(事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上戰役為歷史上甚大之事,至此,漢族以軍事力量使中華文明向西傳播,領土向西擴張不能再繼續。至清,吾皇雖將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送人開發,而今我領土之廣大仍居世界前三,此漢高漢武恩澤后世之功大矣哉。
清趙翼二十二史劄記卷二漢書武帝紀贊不言武功條,對班固浮薄小丑可殺文人專論武帝文事而不言武功甚至誹謗先帝開疆辟土擴地斥境鴻烈業績并譏其不能法文景之恭儉非常不滿,茲就趙翼之文梳理成易懂文字如下。
漢武命楊仆及左將軍荀彘擊遼東,朝鮮,以其地為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真番,臨屯,樂浪三郡在今朝鮮,韓國境內,地過北緯38º線,玄菟郡在今遼吉兩省境內)史記貨殖列傳盛贊遼東之民得朝鮮貨寶之利,后漢書東夷列傳稱漢武擊朝鮮使倭國得聞大漢文明,是漢朝聲望已遠播日本,此武帝開境于東北之功。
漢武命衛青七出塞,命霍去病六出塞,命李廣利伐大宛(大宛在蘇聯費爾干納盆地),置朔方郡,(今內蒙河套地區)筑受降城(今內蒙河套地區以北)自五原郡(今內蒙五原縣)千余里列亭障至盧朐,遷移內地百姓居之,使北地匈奴逐漸漢化,在今甘肅境內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又在鹽澤起亭障至敦煌(鹽澤即今新疆羅布泊),在輪臺,渠黎地區駐兵屯田(輪臺即今新疆輪臺縣,渠黎即今庫爾勒市),秦時中國西界至甘肅臨洮,漢武力拓至新疆,此武帝開境于西北之功。
漢武命伏波將軍路愽德,樓船將軍楊仆等取南粵,以其地為儋耳,珠厓,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其中儋耳,珠厓二郡地在海南島。為秦時所未有之地,南海等四郡在今之廣東廣西,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之越南境內,且地過北緯13º線,此漢武開境于南方之功。
漢武命楊仆,橫海將軍韓說等擊東越,遷移東越之民定居于江淮,空東越之地為自然保護區,(東越即今之福建),此漢武開境于東南之功。
漢武命唐蒙,司馬相如著文諷諭西南諸夷,繼之又遣中郎郭昌,衛平等平南夷,置牂柯,益州等六郡,(今云貴川地區),此漢武開境于西南之功。
漢武命張騫通西域,西域三十六國君主,咸服大漢威力而入貢,其后自宣帝開始,天山南北,蔥嶺東西諸國,悉屬漢之都護府,漢威遠播甚至直傳至歐洲,此武帝開境于極西之功。
漢武所開辟之地,其中有秦時已有后又分裂脫離中央而漢武收復之,如朔方,朝鮮,南粵,閩越,秦時雖已內屬,然而不過羈靡附隷,至漢武始正式郡縣其地,至于西北,西南,海南,越南,為秦時所無而漢武新辟之,視秦之時,疆域幾至倍增,且至今大多仍為我領土,蓋帝王之雄才大略全在武功,無武功之文治則流為唯求和為貴諛詞粉飾文治。
劍橋中國秦漢史第二章:“到公元前一百年。(漢武帝太初,天漢時期)......國內的風氣和紀律也許以達到了漢代的最高水平......中亞的非華夏國家終于對中國的文明和中國的武裝力量表示尊敬......漢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號稱長治久安......雖然中華帝國和羅馬帝國之間沒有直接往來,經過了幾十年絲綢的出口形成了一個貿易體系的一部分......來自羅馬、中亞、印度、印尼和非洲,中亞的非漢族趕牲畜人充當了中國貨物的運輸人和向導......最后,絲綢運到羅馬,在那里成了元老院議員和其他貴族夫人的裝飾品......人們懷念武帝朝漢帝國鼎盛時期眾所周知的實力和風紀。”
