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成孔慶東文章觀點:“中國人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感天動地的精神,是跟西方人學的嗎?中華民族這種精神一是來自于悠久的古代文化傳統(tǒng),二是來自于革命傳統(tǒng),來自于社會主義傳統(tǒng)。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儒家思想;一個就是“俠”,俠義的俠。儒和俠是中華文明的兩大支柱。儒和俠天然的具有共通性,他們的區(qū)別在上層和下層之間。儒家集團是精英集團,廣大老百姓靠俠義。俠義精神是來源于人性。人本身具有俠的能力和俠的需求。俠的繁體字是“夾”,是一個大人帶著兩個小人,俠本來的意思就是幫助同類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它不是中國人固有的,各國各民族人民都會有。俠義精神在中國格外發(fā)達,因為中國的文明成熟早,對俠的需求產(chǎn)生的也早,后來它就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這個文化的宗旨之一在于,不依靠政府,不依靠統(tǒng)治者。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相信正義就在我心中。中國古代社會的穩(wěn)定需要俠的存在,社會上存在大量的俠,這些俠自己出來打抱不平。在中國古代社會,除了靠俠以外,還要靠民間的知識分子,過去叫紳士。
“仁義禮智信”作為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恰好都能夠被俠文化所吸收,能夠跟俠文化結(jié)合起來,所以中華文明它才既穩(wěn)定,又能夠及時變化。儒家文化的核心首先是一個“仁”字, “仁”不是西方講的愛。仁的起源比愛要博大得多。愛在中國古代不是一個正面的詞,愛一個東西就好像是一種貪戀,是一種貪取,是一種私心的表現(xiàn),而仁是博大、公正的。中國古代夫妻之間不講愛,而是講恩愛,這個恩愛,是一種憐惜,其重點在于“恩”。在今天大講人性論的時代,各種媒體上充斥著“人性”。往往是只強調(diào)人性的低層次的部分。仁作為一種人性,是高層次的東西,人本來是有的,有了這個仁,把它發(fā)揮出來,就變成了義,就是俠義的義。我們都可以做到犧牲自己的一點時間、精力去幫助別人。為了能夠更好的做仁義之事,所以待人要講禮,處世要講智,做事情要講誠信。武跟俠沒有必然聯(lián)系,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俠,你在你的生活中、工作中都可以行俠仗義。為什么武跟俠能夠結(jié)合起來了呢?是因為武能夠提高行俠仗義的能力,所以武俠是“以武行俠”。行俠不一定要有武,有武更好。
今天美國霸權(quán)主義橫行,中國的這一套仁義道德行不通了,于是就有人宣揚基督教。基督教可以救這個世界嗎?摩羅先生指出,基督教從來就是戰(zhàn)爭,基督教就是戰(zhàn)爭的罪魁禍首,它從來就是帝國主義侵略的先手。當然基督教本來不是這樣的,基督教本來挺不錯的,自從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后才這樣的。西方人的上帝已經(jīng)死了,但教會還存在,那他們每天抬著上帝的尸體干什么呢?老百姓遇到很多社會問題,需要心理上的寄托,就糊里糊涂的找到基督教了。基督教所作的工作就相當于我們過去黨委書記、團委書記所作的工作。我們應(yīng)該反思自身問題,要恢復俠義精神,恢復仁義道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概括提醒國人:
一, 儒俠精神源于人的本性。
二, 仁義禮智信是我們文化的精華。
三, 不要對舶來的普世價值盲目崇拜,不要迷信死了上帝的基督教。
四, 呼吁黨團書記們和當代的儒俠重新?lián)撈鹑鍌b精神復興重任。
附:烏有之鄉(xiāng)第一文豪北大醉俠——孔慶東簡介
孔慶東,男,1964年9月22日出生于哈爾濱,祖籍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尤其對魯迅頗有研究。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在孔氏家譜中屬大宗戶。人稱“北大醉俠”。
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后師從于北大中文系的兩位名師:是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現(xiàn)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現(xiàn)當代小說戲劇研究和通俗文學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評。曾經(jīng)在韓國最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學任教2年。著有《47樓207》、《空山瘋語》、《黑色的孤獨》、《口號萬歲》、《獨立韓秋》、《匹馬西風》、《誰主沉浮》、《青樓文化》、《超越雅俗》、《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笑書神俠》、《四十不壞》、《千夫所指》、《生活的勇氣》、《膾炙英雄》等文集、選集。近年在多家電臺電視臺和多所大專院校設(shè)壇講授金庸武俠小說,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金庸和魯迅。并出版《正說魯迅》。
海內(nèi)人文學術(shù)第一博客:http://blog.sina.com.cn/kongqd
東博書院自編發(fā)表書目:
高考作文速成訓練:接力出版社1994。
青樓文化: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1995,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
議論文論據(jù)小詞典:接力出版社1996
超越雅俗——抗戰(zhàn)時期的通俗小說: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誰主沉浮——1921年的文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連城訣》評點: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8(與嚴家炎合評)
47樓207——北大醉俠的浪漫宣言: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初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3再版。
中國淪陷區(qū)文學大系·通俗小說卷: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審視中學語文教育: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與摩羅余杰合編)
程小青代表作:華夏出版社1999
空山瘋語: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
自己的園地——關(guān)于周作人: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初版,2007再版(與程光煒等合著)
井底飛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獨立韓秋:京華出版社2002(因故絕版)
酒徒——王安憶小說選:江蘇文藝出版社2003(與張祎林合選)
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初版(合著)
黑色的孤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3
金庸評傳: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
口號萬歲:華齡出版社2004
醉眼看金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合著)
四十不壞:華文出版社2005
偉大的二重性格——解讀魯迅經(jīng)典:花山出版社2005
20世紀中國通俗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與范伯群湯哲聲合著)
匹馬西風:新世界出版社2006
47樓萬歲——孔慶東精選集:知識出版社2006
笑書神俠:中國海關(guān)出版社2006
千夫所指:中國長安出版社2006(博客一集)
江湖·俠客·情——走進金庸的《笑傲江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正說魯迅:中國海關(guān)出版社2007
孔慶東評點魯迅小說: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
孔慶東品讀金庸俠語: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溫柔的嘹亮——北大醉俠演講錄: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作文應(yīng)該這樣寫: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合著)2007
生活的勇氣:中國長安出版社2007(博客二集)
古龍一百句: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與龐書緯合著)
孔慶東文集:重慶出版集團2008(1-13卷)
膾炙英雄:中國長安出版社2009(博客三集)
撕開的黎明: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
摸不著門: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
千杯不醉:重慶出版集團2009
烏有之鄉(xiāng)電子雜志收文目錄:
孔慶東:解讀——魯迅《孤獨者》
孔慶東:我最早的老師
孔慶東:魯迅的痛苦
孔慶東:兩會代表作秀忙,咱們讀書吃點糖
孔慶東:中國傳統(tǒng)的“仁”“俠”精神不能丟
孔慶東:評析毛澤東文藝思想
2004年9月9日 —— 2009年9月23日 在烏有之鄉(xiāng)合計發(fā)文132篇。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