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霜
看了矯庵先生三次謝絕百家講壇的經過,頗有些感觸。這些年看百家講壇,深感百家講壇不“百家”,也不“爭鳴”,純粹是追求收視率和廣告費的商業節目,跟真正的學問并不沾邊,這也是正經讀書人不上百家講壇的主要原因。
我與矯庵先生素未謀面,但也算打過一次交道——大約半年前,我在學習傳統詩詞吟誦,因為登不上葉嘉瑩先生的網站,就托人問到了矯庵先生的手機號,發短信去求助。矯庵先生日常教學工作很忙,又與我不認識,但依然認真負責地回信給我,告知了論壇負責人的電話,使我得以在網站驗證通過。
矯庵先生是葉嘉瑩先生的弟子,也算國學大師的得意門生——但凡了解現代國學人物格局的讀書人,應該對葉先生一門是抱有敬意的。矯庵先生得了葉先生的真傳,尤其掌握了傳統吟誦的方法,挽救了這種頻臨失傳的學養,是有功于華夏的人物。何況矯庵先生滿腹經綸,詩詞做得中規中矩,豈是百家講壇某些說書先生可比的?正因為矯庵先生這樣的讀書人都頗有些風骨,這才拒上百家講壇。古有管寧割席分座,今有矯庵拒絕與于丹同臺,百年之后又是一段佳話。
此外我認為,拒上百家講壇的真正原因,不是矯庵這樣的讀書人清高,是大伙兒不愿意用被污染、篡改過的國學,讓本來就與傳統文化遠離的大眾受到毒害。上海某著名高校一位國學名士,其學術水平深受后進之士敬重,百家講壇找到他開講,到得演播室后,他發現根本不能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開講,一切都要聽從編導“吸引眼球法”的培訓,尤其是制片方的喜好超過了學術本身,這讓他忍無可忍,于是乎拂袖而去,放棄了這次出大名和海賺銀子的機會。像葉嘉瑩先生和毛佩琦先生這樣的學者,也都在百家講壇留不長,究竟是何原因,我們更當思索。
說起來,百家講壇按照制片方的愛好影響學問的客觀,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一年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閻崇年遭掌摑事件了。掌摑老人固然該批評,但為何一個標榜學術自由的電視節目會與觀眾鬧得勢不兩立,這更值得大家思考。眾所周知,百家講壇的制片人本身是旗人后裔,因為自己對家族歷史的愛好,便將一個研究清史的學者捧紅。這本無可厚非,但節目卻在把關時把滿清入關時屠殺關內百姓的歷史進行惡意美化,并丑化明代帝王,這就脫離了歷史研究的客觀性了。而該節目因為這個原因,只講清的好,毛佩琦教授講了兩集明的好,立刻就被撤換了。正因為一些觀眾的情緒在一邊倒的言論面前失控,最終才引發了掌摑事件。一年前我在新浪博客寫了多篇博文批評這個事,點擊量達到百萬以上,可見觀眾對百家講壇節目不客觀問題的關注。而閻崇年老師并不上網,只看到了《新京報》對此事的報道。大約在半年前,閻崇年先生因為有些事實在想不明白,就約了新京報徐春柳和我一起喝茶,在要求我們不要寫報道之后,他在席間反復強調自己主觀上并無美化清朝的意思,認為網上對他的指責都是無中生有。既然閻崇年先生本身并不想造成這樣的后果,那又是誰在其中作祟呢?
目前,真正正經研究學問的學者,已經離百家講壇越來越遠,而袁騰飛這樣用市井俚語戲說歷史的教書匠,居然成為這檔節目的主力,也是百家講壇日薄西山的征兆了。我上篇博文批評了袁騰飛不看史書,按照“傳統方法”丑化中國歷史上思想自由、經濟進步的明王朝時,用“教書匠”這樣的詞來說他,有些讀者還說我歧視中小學教師。這篇博文我盛贊了中學教師矯庵先生,只因他的言行符合士大夫精神,是可以“先生”相稱的人——不知指責者這次又有何說辭?
看了矯庵先生自傳中有如此文字“山東郯城人。據云其先乃唐初名將程咬金,每以語人,轍遭哂笑”——更是深感其赤子之心了。唐時中國人尚有門第之高,是一個自矜的大民族,我的四十八世祖郭子儀是中興唐室的將軍,與矯庵先生的先祖是同登凌煙閣的功臣。愚蠢的現代人很少去思考“我們的肉體和精神都是祖先的多元化遺存”這樣一個命題,也忘記了中國90%以上的人口都是7000年前遠古炎黃部落的直系后裔,我們所敬重的國學,就是是祖先通過文字傳承的文化密碼,教會我們如何去做一個中國人。夫子云“慎終,追遠”,教導讀書人以孝悌為本,懂得尊敬先祖。
近讀唐史,看到安史之亂與廣德之亂,深為祖先為保存我們這個民族作出的犧牲而感動——沒有祖先,今天的10多億中國人早就在1000年前便亡國滅種了,哪里有今天的大國家?《晉書·郭崇韜傳》云:其伐蜀也,過子儀墓,下馬號慟而去,聞者頗以為笑。然崇韜盡忠國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風諭南詔諸蠻,欲因以綏來之,可謂有志矣!今天禮崩樂壞,祠廟成墟,這種時代矯庵與我這種人是注定要“轍遭哂笑”的。然而,也是矯庵這樣的人,能夠在文化遺產受到威脅、污染的時刻,能夠鐵骨錚錚,不受名利的誘惑。
2009-8-29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