博物學家普林尼自然史:中國鐵器,不論是親見還是傳聞,均為世界上質量最好的鐵器。(普林尼是公元一世紀意大利人)蓋漢武雄風,不但為 我華種子孫后代所敬仰,縱山姆大叔,約翰二叔,彼得三叔以及諸四叔小叔亦罕有不欽尊者。可恨癟三可殺文人班固,不但在漢書武帝紀,西域傳,食貨志中馳騁陰邪毒筆,且在小說漢武故事,漢武內傳中咒罵先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賊,直為五毒俱全之君。(見說郛)觀班史誹謗文字,其要為漢武不惜以漢興以來所積蓄財富,奮其私志,好大喜功,竭天下人之力以奉一人之欲,開四夷,取貨寶,開上林,治宮室,隋珠和璧,酒林肉池,珍玩狗馬,鄭聲角抵,漢武腐敗,無以復加,直是國因以貧,民因以怨,盜因以起,佞幸聚斂之臣因以為用,在班固筆下,漢武真是十惡不赦,甚于桀紂惜哉班固今已殺不得,且鞭其尸。
漢書卷七十五夏侯勝傳:“武帝雖有攘四夷,廓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侈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里,人至相食,蓄積至今未復,亡德澤于民,不宜立為廟樂”。
漢書卷七十三韋玄成傳:“立廟京師之居,躬親承事,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助祭,尊親之大義,五帝三王所立,不易之道也.....高后時患臣下妄非議先帝宗廟寢園,故定著令,敢有擅議者棄市,至元帝改制,蠲除此令......于是光祿勛彭直,詹事滿昌,愽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為孝武皇帝雖有功烈,親盡宣毀”。
后漢書卷九十鮮卑傳記蔡邕言:“武帝情存遠略,志辟四方,南誅百越,北討強胡,西伐大宛,東并朝鮮。因文、景之蓄,藉天下之饒,數十年間,官民俱匱。乃興鹽鐵酒榷之利,設告緡重稅之令,民不堪命,起為盜賊,關東紛擾,道路不通....... 夫務戰勝,窮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上引漢書三闕而其實記二事,宣帝初即位,為表彰先輩功績,發揚鴻烈,再創輝煌,下詔令群臣議論建立漢武祠廟祭奠事,文人夏侯勝大放厥詞,大反先帝,大罵漢武開疆辟土之功使天下虛耗人口減半赤地千里人至相食餓死XX萬,無德恩澤于民,不宜立祠廟,成帝時,又有文人彭直等五十三人更陰毒無以復加,竟然公開組團聯名叫囂要毀掉已成立的漢武祠廟,其后東漢末年甚有影響的文人蔡邕亦隨聲痛罵,我中華圣邦武力大振,文明遠播,唯秦皇漢武唐宗元祖明主明成之時,而武功之尤盛者,唯漢武最烈,縱西人所著中國史,亦罕有不敬畏漢武大帝者,曷獨中國儒生文人對有大功的先帝十分不滿,百般求疵,縱千秋之罪,必欲置于萬劫不復之地,而對諸篡權小丑兒皇帝先進亦挨打落后更挨打如趙宋,晚晴諸帝多有虛美諛詞,蓋文人之惡劣,真畜生不如。
漢武征服四夷,在今之海南島設珠厓郡,漢元帝時,珠厓土著造反欲脫離中央政府獨立,御史大夫陳萬年以為當發兵擊之,有文人賈捐之先生及其同伙以為不當擊,當棄珠厓領土任人開發。(賈捐之是中國歷史上大思想家賈誼曾孫)賈先生言:堯舜禹之時地方不過千里,人們都先富過著小康生活,秦皇無道卻要開辟疆土而天下畔之,漢武窮兵黷武,所費億萬,白骨蔽野,盜賊四起,現在又要重蹈滅亡覆轍去伐珠厓,那里氣候毒熱,瘴氣熏天,毒蛇野獸,處處皆是,恐反叛未平而士卒先亡,珠厓本不應是中國冠帶之地,春秋經,禹貢書上也未提及此地,故棄其地不足為惜,于是漢元帝聽賈先生之言遂棄地罷珠厓郡。(事見漢書卷六十四賈捐之傳)。
