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戰略需要根本性調整
蔡厲 2006-07-04
自上世紀17、18世紀以來,西方掀起了一場為開放為傳統所禁閉的個人自由辯護的思想運動。所謂的禁閉個人自由,也就是禁閉個人的欲望。直白地說,傳統——全世界的傳統——都是倡導否定克制個人欲望的,認為個人過多放縱自己的欲望的行為,將危害整個社會群體。這種理念在歐洲和印度均最終演變成極端的禁欲主義。要而言之,傳統的社會秩序是建立在否定個人欲望和私利行為的基礎之上的,而否定個人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是基于個人追逐私利滿足自己的欲望的行為將危害社會的整體利益的判斷的。但是,這場肇始于歐洲的自由主義運動卻試圖為個人“欲望”正名,為個人追求私利的行為辯護。企圖以追求私利的個人為基礎建立嶄新的社會秩序,這就是所謂的“現代社會”、“自由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要為個人放縱自己欲望、追求私利的行為提供合理性、合法性,首先必須打消傳統觀念中個人私利危害社會整體的觀念和信念。這個艱巨任務的“出色”完成者是荷蘭的孟德維爾。18世紀初他在《蜜蜂的寓言》中明確地宣揚和傳統截然相反的觀點:個人惡德可以增加社會福利。盡管開始孟德維爾的離經叛道引來了諸多嘲諷和批評,但是,他的“個人私利促進社會福利”的觀點卻引來了更多的思想精英的追捧,并逐漸形成社會的主流觀點。包括:休莫、洛克以及亞當斯密。到亞當斯密這里,“個人私利促進社會福利”已經成了一個無須爭辯的東西,他努力以此為邏輯基礎,系統地構造出了一種社會秩序,這就是“市場經濟”社會。一門嶄新的學問也就這樣誕生了,這就是經濟學。
開放個人欲望、鼓勵個人追逐私利的兩個必然效果就是:1、財富(經濟)的增長,2、科學技術的發展。欲望是靠財富來滿足的,而財富是靠科學技術來創造的。也就是說個人自由是需要經濟增長和科學技術來保障的,那么個人自由也就最終表現為經濟增長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自由主義成為西方社會主流觀念以來,已經逐漸演化成一種統治性的意識形態,在這種意識形態中,個人欲望的存在是天經地義的合理的,人的努力地從大自然中攫取滿足個人欲望的行為也是天經地義的,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都被賦予了無上的崇高的價值。同時,該意識形態還認為,這種“現代化的”、“自由的”、“資本主義”的社會將是人類的終極社會秩序,而且這個終極包括兩個維度:時間上的,和區域上的。在時間上,人類社會將永遠處于這種社會,而在區域上,地球上的所有人們也必然地都將進入現代化社會。蘇聯的解體后,有膚淺的人宣稱歷史將終結性地進入自由主義。
中國改革開放后,也逐漸為這種意識形態所籠罩,譬如,有人曾“不無責任感”地“憂國憂民地驚呼:中國再不發展經濟,再不發展科學就會面臨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呵呵。在這種意識形態下,中國的價值觀這幾年發生了一些“現代化”的變化。攫取財富被賦予了無上的價值,而攫取財富的手段則五花八門和無關緊要。人們都在拼命地把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兌換成物質財富:權力、姿色、力氣等等。腐敗嚴重和賣淫猖狂都是同一根源。在政府方面則形成所謂的“GDP崇拜”等以所謂的經濟發展為導向的價值判斷。中國的問題也激起了前階段人們的對改革的反思。但是,這個反思卻依然地停留在膚淺的表面,實際上,參與這個反思的人們,即使那些自以為頭腦冷靜的明智也是同樣地籠罩在那個“自由主義”、“現代化的”的意識形態中。
以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為引擎的放縱個人欲望的自由的現代社會真的是人類的終極狀態嗎?答案是否定的。關于對自由主義的批評,自自由主義孕育和產生以來就沒有停止過。這些批評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著眼于社會秩序層面;一方面是著眼于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層面。在社會秩序層面的批評認為以追逐私利的個人為基礎的社會秩序是不公平的、存在剝削的和不穩定的。而著眼于自然環境方面的批評則認為人類的經濟行為已經嚴重地破壞了大自然,破壞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社會秩序層面的批評是軟性的,而自然環境層面的批評則是硬性的。因為如果單純地是社會秩序的不穩定和不協調,我們可以改進。但是如果我們的生態如果真的被破壞到逾越了一個無法補救的臨界點,那么,整個人類也只有靜靜的死去了。
在現代化的意識形態下,是強調征服自然的,改造自然的,從自然中攫取財富的,而且還愚蠢地假設,征服一個自然的局部、改造一個自然的局部、從自然的一個局部中攫取不會影響另外的局部。自然固然是存在不適宜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局部,因為自然不是為人類而存在。但是,人類還是從自然中誕生了,這個事情本身說明,自然中存在適宜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局部存在。但是,欲望無限的人類,卻在夢想著把自然的全部都變得適宜于人類。于是在攫取財富的驅動下,以科學技術為工具,對自然的一些局部進行不停地征服,改造和攫取。而這些征服改造和攫取正在慢慢地破壞掉那些適宜人類生存的局部。譬如我們的水和空氣均被污染,我們氣候在變暖,我們的生物同伴在加速減少。從這個意義上將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是屠殺人類母親-----大自然的劊子手!那么以經濟發展和科學進步為導向的現代文明也可以說是屠殺自然的文明。
在人類傳統文明中,有兩個文明是強烈倡導善待自然的,而且在這兩個文明中都未演化出,也不可能演化出以經濟增長和科學發展為榮的現代化社會。這就是中國和印度,尤其以印度為甚,中國講“天人合一”,而印度講“梵我合一”,這里的天和梵都是指大自然,盡管抽象程度不同。顯然,相對于以屠殺自然為榮的肇始于西方的自由主義,中國的和印度的善待自然的傳統觀念有著更深層次的合理性,或者按現在流行的說法,蘊涵著更深刻的“價值理性”。
傳統是社會的基因,它象生理中的基因一樣,包含著一些人類發展演進歷程中的有用信息。正象我們不能破解生理基因中所蘊涵的信息一樣,我們現在也不能完全破解我們傳統中所蘊涵的信息。任何一種傳統都必定隱藏著一種支撐它合理存在的信息。在沒有理解這些信息之前就自作聰明地說傳統是愚昧的、非理性的的行為是膚淺的,也必然將為自己的膚淺付出代價。而自17、18世紀以來的興起的無端否定傳統的自由主義就是這么一種膚淺的行為。膚淺的人類也必將為輕信這些膚淺的所謂的“思想家”而付出代價。
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后起之秀和追隨者,應該徹底清醒一下了。你所孜孜以求的東西不是天堂,恰恰相反,是地獄!
Email:[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