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之無盡:井卦的詮釋
(下巽上坎)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橘井,羸其瓶,兇。
[釋詮]井卦:城鎮村屯可以遷移,水井不能搬走。往復不斷,取水不止,井水既不會枯竭,也不會溢出井口??墒?,如果水已提到井口,柳罐卻突然毀壞,則是最讓人傷心的事兒。
[把握]無窮無盡、堅定不移是自在本色。井,人所必需,而又不可移易的物事,自然要為人們所牢固捍衛。但是,取水的工具如若存有隱患,那么,我們也一樣難以享受到井的滋養,而不得不徒增艱辛了?! ?/p>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兇也。
[釋詮]《彖傳》說:依順事物的自在自發屬性而取之為用,就是井卦的象征意義。大自然的哺育是無窮無盡的?!俺恰⒋蹇蛇w而井不移”,講的是形而上的法則本質?!把劭淳鸵绞?,卻因工具損壞而不能得到”,等于什么作用都沒有完成。“工具不行”,也會帶來災難?! ?/p>
[把握]《易經》的本質在于其智慧性,尤其是大道哲學的大道軸心性。哲學就是哲學,何以非得加“大道”二字來限制?無他,這是由哲學的認識論,亦即思維式法的基本要求所決定的。找不到恰當的思維式法,人們的思想就無法符合大自然的本來面目。就是說,大自然的潛能是無限的,就看我們怎樣來認識,并與其和平共處了?! ?/p>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p>
[釋詮]《大象傳》說:樹中有水,津潤上行,本源生生。有道德的人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事跡,感染勸說和勉勵百姓靠自食其力以達到互相資助,扶老攜幼的目的?! ?/p>
[把握]如果說“巽乎水而上水”還是整體生象,含著形而上“抽象”概括意味的話,此處“木上有水”,則將思緒回到了具象中來,讓我們更進一步地理解“基元”(如萊布尼茲的“單子”)自身的潛在品質?! ?/p>
換句話說,人,只有不想“工作”,“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才找不到“工作”。只要你行動起來,哪里還有什么找不到工作的道理。多年來寄生的資本主義教育,已經讓人忘記了自身的功能和品質?! ?/p>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釋詮]初爻:器物離開了道的能動性,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就像只適合于唯一器物的框架結構,就不會有真正的生生之大道一樣?! ?/p>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 ?/p>
[釋詮]《小象傳》說:“井中沉積的污泥不能食用”,指的是脫蛻的殼層或消化后的滓渣失去了生命的滋養。“干枯的古井就是鳥兒也不會光顧”,說的是時過境遷,守舊框無所變,就沒有了生命力?! ?/p>
[把握]以有型與形的關系作用,意欲牽出形上與形的關系作用,這是《易經》一以貫之的邏輯,也是類比推理科學性的本質所在。這是只有在弄通了大道幾制的意義和效果之后,才能夠懂得的道理。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釋詮]二爻:猶如在井底出水的洞穴中射獵小魚兒,或用破爛的瓦罐蓄水一樣,只是從個人心靈意識中尋找生命的品質將會徒勞無功?! ?/p>
《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p>
[釋詮]《小象傳》說:“在井底下撈魚”,缺少了理由的憑借?! ?/p>
[把握]工具很好,場合不對;獵物很多,工具不對;心靈高尚,思想不對;這都是不得要領的表現,如此也就失去了行為的品質所在。
九三,井泄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p>
[釋詮]三爻:泄露了水的廢井就無法再汲之而用;沒有了惻隱之心,人也就失去了作為人的意義。所以,道德就是生命之水。懂得了貫通天地人“三態”、“三材”的大道,人類就可以共同享受其帶來的雨露滋潤了?! ?/p>
《象》曰:“井泄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釋詮]《小象傳》說:“井水泄漏不存就無法再取之食用”,行為離開了思想的指引,就只能搞破壞活動,而不知何謂建設了。研究分析“大道的規律作用”,用她來指導實踐,才可以造福于人類世界?! ?/p>
[把握]從“井泄”、“王明”、“心惻”,我們可知,作《易》者對“虛實雙解”、“三位一體”的真在境界的把握是清醒而深刻的。
六四,井甃,無咎。
[釋詮]四爻:用磚修補井的破壞處,沒有過錯?! ?/p>
《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釋詮]《小象傳》說:“用磚補修井的壞漏,沒有錯誤”,意思就是,對于一口井水,修理勝過重掘?! ?/p>
[把握]《易象正》載黃道周曰:“先王之法,一敝不修,必以所養人者害人?!闭f的就是對于社會傳統,不可泥于固執,僵化不變。而應根據時代的形勢因素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補充。所以,可以學術上批判篡改,歪曲和誤讀,而絕不應該把“修正”當成為勢不兩立的“主義”?! ?/p>
九五,井洌,寒泉食。
[釋詮]五爻:清澈溫涼的井水,來自于地下冷泉的供應?! ?/p>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釋詮]《小象傳》說:“冷泉供以食用的溫水”,告誡的是不要被井的物象所蔽,而忘記大自然奉養萬物的根本,才是大中至整的正確思維。
[把握]求本追根,方可知滋養的源泉,否則被現象所迷,國家就只能為眼前的“資源”、“能源”、“資本”而爭得頭破血流,互相殘害了。人類不單不能忘記挖井人,更不應該忘記井水的自然出處。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p>
[釋詮]上爻:取完水,不要掩蓋井口,以擅其專利。只有摯誠相待,廣施濟渡,人類才能共享幸福?! ?/p>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p>
[釋詮]《小象傳》說:能把“廣眾的幸福”置于集體、組織的利益之上,就懂得大道整生邏輯的妙用了?! ?/p>
[把握]“元”字在此,主要在于“人”的喻示。切記:對于人類,也只有人類,“元”的“單子”實體,同時也是整體思維的范疇基元之“虛”用。所謂“憂患元元”是也?! ?/p>
[總論]“吃水不忘挖井人”。《藝文類聚》引后漢李尤《井銘》曰:“井之所尚,寒泉洌清;法律取象,不概自平。多取不損,少汲不盈;執憲若斯,何有邪傾?”這里我們必須清楚“尚”、“泉”、“法”、“律”、“象”和“憲”的用法與解釋與今義不盡相同。尚——形而上;泉——地下未見之源頭活水;法——必然規定性;律——自然往復性;象——生象;憲——道法律條、綱領路線。對這些不作以明確界定,人們就會張冠李戴,精心刻劃“滿紙荒唐言”。其結果,當然只能是“一把心酸淚”?!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