儒家立教,對中國領土四至只承認禹貢九州之域,只承認周文,武分封子弟功臣采邑之境,這從歷代文人贊美謳歌先王地方不過千里,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大道之行也,王道樂土也,迂腐無以附加文辭可知,而對四夷有侵擾,則主以德化之,季氏欲伐顓臾,孔二先生不悅,以為“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事見論語季氏)孟老先生以為“善戰者服上刑”,以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事見孟子離婁上,公孫丑下),孔孟二先生竭力美化仁德之君,教化所及,耕者讓畔(事見史記卷一王帝本紀,朱熹詩集傳大雅緜),真乃修正主義牧師唱小夜曲者也,愚人空想癡人說夢大傻子特色主義者也,當代文人顧頡剛先生亦不滿賈捐之棄珠厓領土之論,以為“這種寬洪的度量,戰國的國王和秦皇漢武一輩人都是不會有的,但儒家卻要竭力學到......總之,儒家的學說......不希望地方占得大,從此以后,漢族便常為他種民族所征服,至多不過是恢復九州,再不想擴張領土了”(引自顧頡剛秦漢統一的由來和戰國人對于世界的想象一文)在春秋戰國時期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興地主階級積極努力登上歷史舞臺,奴隸主封建領主拼命復古的時代背景下,大一統國家的形成,非戰爭無以成其事,非焚書坑儒不能以文教融合之,在漢高滅項羽經數十年舉國上下努力奮斗科學發展國力強盛復仇爭戰開辟疆土乃為抓住歷史機遇偉大事件。漢武正是此時期站在歷史最潮頭的代表人物,自人類進入生產資料非公所有制社會,出現有余與不足,先富與后富兩大對立階級,戰爭即為社會流行風土病,且此病于今更加危重矣,悲夫,兩千年來中國文人自命為孔孟之徒,唯知修文德,吟詩書,弦歌之聲,鄉飲之禮,謙謙君子,穆穆可掬,一副性感帥呆挨打不知痛溫良恭儉讓寧馨乖兒樣子,靡淫之風,風靡天下,浸肌膚,入骨髓,而秦皇漢高漢武雄烈之風被茍且無恥文人浸蝕矣,我華族男兒血性被消盡矣,其猛男英邁豪情盡泄于床弟之上矣,于是有領土送人開發大家一起開發之目,賈捐之先生棄珠厓賣國之言直被文人崇高為經世之論,凡我華種誰人不吟長歌之哀,誰人不慟裂眥之吼,文人不殺,中華何以振興。
中國自古以來常有被四夷交侵之勢,而北方匈奴為害尤其巨烈,尚書舜典有“蠻夷猾夏,寇賊奸宄”之語,周易既濟有:“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之爻辭,詩經小雅有“征伐獫狁,蠻荊來威”之章,儒家詩書誠有贊美周宣王爭伐中興之事(又見困學紀聞卷三,日知録卷三)及至周幽王之時犬戎來侵,殺幽王,奪宗器,自是以后南夷北夷加害中國愈烈,故孔子春秋經亦褒齊桓公南伐楚,北拒山戎之戰,降及秦,秦皇命大將蒙恬筑長城,卻匈奴,胡人不敢南下牧馬,至漢武始徹底平息千年以來四夷交侵之害并收其地永為中國領土,曷文人獨贊美周宣王,齊桓公討伐四夷之戰而痛罵秦皇漢武之用兵耶,蓋文人毒筆,隨孱主污君好惡而動,諛之則隱其萬惡而溢美之辭加焉,攻之則是非顛倒,以功為過,欲加之罪,無限誇大,崇高危言,誹謗先帝,親痛仇快,無所不用其極,君不見石敬塘式時君世主罕有罵聲,君不見有多少口宣周孔仁義道德之君竟使天下窮困百姓饑寒而坐擁府庫黃金萬萬兩或送夷狄或轉為私囊或賞賜美人恩悻外戚宦豎者流揮金如土暴殄天物直逼民反之事耶。
資治通鑒卷二十一:“武帝欲侯寵姬李氏,而使廣利將兵伐宛,其意以為非有功不侯,不欲負高帝之約也。夫軍旅大事,國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茍為不擇賢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為名而私其所愛,不若無功而侯之為愈也”。
