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誕辰和《讓子彈飛》熱映與曲阜建耶堂熱批
單奉哲
·
2010-12-29
·
來源:單奉哲博客
毛主席誕辰和《讓子彈飛》熱映與曲阜建耶堂熱批
2010-12-26
今天是毛澤東主席誕辰117周年紀念日,早晨是想寫點東西,感覺寫不好就放下了,已近午夜,再不寫就錯過了表達感情的時機,所以,自知行文草率,還是寫一點吧。
今年的毛誕,新華網和人民網都推出紀念特輯,很難得。不過,最值得一提的是伴隨毛誕的兩個熱,一是據說隱喻中國革命、暗應繼續革命的電影《讓子彈飛》熱映,一是網上儒教聲音因曲阜批準建超大耶教堂事突然熱涌,這兩個熱還在持續發酵,相信這個歲末下個年初,會有有分量的社會和學術評論跟進,直接影響2011年的中國輿情。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革的是誰的命?一個是舊官僚和惡霸,一個是革命者本人,前一個是武裝革命,后一個是繼續革命;《讓子彈飛》形象演繹了前者,也濃情隱喻了后者,“讓子彈飛一會兒”實在是一個太好的臺詞,相信會熱下去,熱出深度來。毛澤東領導的另一場革命是文化革命,以往都認為毛這場文化革命革了中國舊文化或者更直接一點就是儒家文化的命,所以,毛誕日熱涌儒教聲,像是再次標示這毛的這場革命的失敗。不過,文化革命開始時,針對的其實是俄式文化或者說斯大林式社會主義,使用“鵝城”這個符號,從這個意義上看,姜文有意通過電影語言思考的不單是毛主席的前一場革命,還包括后一場。1971年九月林彪叛逃后,才有了批林批孔,儒法斗爭,到明年,就過去40年了,毛主席批孔、大提儒法斗爭的原因,該到得到真正回答的時候了。表面看起來,儒家文化的復興在大陸十分艱難,原因是毛時代破壞太重,但其實,真正最有希望有純正新儒學誕生可能的只在大陸,這幾乎已是共識,只是少有人承認是毛澤東的革命打下了這個純正新儒學誕生的根基而已。這個歲末,伴著毛誕,儒教聲突然熱涌,表面看起來是因為耶教,但深究起來,實不關耶教,而關乎官方,在乎官方處事的埋汰、乏智,這恰恰是30年去毛化的結果。毛熱和儒熱同時,這正說明二者的深厚關聯。也許是到時候真正搞清毛與儒的關系了。看明年吧。
毛與儒關系辨正
毛與儒的關系的關鍵不是辨明毛是不是儒,而是毛式革命和建設帶給儒的是什么或者說給了儒的復興一個什么樣的基礎。
孔子為殷人,但“吾從周”,“述而不作”,為什么?夏殷的傳統已經沒了,或者說已經經過損益融會到周的傳統里,周的傳統是活生生的現實,不容回避。據公羊傳,孔子的應對是新(親)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
不要說民國以來,實際是清以來,以宋明理學為代表的儒學社會就處于逐漸消歿的狀態,中國社會在孕育著新的變革,毛的革命與建設,及鄧的有效接續(不包括種種去毛化的東西),是這種變革的歷史和邏輯結果,是現代中國的活生生的現實,儒的復興正在這個基礎之上。這個基礎對于儒的復興來說,很顯然是好于臺灣,好于香港,好于海外。效法孔子的應對,今天的儒家復興之路應該是善用現實基礎、揚棄宋明理學、以儒教重建開新篇。
文化意識與文化自覺:關于十學者《意見書》的聯想
新華網12月9日訊,曲阜孔廟附近將建造一所可容納3000人、高40米的基督教堂。很顯然,不管是批準建耶堂的地方官員,還是中央的宣傳舌喉,都是有著清楚的文化意識,知道孔廟和耶堂各自代表著什么。但文化意識不同于文化自覺,前者是知道什么,后者是知道并傳承什么。雖然主流的意識形態正加快進行中國化建設,儲君已說出應當“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規律,使之成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其意相當顯豁,哪怕中國皮中國里(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中國模式研究小組以“齊仁”為名發表的《論中國模式: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道路》就是一個中國皮中國里的初步成果),只要我說這是馬克思主義,那它就是馬克思主義,但無奈儲君和意識形態專家的步伐,下面的人無力也無心跟上,有點文化意識,卻總是唱錯戲,儒家文化講“和而不同”,好,我曲阜正要經濟發展,那就耶堂、道觀、佛寺統統來吧,又有文化又有經濟,何樂而不為?現在建設和諧社會,好,孔廟與耶堂在曲阜相映比輝,不是和諧之世界典范?我妙筆生花好好報道。一群豬腦袋!但能怪誰呢?上學逼著學英語,上班逼著背教條,根本就無路去體悟真正的中國風格和氣派,有的只是中國式庸格和俗派。
熟諳當代中國政治的儒家學者陳來評論說:“眾所周知,曲阜是孔子的故鄉,歷來被稱為圣城,近年被定名為中華文化標志城。以“三孔”為主體的曲阜古建筑文化在1994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因此,保護曲阜作為中華文化標志和中華文化遺產的特性,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任務。曲阜是以孔子文化為主體的古城,是儒家學派和儒家思想的發源地,維護曲阜文化的儒家文化象征,不僅是對儒家文化的尊重,對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對新時代儒家思想的重建,對凝聚海內外中華子孫,都有其莫大的意義。因此,我們堅決反對在曲阜建造大教堂,有關部門和社會大眾都應充分認識這一事件的嚴重性,盡快阻止這一建設的發展。為此有些學者聯名簽署了意見書,表達了嚴重關切。這一事件應引起社會的更廣泛關注,并通過這一事件促進和提高地方領導與部門的文化自覺。”但如果沒有教育體制和政治文宣的深刻變革,這群家伙要被“促進和提高”到“文化自覺”,還是路漫漫修遠的。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