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層次與元神在靜功修煉中的地位【原創】
——我對人類潛意識的探討
劉廣政
活著的人體應當由兩部分構成:肉身和靈魂(關于靈魂,參見下面的參考資料1)。其中,靈魂的核心和統帥是意識。也可以稱之為意識體,或者意識連續體。研究發現,意識(意識體,意識連續體)具有復雜的結構(關于意識,參見下面的參考資料3、4、7、9)。現代科學只對人類意識的外層部分——所謂人類常態下的動態的、有為的意識有深入、深刻的研究和探討;而對人類的潛意識——內層意識,知之不多,甚至非常陌生。我們知道,人類大腦功能的使用率只占不足10%,而其余90%多的潛能還有待開發。本文則試圖對人類意識的內層部分——潛意識進行深入、重點的猜測和探討。
一、人類意識的分類層次及其功能
我認為,人類意識可以分為兩大類四個層次。
兩大類:意識和潛意識。
四個層次:通常我們所說的意識其實是指外層意識;通過人體科學研究,特別是氣功和特異功能研究,我們發現,潛意識還可以進一步分為三個層次:浮淺意識(也可以稱為淺層意識)、深層意識和無意識(注意:這里的無意識與普通常人習慣理解的專指人類死亡、休克或者神志不清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無意識根本不同!她是特指人類靜功修煉所達到的大開悟——悟道時的功能狀態、心神狀態。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清醒,而后者不清醒)。
意識層次不同,對應的功能也不同:
1、常人常態下的意識(外層意識),認識和把握的是物質世界,這是現代普通常人都具有的常態常規功能;
2、潛意識中的浮淺意識(淺層意識)實際上,是常人常態意識(外層意識)到深層意識的過渡段。表現為夢境等。淺層意識的內容,基本上是常態意識的積淀、扭曲、顛倒、對稱、幻覺等等,偶爾還有來自于深層意識的靈感顯現(關于靈感,參見下面的參考資料2)。睡眠或者被催眠時,這種浮淺意識(淺層意識),大概可以活動。由于浮淺意識(淺層意識)處于意識(外層意識)與深層意識之間,她的意識內容主要來源于常態意識甚至深層意識之中,所以,有時睡夢產生靈感是可能的。但是,她所認識和把握的仍然是現象世界。
3、深層意識,就是指靜功功態(包括氣功功態和特異功能態)下的意識。此時,她所認識和把握的,不僅是普通常人所面對的普通物質世界實體,而且,更進一步,認識(直覺)和把握了實物場。要知道,場是較比物質更基本的存在;先有場,后有物質結構。所以,靜功功態(包括氣功功態和特異功能態)下所認識(直覺)和把握的物質世界,更貼近事物本質。但是,常人或者常態下,人們卻感知不到。因此,常人的感官具有感知和認識事物的局限性,也就不足為怪了。我猜測,人類一方面是大自然長期進化的產物;另一方面,大自然也會賦予人類感知、認識大自然及其本質、本源,與大自然進行信息交流的功能。人類有待開發的90%以上的大腦潛能,大概就包括這些功能吧!
4、大開悟(悟道)時的無意識。我認為,此時的無意識所認識(直覺)和把握的,與道家所謂“道”、佛家“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和“八識”基礎上,有人在中國南朝陳代提出的第九“識”——“真如識”同屬一個層次的東西——那就是宇宙的本源(關于“道”、佛家“五智”、“真如識”、宇宙的本源等,參見下面的參考資料5、6)。當然,必須明確指出,達到這一步確實是很難很難的。不然,人們就不會說,修道者多如牛毛,悟道者鳳毛麟角了!但是,修道悟道應當成為我們一切修煉者的努力方向!
二、外層意識與內層意識(或者意識與潛意識)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
我認為,現在普通常人(包括科技界和官方的大多數人)之所以不肯承認人體科學(特別是氣功和特異功能)的科學性,是因為,普通常人只具備外層意識(通常稱之為“意識”)功能,他們先天潛藏的潛能——氣功功能和特異功能還沒有開發出來;而且,他們對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還比較陌生。
那么,外層意識(即普通人稱之為的“意識”)與內層意識(潛意識)之間具有怎樣的相互關系呢?我們應當如何準確認識和把握他們的規律呢?
研究發現,外層意識與內層意識(即意識與潛意識)不可以同時顯現,而是表現為一顯一隱的關系和規律:如果動態的意識(為了研究方便,我們稱之為“識神”)顯現,那么,靜態的意識(即潛意識。在這里,我們稱之為“元神”)則隱藏起來;如果靜態的意識(“元神”)顯現出來,那么,動態的意識(“識神”)必須收斂。二者必居其一。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進化過程中,由于人們習慣于使用動態的意識(“識神”)應對環境和生活,而不習慣甚至陌生于使用靜態的意識(“元神”)。于是,依照“用進廢退”的自然規律,本來人們先天具備的“元神”功能(即氣功功能和特異功能)便逐漸退化淡出。但是,還沒有完全泯滅。人體解剖學研究發現,人類頭顱中的松果體,至今還仍然保存著沒有完全退化的視網膜。據說,“天目穴”功能,就是通過靜功修煉激活、開發松果體的結果。所以,我認為,靜功功態(“元神”),是靜功修煉的基本要求和開發人體潛能的切入點。她是動態的意識(“識神”)轉變為靜態的意識(“元神”)的基本條件和關節點。
三、靜功功態(“元神”)在靜功修煉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如何把握動態的意識(即“識神”)與靜態的意識(“元神”)相互轉換的規律,自如地運用“識神”、“元神”呢?
