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理論只能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工具,并不代表平民利益
劉仰在他的《世界倒退至中國的“戰國時代”》一文中說:“孔子實際上處于貴族社會向平民社會的過渡階段。他希望恢復貴族社會的秩序不假,所謂“克己復禮”。但他同樣也具有廣大的平民胸懷,所謂‘仁’,所謂‘有教無類’。孔子的教育內容中,殘留了古代貴族教育的成分,既學文也學武。但是,孔子同樣看到,即使是平民社會,也同樣需要一種穩定的社會秩序,而這種平民社會秩序的建立,更主要地應該靠‘文’,而不是靠‘武’。因此,在戰國時代平民化戰爭極端嚴酷的形勢下,孔子的理論沒有多少市場,因為他對獲得戰爭勝利幫助不大。孔子的理論一方面繼承了貴族時代價值觀中高雅的成分,另一方面也兼顧了平民社會的廣泛要求,因此,在嚴酷的戰國時代結束后,他才真正被社會廣泛接受。其典型特征是,貴族文化中的高雅被保留,貴族的尚武精神被淡化;平民的廣泛需求和權利被重視,平民的教育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事實上,平民社會如果都是劉邦那樣的無賴占據社會管理地位,這樣的平民社會并不值得欣賞。”
其實孔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鞏固當時的奴隸主貴族政權在努力,他的“所謂‘仁’,所謂‘有教無類’”等思想,都是根據時代的新精神,來幫助奴隸主鞏固政權所需要,是方法問題,是統治的技巧問題,不是立場的轉變,更不是為了使“平民的廣泛需求和權利被重視”的表現。下面就根據劉仰的觀點談幾個問題:
1,劉仰說:“平民社會,也同樣需要一種穩定的社會秩序”,這話說的不錯,但“平民社會”在未建起之前,就大談“穩定的社會秩序”,那“平民社會”又怎樣能建起?劉仰又說了:“而這種平民社會秩序的建立,更主要地應該靠‘文’,而不是靠‘武’。”可靠“文”建不起來,因為貴族不會主動放權而退出歷史舞臺,你不打,它一不倒。所以在這時反對用“武”,實際只能是鞏固貴族統治是真,建立平民社會秩序是騙。就如現在的資改派,他們制造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并因此引起社會的極大不安定,這時富人急需要有一種和諧的社會秩序,窮人也同樣需要有一種和諧的社會秩序,但如果在這時只講和諧,不解決兩極分化問題,和諧對人民不但成了空話,而且成了只準富人欺壓窮人的武器,因為窮人這時對富人所制造的不和諧行為少有不滿,就會把這不滿說成是破壞和諧的行為,甚至依此治你的罪,由此看來,這種和諧,就成了資改派鞏固既得利益,而對廣大人民失權的反抗進行鎮壓才是目的。所以說,平民社會未建起之前,孔子想要建“一種穩定的社會秩序”,實際也就成了鞏固貴族對平民壓迫的這種秩序是真,建立平民社會是騙。成了只準貴族對平民壓迫和鎮壓,還不準平民起來鬧革命的理論武器和技巧。
2,劉仰說:“平民社會如果都是劉邦那樣的無賴占據社會管理地位,這樣的平民社會并不值得欣賞。”這話正是儒家堅持血統論觀點看問題的結果。血統論認定只有貴族做出的事才高雅,而且是祖傳,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血統論把人們分為三六九等:一部分天生卑賤,而另一部分人一生下來就享有特權。”血統論成了門閥權貴維護特權的強有力工具。在這個基礎上建起的孔子的儒家思想,他們再怎樣為平民說話,都是一種偽裝,歸根也只能是空話和欺騙。因為用血統觀點看問題,平民做出的事再好,在他們眼里總是不順眼。就如對劉邦,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對歷史的功績與后來各朝代相比都毫不遜色,但就因為劉邦是平民出身,所以就“不值得欣賞。”再以共產黨為例,當打得天下后,功臣們的社會地位高了,這一事實立刻使他們的子弟接受了血統論思想,所以在文革初期,還在劉、鄧主持文革工作時,高干子弟們一窩蜂似地都高喊起了“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口號,實際這正是孔子思想中繼承貴族“高雅”行為對新一代的毒害,所以毛澤東為建立真正平民社會,在文革中掀起了批孔熱潮。毛澤東走后,走資派重新上臺后,翻了這個案,致使他們的子女都一步登天,這就是被現在百姓們稱之“太子黨”的來源,但同時,共產黨也再不被大家公認為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了,正是這點的不同,所以毛澤東批孔,資改派倡孔。由此也說明,歡迎孔子思想的只能是貴族而不是平民,原因就是因為孔子思想只能是代表貴族們的思想,而不會代表平民的思想。
3,劉仰說:“在戰國時代平民化戰爭極端嚴酷的形勢下,孔子的理論沒有多少市場,因為他對獲得戰爭勝利幫助不大。”“因此,在嚴酷的戰國時代結束后,他才真正被社會廣泛接受。”其實這個問題的實質,不在戰爭的表面現象,而在戰爭的階級內容。因為當時的戰爭,正是封建勢力和奴隸主勢力大搏斗大決戰的表現,而孔子的思想和行為則都是在為穩定、鞏固或重建奴隸主貴族對奴隸統治的舊秩序在奔跑,所以不會受到新興的封建勢力的歡迎,這才是造成他的思想在當時沒有多少市場的真正原因。當戰國結束了,封建勢力大獲全勝,但同時封建勢力需要鞏固自己的統治,因為這個統治和奴隸主對奴隸的統治相比,都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統治,所以他們這時選準了孔子的思想。也如現在的資改派,當它們完成兩極分化的任務后,為了實行它們對多數人的統治,同樣也開始倡導孔子思想,這是出于同一個道理的。
根據以上所舉,孔子的理論只能是作為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工具,它不會真正代表平民利益。但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又是歷史發展必不可少的階段。作為歷史發展階段來說,這階段同樣須要建立一種秩序,沒有秩序的人類,人就會仍停留在野獸階段,正因為人類在這個發展階段能建起一個良好的秩序,才使人類社會有了古代的文明。在這個古代文明的創建中,中國是世界上走在前邊的國家之一,從這個角度講,孔子的功不可沒,至于他的理論中的有關平民的內容,并不是“他同樣也具有廣大的平民胸懷”的表現,而是作為少數人對多數人實行統治的技巧提出的,實際對廣大平民百姓來說,只能是欺騙,正因如此,所以毛澤東說:“儒術,偽耳”!
今天我們要真想建一個平民的天下,就必須揭穿孔子理論的這種虛偽性和欺騙性。一切認為儒家思想對今天仍有進步作用的人,實際就是為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在招魂,是繼續借用孔子的欺騙辦法來鞏固這少數人對多數人統治的表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