上之引文,為北宋文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以萬倍甚于班固,以最卑鄙下流語言誹謗漢武之言,蓋漢武北伐出塞三員主力大將亦俱為無軍事學院畢業文憑無證上崗的大軍事家,衛青,霍去病二人為非婚男女不依法性交搞破鞋所生,李廣利出身于娼妓之家,然而正如趙翼所言:“三大將皆出自淫賊茍合,或為奴仆,或為娼優,徒以嬖寵進,后皆成大功,為名將”(語出二十二史劄記卷二),蓋漢武之用人,亦如秦皇,漢高之法,不以拼爹勝者為賢人材,此漢武所以決勝千里之外法寶也,非無恥文人司馬光可知也。
明李贄藏書卷三十二德業儒臣后論:“孝武帝乃大有為之圣人也,當其時拓地幾二萬余里,視漢高所遺不啻倍之,雖勞民傷財,騷然稱費,精力亦幾竭亦,然......歷百二十余年,邊城不閉,兵車不用......至于異姓更主,而百姓猶案堵如故者.......截長補短,其利百倍,有為之功業亦大矣”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遐荒之地,有可收為冠帶之倫,則以廣天地之德而立人極也,以一時之利害言之,則病天下;通古今而計之,則利大而圣道以弘...... 天下靜而武帝動,則一時之害及于民而怨起......史譏其費以億計,不可勝數,然則疾視民之死亡而坐擁府庫者為賢哉,司馬遷之史謗史也。”
漢武藉漢興以來數十年積蓄豐富的物質力量,推翹勇,唱大風,振長策,起刀兵,主動出擊,橫掃四夷,大開殺戒,大開疆土,使我華夏自舜帝以來所受侵擾之害一朝撫平之,試問諸文人,帝王之中如漢武之雄烈者有諸,我中華號為上邦大國,卻常有先進亦挨打,落后更挨打事,挨打既成習慣,不挨打時則皮肉筋骨不舒服難忍耐,故文人對我挨打之事不甚有痛癢感,而對我打人之事則大加非之謗之,真賤種之文人也,文人有言,一將功成萬骨朽,二千年來外族侵我國土,殺我人民,奸我婦女,屠城慘烈,血流成河,此非萬骨朽耶。文人不應忘卻,吾族素有反抗外族侵略光榮傳統,抗美援朝以來,解放戰爭以來,并由此上溯到秦皇漢武之世,仁人志士,英勇不屈,舍生忘死,前仆后繼,開疆辟土,立功絕域,保家衛國,戰死沙場,英靈永存,忠骨不朽,縱污君貪吏茍且文人當朝之時,人民落后挨打之期,凡我被屠被坑人民,碧血化丹將育遍地自由之花,縱為骨朽吾族亦應學漢武大帝,寧取四夷人口減半之功為骨朽,不茍且偏安求和最終被屠為骨朽。外族奪我財物,搶我貨寶,宗廟器物,劫焚一空,或蠶食或鯨吞或賠款或割地,此非天下虛耗赤地千里耶,此等損失,連綿萬斷,億萬倍甚于漢武用兵之費。文人攻漢武好大喜功,此乃好國土之大,建萬世之功,非茍且文人可知也。漢武以中華民族千秋萬代長遠利益為計,毅然出兵,文人所謂修文德和為貴迂腐之論,孱主佞臣儒生所謂善戰者服上刑之論,禍國殃民二千年矣,可以休矣。漢武伐四夷,擴四境雖所費巨大,人口固然減少,恰如清人王夫之所言:“以一時之利害言之,則病天下,通古今而計之,則利大圣道以弘。”
秦皇一天下、行郡縣、焚坑后、新文教,千古一帝也,漢高祖劉邦開漢家,承秦制,固郡縣,重憲章,千古二帝業。漢武大帝作法制,開疆土,威四夷,播文明,千古三帝也,倘無此三帝,則中國落后挨打早被人打死矣,然而三帝正是被文人痛罵不已垂二千年者,史記被無恥文人劉歆所篡多有誹謗秦皇、漢高、漢武之言。漢書直為謗書,班固小丑以毒筆誣先帝,罪該萬死,死有余辜,萬死不釋其罪。
上為漢時期文人個個可殺之第一因:賣國土,謗先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