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亟待加強的中國民人的精神信仰
--------論中國人加強私祭、公祭和祭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清明剛剛過去。據(jù)央視報道,今年清明參與上墳等祭奠活動的人數(shù),全國至少有7億多,占國民總?cè)藬?shù)的一半以上;僅上海就有858萬人,占當(dāng)?shù)厥忻竦牧叱闪税桑窟@說明近年來民間清明祭奠的趨勢在大為增進,這樣的一種精神靈魂寄托的空落和強烈需求。對先輩的祭奠,這是人們精神信仰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
數(shù)十年來,國人對神的信仰被破壞殆盡了吧?這也許也是唯物主義宣傳教育的結(jié)果吧?
人,作為一種精神存在,他(她)不得不面對和思慮自己從哪里而來的問題。因此祭奠自己的先輩是必然的事情,是必守之禮,是絕不該被廢棄的,應(yīng)當(dāng)積極提倡和推動。祭奠自己的先祖,對于個人是私事,是不可免的,是不可不大重視的私事;祭奠對本民族有杰出貢獻的先烈,對于整個民族來說,都是理所當(dāng)然的,是不可不大為重視的大事情。
今年,在鄭州新鄭縣,黃帝故里,進行了祭拜大典,國民黨名譽主席吳伯雄來參加了致祭。其實,這是兩岸三地最高領(lǐng)導(dǎo)人每年都該參加的,這是增進整個中華民族凝聚力、加強兩岸整合的強有力舉措。
同樣,歷史上因國共相抗而死的、各自的先烈是怎么祭奠的?實際是在分別祭奠。但有沒有共同的,該一起共同祭奠的?當(dāng)然有,如反清建立民國的革命先烈、國民黨烈士,如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國共烈士,舉凡1840年來一切為推動中華民族進步而犧牲的烈士,都該被兩岸共同祭奠。擺在眼前的就是辛亥百年的紀念,應(yīng)當(dāng)以此好好祭奠辛亥烈士,兩岸國共兩黨應(yīng)當(dāng)一起來進行這個祭奠。當(dāng)然數(shù)千年來所有逝去的、對中華民族有杰出貢獻的中國先賢都該以民族的名義被公祭。
人民英雄紀念碑,似乎涵蓋了1840年以來的一切為中國進步而犧牲的烈士,但似乎應(yīng)該是個紀念堂,而不是碑。因為碑,紀念起來不那么莊重和方便。八寶山,只是中共的,應(yīng)該有一個兩岸共同的,全民族共同的紀念殿堂。比如法國先賢寺那樣。“先賢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qū),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圣殿。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nèi)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中國的先賢寺在哪里?有沒有必要興建?
祭奠先祖,就是面對我們從哪里來的問題。這應(yīng)該大大重視,以加強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增強民族凝聚力,而這是今天這個現(xiàn)實大為缺乏和迫切需要的。
還有我們向哪里去的問題:在中國人,因為有了孩子,有后代了,因此對死的畏懼大為減輕;而印度人(百分之八十是印度教徒)因為相信輪回,所以對死亡有所安然吧。中國人不信輪回的,死則一了百了。也因此無所謂生前的善惡所為嗎?追求生前善的有:孟子性善論;王陽明的“致良知”(,贊同和繼承孟子的性善論,致力于拂去蒙蔽人心良知的私欲)。基督教以死后下地獄相威脅,遏制人死前的為惡。中國呢?
沒有對神的信仰,總該祭天吧?百姓也該有祭天的資格,不是如中國古代那樣,只有帝王才有祭天的資格。祭天,即敬畏大自然(對于不信仰神的民族)。這也與現(xiàn)代環(huán)保的意思一脈相通的。
4月8日 草
注:本文為“中國第二次新文化運動”的新文化時評之一,為其評論員所撰。
原文網(wǎng)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3683670100swgv.html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