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不懂中國文化
農(nóng)奴戟:
柏楊死了,精英們如喪拷考妣,紛紛借題發(fā)揮,大罵這次保衛(wèi)奧運圣火,反擊西方陰謀的四月愛國主義熱潮.<中國青年報>甚至借廣州石百萬人民歡慶奧運會火炬?zhèn)鬟f的衛(wèi)生問題,借題發(fā)揮,小題大做,專門指手劃腳的發(fā)了一篇社論<不要借愛國主義暴露中國人的丑陋>,也是秉承了"柏楊精神".(另外撰文評述)
根據(jù)列寧"兩種民族文化"學說,每個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兩種文化,即精華與糟粕、進步與落后、統(tǒng)治階級與人民大眾的兩種文化。中國如此、任何國家都如此。柏楊及其追隨者,只不過是對于中國現(xiàn)實的不滿,對于個人境域之激憤而遷怒于整個中華民族的人民,徹底地、不分青紅皂白地否認整個中華民族文化,打擊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并且借助美國、西方講壇和媒體進行傳播----他們才是最“丑陋的中國人”!
我們的確需要不時觀照現(xiàn)實、反思歷史,揭露我們的弊病。但是,必須建立在尊重歷史、客觀科學的態(tài)度上,必須如同魯迅一樣,對于中國,一方面“橫眉冷隊千夫(統(tǒng)治階級)指”,一方面“俯首甘為孺子(青年、老百姓)牛”,不能如同柏楊以及中國精英那樣,自居于人民群眾之上,自外于中華民族之外,自詡為“眾人皆醉吾獨醒”的高等華人或者“亞西方人”。柏楊們真的懂得中華文化嗎?
-----
趙州茶:柏楊不懂中國文化
柏楊先生逝世了。本應為逝者諱的。但是這里只想探討一些文化問題,所以應該不算是對柏楊先生不敬吧。用意也是希望對中國文化有個更清楚一點的認識。想必跟柏楊先生的追求不悖吧。
關于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柏楊先生說了一些他的看法。但是他不懂真正的中國文化。他對中國文化的批判,很有誤導作用。柏楊被很多人追捧,更證明了中國人對自身文化的誤讀。這種誤讀,對中國的發(fā)展沒有好處。
柏楊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很歪曲。他把中國文化定位為“醬缸”文化,就是他在以自己對中國文化歪曲而粗淺的認識誤導中國人。柏楊拉拉雜雜的說了那些中國人的陋習,可那都是些市井陋習,臟亂差、大嗓門、不團結,還有就象纏足之類,這些東西,能代表中國文化嗎?
中國人是丑陋,可是不應該因此把中國文化都打倒啊。你說中國文化是醬缸,等于你一棍子把中國文化都打死了,是很不公平而且顯得您自己也對中國文化很不了解的啊。
中國人丑陋,那是近一百多年的事。唐宋元明一直到清朝中葉,中國人作為整體都是文明的。只要真正的文化精神彰顯,一個民族就是文明的。18世紀的時候,歐洲人還熱中學中國文化,興起“中國熱”呢。不能只短視地看到這一百年,就否定全部啊。
中國人的丑陋,正是中國人自己喪失了真正的文化精神的結果。柏楊先生不因此怪中國人,來怪中國文化,說明先生您不懂中國文化呀。
中國人沒有了“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沒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沒有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那中國人不淪落為臟亂差,那倒就奇怪了。是到了清朝末期,才有了把衣服晾在炮筒子上的軍隊,才有了吸食鴉片為樂的國民,這些沒有了靈魂的表現(xiàn),正是丟失了中國文化精神的結果,不能怪中國文化啊。
柏楊先生批判的臟亂差這些陋習,到今天有沒有多少真的改進?是有一點改進,但跟柏楊先生的批判應該沒有太大的關系。
文化是一個民族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在以世界矚目的速度前進著,就證明中國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國人又能開始慢慢回歸文明,就證明了中國文化自身的反省能力。這不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優(yōu)點是什么?而這也正否定了極端否定中國文化的柏楊先生們的看法呀。
中國人應該認識到中國文化的精華所在并努力地發(fā)揚,而不是還在哀嘆自己的文化是醬缸而要全盤否定啊。批判國人的陋習的用心是好的,卻不必硬拉扯著把中國文化都綁架了的.
當年,柏楊回答陋習難以改進的問題時說:“是文化的原因,因為文化改變太難了!”實際上,是因為他沒有說到文化的本質。把脈不準,開藥有什么實際的效果呢?
柏楊說,孔丘之后,沒有出一個思想家!這是多么不公正的評價。這話意思,好象中國只有孔子一個人。中國幾千年的文明,豈是一個人的力量能創(chuàng)造的?中國的思想家,不是只有所謂的儒家啊。老莊不是思想家嗎?禪宗祖師的智慧,六祖惠能的智慧,不比孔子嗎?北宋王安石當年張方平有一段對話。王安石說:“孔子去世百余年而有孟子,其后絕而無人。”張方平:“豈無人耶?亦有過于孔孟者也。儒門淡薄,收拾不住,皆歸于釋氏矣。”當時眾人嘆服張方平的見解。有沒有名氣是一回事,是不是思想家,是另一回事啊。 既然是文化學者,就應該懂得中國文化的基本脈絡才對。可是柏楊先生的話卻離基本水準都差不少呢。柏楊先生說這話,好象孔子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實際上,中國幾千年,有多少時候是用的孔子思想呢?孔子思想到底是什么呢?儒家思想又是指什么呢?這些問題都沒有弄清楚就開始批判中國文化,是不公正的啊。
《丑陋的中國人》一書中,引用了《淮南子》中兩則故事:
其一:
人有嫁其女而教之者,曰:“爾為善,善人疾之。”“然則當為不善乎?”曰:“善尚不可為,而況不善乎?”
其二:
趙母嫁女,女臨去,教之曰:“慎勿為好。”女曰:“不為好,可為惡耶?”母曰:“好尚不可為,其況惡乎?”
柏楊說,他沒有看懂,還說“聽了比沒有聽還糊涂”。還說,誰懂這故事的意思,他輸錢。
到這里終于可以知道,為什么柏楊不懂中國文化了。而他自己不懂還想當然以為別人都不懂,更是有些自以為是的嫌疑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