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期待在該片中看到孔子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形象,那就大錯特錯了。片中的孔子披掛鎧甲,弓箭在身,把自己的祖國魯國從戰爭危機中解救出來,其政治家和軍事家的色彩更濃。之所以更注重于把孔子塑造成政治家、革命家和軍事家,而不是思想家,這應該是受最近中國學術界思潮的影響。
- ▲電影《孔子》中周潤發飾演孔子。照片=Daisy娛樂公司提供
中國政府力挺電影《孔子》
中國政府破例地力挺電影《孔子》,也備受世人關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曾明確表示過對《孔子》的關切。在拍攝期間,胡錦濤曾親自會見《孔子》導演胡玫,他說:“拍《孔子》對于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重大挑戰,如今正是把孔子的思想和豐功偉績傳播到全世界的機會。”
中國政府甚至在《孔子》即將全線上映的1月23日對電影《阿凡達》采取了限制上映的措施。此后,中國票房第一、同時上映2D、3D版的《阿凡達》只能上映3D版了。但中國的3D電影院數量極少,可以想見這一措施的限制力度有多大。或許是得益于中國政府的支持,1月22日首映的《孔子》在上映1周后,票房突破7400萬元人民幣。
但在中國政府刻意支持《孔子》的同時,也有不同的聲音。在北京發行的《北京晚報》于1月25日刊登了題為《中國導演為何集體“復古”》的文章。文章對中國大導演一古腦扎進歷史題材的中國電影界進行了批判,同時與《阿凡達》等好萊塢影片做了對比。
報道列舉了近5年的電影《孔子》、《赤壁》、《夜宴》、《英雄》、《梅蘭芳》、《風聲》、《十月圍城》、《花木蘭》等,并尖銳地提出:“近年來,國產電影不是古裝片就是止步于民國,過于單調。中國也應嘗試性地拍攝像《阿凡達》、《2012》一樣的大片。”
孔子的榮辱浮沉
- ▲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中進行“批林批孔”時,寫有“剝掉孔圣的畫皮”的宣傳畫。右下為孔子。/照片=百度
“批林批孔”其實始于與孔子無關的“批林整風運動”。林彪為軍人出身,1962年他順利解決中印邊界糾紛,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推舉為毛澤東的接班人。但接班一再推遲,于是1971年他與兒子等人策劃武裝政變,謀害毛澤東。陰謀敗露后9月13日乘飛機倉皇出逃,失事摔死在蒙古溫都爾汗。
林彪死后,孔子被推上了批判臺上。在林彪的武裝政變計劃“571工程紀要”中發現林彪“不成功則成仁”的字句。而此句來自《論語》的“殺身成仁”。記錄孔子言論的《論語》是儒家的經典。就這樣以批判林彪為始的“批林整風運動”便迅速轉變為“批林批孔運動”。
毛澤東也說:“林彪與臺灣蔣介石的國民黨一樣,尊孔輕法。只有法家思想才能把歷史推向前進,而孔子的儒家思想要使歷史倒退。”把林彪和孔子綁在一起批判,并贊揚法家。毛澤東贊揚法家思想,是因為林彪把毛澤東比作“現代秦始皇”。秦始皇以法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統一了中國。
毛澤東的此話被傳后,孔子和儒家在中國受到了徹底排斥。孔子說的“克己復禮”被扣上了“復辟封建奴隸制度”的惡名。此時,以眼盯毛澤東位置的毛澤東的夫人江清為首的極左派四人幫利用“批林批扎”對處于敵對關系的溫和派周恩來總理展開攻擊。
1976年毛澤東去逝,四人幫被捕。此后掌權的鄧小平做出決論說,“四人幫在政治上利用了批林批孔”。此后,山東曲阜的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得以復原,孔子重新被推崇為教育家。1994年12月,三孔被登記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時下,中國共產黨與過去不同積極推崇孔子。這也許因為,認為忠孝思想等孔子強調垂直位階秩序的儒家思想對維護政權和保持穩定有好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