動態的“識神”(即普通常人理解的意識)功能,大家都會,不用贅述。在這里,我著重談一談靜態的意識——“元神”。
“元神”,即靜功功態下的心神。上面已經提到,夢境或者被催眠時的意識活動,屬于潛意識中淺層意識活動。淺層意識是意識和深層意識之間的過渡層次。淺層意識的內容,我在前面已經提到,基本是常態意識的積淀、扭曲、顛倒、對稱、幻覺,偶爾還有來自于深層意識的靈感閃現。淺層意識活動屬于非清醒狀態下的潛意識活動。她是偶然的、被動的、非自主的、非自覺、非自如的潛意識活動。她與我們所指的清靜無為的靜功功態下的“元神”還是有明顯區別的。這種區別,概括地說,就是:靜功功態下的“元神”是清醒、自主、靜態、深層的有神;夢境或者被催眠時的意識活動,則是非清醒、非自主、動態、淺層的無神。我們的目的和目標是自覺、自如地運用潛意識“元神”(我猜測,潛意識中的深層意識〈氣功功能和特異功能〉和無意識〈大開悟功能〉就是“元神”所在層次)。由于“元神”的意義和價值非常大,因此,我們必須準確地加以了解和把握。對此,我進一步作如下探討。
靜功功態(關于靜功功態,參見下面的參考資料8、9、10)下的心神,就是“元神”。這種狀態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過長久心神修煉、調控逐步形成的。她要求修煉者按照靜功修煉的基本方法和要領(清靜無為),經過久久調控,逐步由清醒有為(有欲、思辨)的動態(常態),達到清醒無為(入靜、入定、無欲、不思辨)的靜態(靜功功態——即,“元神”呈現的狀態)。而且,要求修煉者,為了實現修道悟道的最高境界,修煉時,盡量達到和保持這種清靜無為的靜功功態——“元神”狀態。有功能(包括氣功功能和特異功能)盡量少用或者不用。但是,實際修煉時,修煉者(特別是初學者)容易出現兩種偏向——思欲紛呈和昏沉欲睡(附帶說一句,有精神病家族史和既往史的人,修煉時容易出現精神偏差而犯病。建議暫緩修煉)。所以,吃透功理、功法非常重要!
在這里,我們還要弄清“元神”與“元氣”的關系。這對于靜功修煉為什么非常重視靜功功態關系極大。靜功修煉的入門基本目標是達到靜功功態(動態的“識神”轉換成靜態的“元神”)。在“元神”狀態下,“元氣”開始萌生(老子稱之為“‘萬物’將自化”),就是說,在靜功功態(“元神”狀態)下,修煉開始產生直接的養生效應——“元氣”萌動(“元氣”是生命的根本,是最具生命活力的東西,一切養生效應都由元氣而來)。可見,“元神”與“元氣”的關系是因果關系:“元神”是“元氣”產生的原因,“元氣”是“元神”達到和保持的結果。所以,要想不斷地產生養生效應,修煉者必須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地盡力達到和保持“元神”狀態(即靜功功態)。可見,功夫的上長是與“元神”(靜功功態)的保持時間成正比的。
當然,為了完整地理解這個問題,在這里,我還必須補充幾句。靜功修煉的全部效應、意義和價值是:去病健身,延年益壽,開發潛能(氣功功能和特異功能),促進人類進化,實現精神(或者意識)的徹底解放(或者覺醒、覺悟),最終實現大開悟(悟道)。由此可見,實現大開悟(悟道)是靜功修煉的最高境界。但是,修煉者如果在大開悟(悟道)后,繼續修煉,繼續保持“元神”狀態——靜功功態,就可能通過“虹化”形式,自身就會與“道”完全同一,徹底湮滅了。所以,應當避免。這大概就是高僧大德們所言,悟道之人,需要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道理吧。當然,一般的修煉者(包括我們)是很難達到大開悟(悟道)的最高境界的。“虹化”現象也只是少數高僧大德的所做所為。我們大可不必擔心。但是,要想比較完整地了解靜功修煉理論,必須知道這些。
綜上所述,靜功功態(“元神”)在靜功修煉中地位非常重要。她是我們靜功修煉能否取得養生效應,乃至達到最高境界(悟道)的基本條件和關鍵。
這些,便是我對人類意識層次和元神在靜功修煉中所處地位的認識,就是我對人類潛意識的探討。(全文完)
參考資料:
1、金麗:恩格斯談“靈魂”(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hdzg.html);
2、ncll:靈感(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l81d.html);
3、ncll:靜功功態·養生效應·意識層次 ——我的學習體會(要點)(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mpue.html);
4、ncll:內求法·潛意識與氣功功能·特異功能——我對人體科學的認識體會(要點)(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qtpl.html);
5、劉廣政:宗教、人體科學、靜功修煉的理論精華(要點)(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hfz9.html);
6、劉廣政:我對道(宇宙本源)和修道的認識(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0a0b.html);
7、劉廣政:常態、靜功功態與意識連續體的對應關系【原創】(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gmn5.html);
8、劉廣政:人體功能態“井”字模式圖及其解析(原創)(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0bex.html);
9、劉廣政:靜功功態是修煉主體深入“意識連續體”各層面,進行養生活動,最終實現大開悟的重要路徑和環節【原創】(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dczf.html);
10、劉廣政:再論靜功功態的意義和價值(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bbd1.html)。
(本文2011-03-24 06:47:05在新浪網ncll的BLOG首發)
============================================================
【延伸介紹】:
ncll編制:正常人類意識分類層次示意表(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ad73e0100t7c3.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