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掛帥是以“德”掛帥,經濟中心是以“得”為中心。古老的歷史就是見證著它們的成敗:
夏朝末期官員腐敗,成湯在伊尹和仲虺輔助之下,提出“禁三風” ,即禁有位者:巫風、淫風、亂風,官員正氣上升。禁三風的禁令,用會意的符號刻在玉版上,被供奉起來,被收到《書》《伊訓》篇。禁三風是刻在三塊玉版上三個符號(每器只有一個符號),是我國第一部治國“寶典”——《連山》的三個符號。
憑《連山》“儆于有位”的巨大作用建立了商王朝,后開創了甲骨文。商朝后期“得風”日甚(《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商末追逐“得”、贊美“得”、崇拜“得”所形成的社會浪潮,把商末的上層,變成了貪欲成性,如狼似虎地不擇手段,巧取豪奪,一切為了“得”而奮斗,貪“得”無厭,暴露出商王朝上層人的猙獰。古公亶父及其家族,以“不得”的精神,喚來了其他小國的歸附。在武乙三年“命周公亶父賜以歧邑”(《竹書紀年》),得到了商王的肯定,取得合法身份。一個新型的根據地就在商王的眼皮底下誕生了。針對商王朝“得”風,提出“不得”的思想。以“德”代替了“得”,德則“不得”。古公亶父第一個在中國歷史上闡述“德”的真實含義,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德”論,周康王稱此文獻為《德》論,也稱《行為規范篇》,簡稱《為篇》!也有稱《龜藏》或曰《歸藏》。《連山》和《歸藏》兩部治國寶典的出現和實施,我們才有殷商和西周的歷史。
毛澤東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連山》、《歸藏》、《道德經》一再闡釋德的精髓。因此毛時代的“禮制”本質,就如《史記老子列傳》中: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老子說禮的最高原則就是:虛心、若愚。毛主席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還寫愚公移山。這都是開國者的理念。
王朝沒落時,就是得風盛行,縱欲時代,貪圖享樂,其實就是以經濟為中心,核心就是以錢為中心。夏商之敗亡,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結果。
今天美國以政治掛帥,到處以警察身份伸張正義,雖然滿屁股債,但世界多尊其為老大,何也?就是政治掛帥的結果。看看他們推動基督信仰和人權民主法制,就知道是抓經濟還是抓政治了。我們三十年來,政治不出頭,悶頭發大財,內傷了民心,外失和了兄弟,政治大佬還不斷拿政治打壓,搞得里外不是人。這就是德與得的區別。我們以為發展“得”了,“德”就自然來。事實是失去“德”了,發展“得”,沒有多少人感覺真幸福。因為人不是錢的奴婢,人是德的使者。這才是真的人性。得的發展與獸性何異呢?
因此我們的治國理念,是該調整了,從得再回到德,這是出路!其實就是回到毛澤東立的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是回到連山、歸藏、道德經老祖宗的精魂中去。不要再以錢為中心了,要以德為統帥。古代是辨別明君與昏君的依據,今天是判別政黨、國家是正義和邪惡的標志。
夏桀以得為中心,商湯以禁三風之德為中心,桀敗湯勝。商紂以得為中心,古公亶父以德為中心,商敗周興。蔣介石時代,延安以德為中心,南京以得為中心,延勝南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