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毛澤東對加強團結的問題
團結一詞,最早見于唐代。唐代出現了由官和民聯合組成的武裝組織,起名叫團結,也稱團練。后人把這一名詞引申為聯合,結臺,聚集,和睦相處,從此形成了今天團結這個詞的含意。由此看來,團結一詞的出現并不早,但團結一詞所概括出的表現行為,在人類卻早已存在,而且也很重視,這一點在《周易》中得到反映。到了毛澤東時,對這個問題就更加注重,并且在不少觀點上,是繼承和發展了《周易》中的觀點,或者說兩者之間的觀點有著一定的相似或相近之處。舉例如下:
(一)對團結重要性的認識。
《周易》是通過事例來說明這個問題的。如在泰卦的初九爻辭中說:“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茹:相牽連貌。此爻辭的大意是說,拔茅草時,茅草的根雖然很細弱,但相互牽連在一起,它們之間像匯集在一起共同出征一樣,從而形成很大力量,使你不能把它連根拔掉,從而也就使茅草得到保護,取得吉祥結局。以此說明團結的重要性。
毛澤東也曾舉過類似的例子,比如他對工人講:“路上有顆小石子,用腳隨便一踢,就踢走了。要是把許多小石子粘成一塊大石頭,就搬也搬不勸了”,這樣就使“洋人、礦主、工頭” (注i)再不敢欺侮工人了。以此說明團結起來的重要性。
關于這個問題,早在一九一九年毛澤東主編《湘江評論》時,在創刊號上首先就指出:“什么力量最強?民眾聯臺的力量最強。”《湘江評論》共出了四期,毛澤東都以“民眾的大聯合”這個題目,來“詳細論述民眾必須聯合、團結、組織起來”(注2)的重要性。后來在革命戰爭的年代里毛澤東又強調說:“團結,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戰爭的勝利是無從說起的。”(注3)等革命在全國取得勝利之后,毛澤東又說:“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 (注4)由此可知,毛澤東對團結問題的認識,一直和事業的成敗聯系在一起,認為團結則勝,不團結則敗,舍此別無出路。
(二)團結的前提是堅持正確的思想原則。
在這個問題上,《周易》在同人卦的卦辭中說:“同人與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實用六十四卦》認為:同人者,就是指既無私心,又能公正待人”的志同道合者。此卦辭的大意是說,如果能把生活在田野上的既無私心,又能公正待人的志同道合者都團結起來,并使這項工作亨通下去,在前進中即使遇到像大江大川攔住去路一樣的巨大困難,也會形成利于涉渡的形勢。但這種團結一定是建立在堅持正(貞)道原則的基礎上,就是說,團結的前提是正確的思想原則,這就是“利君子貞”的含意。
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說:“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 (注5)也就是說,要搞好團結,首先是堅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即堅持好正確的政治思想原則。
然而怎樣就能達到這個目的呢?《周易》中沒有指出,毛澤東則說:“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注6)。這里所說的斗爭,就是斗掉不正確的思想;這里所說的退讓,就是指喪失正確的思想原則。可見毛澤東認為,只有通過斗爭,才能實現堅持正確的思想原則,才能達到團結。在具體實踐中,毛澤東又概括出一個公式,叫作“團結—批評——團結”(注7)。
然而怎樣斗爭就能達到這個目的呢?這仍然是一個很有學問的大問題,也是很難駕馭的一個大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說:“一方面必須對錯誤思想進行嚴肅的斗爭,另一方面又必須充分地給犯錯誤的同志留有自己覺悟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過火的斗爭,顯然是不適當的。”(注8)在和國民黨頑固派的斗爭中,在當時為了能達到繼續團結它們參加抗日戰爭的目的,毛澤東提出“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原則,以這樣的原則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派,并使頑固派不敢輕易向我們進攻,不敢輕易向敵人妥協,不敢輕易進行大內戰”(注9),從而來達到和頑固派團結的目的。
總之,毛澤東解決在正確思想指導下達到團結的目的時,既解決了認識上的問題,也解決了達到團結的方式方法問題,這也正是毛澤東超過古人的獨到之處
(三)只有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才能達到團結群眾的目的。
《周易》在豫卦九四爻辭中說:“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這大意是說,歡樂的由來是讓人們得到了大有,能做到這一步,無疑大家就會把你當成朋友,而且和你團結的會像簪子把頭發簪在一起那樣親密無間。也就是說,人們所以能達到這樣的團結,問題的關鍵是讓人們得到了大有。說明實現團結的問題,必須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當大家得到利益時,大家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
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說:“鹽很貴,有時買不到。谷子秋冬便宜,春夏又貴的厲害。這些情形,立即影響到工農的生活,使工農生活不能改良。這不是影響到工農聯盟這一個基本的路線嗎?工農群眾如果對于他們的生活發生不滿意,這不是影響到我們的擴大紅軍,動員群眾參加革命戰爭的工作嗎?”(注l0) 也就是說,只有使工農在生活中得到實際利益,才能使工農群眾團結在革命黨人的周圍。
從以上所舉例子,說明要搞好團結,不僅要懂得團結的重要性,而且還必須堅持正確的思想原則,并在實踐中使人民得到實際利益。但在怎樣實現團結的問題上,毛澤東從理論到方法則提出了一系列古今中外都沒有過的新問題,這當然是《周易》無法相比的。
注:
(1)競鴻,吳華:《毛澤東生平實錄》第368;367頁,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第二版。
(2)競鴻,吳華:《毛擇東生平實錄》,第350頁,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第二版
(3)《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366頁,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二版。
(4)《毛澤樂選集》第五卷,第363頁,人民出版社出版,1977年4月北京第一版。
(5)《毛擇東選集》第三卷,第1095頁,人民出版社出版,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6)《毛澤東選集》筆二卷,第740頁,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二版。
(7)〈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69頁,人民出版社出版,1777年4月北京第一版。
(8)〈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323頁,人民出版社出版。1 952年7月北京第二版。
(9)《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744—74 5頁,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二版。
(10)《毛擇東選集》第一巷,弟114頁,人民出版社出版,19 52年7月北京第二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