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線春節檔正式開啟以前,幾乎很少有人預料到一部動漫能領跑整個檔期,并創下多個票房記錄。除去好萊塢大片式的特效和編劇手法,對傳統神話人物的改寫也成為輿論關注《哪吒2》的一個焦點。
對于一部分熟悉1979年版本《哪吒鬧海》的觀眾來說,今天的改寫是顛覆性乃至帶有冒犯性的。因為它將一個以反抗封建父權制家庭而著稱的神話人物,改寫為一個為家族利益而進行社會搏斗的“孝子”。然而,對此真正表達反感的觀眾好像并不占多數。
人們似乎相信了來自影片的一個新觀念:
反對不合理的社會規則與順應原生家庭中長輩的要求是不矛盾的。一個認識到社會不公的年輕人,不需要忤逆ta的父母,也可以按自己的意志來改造社會。甚至,按照影片所傳達的觀念,傳統的家庭結構可以成為我們這一代變革社會的牢固后臺。
尤其在今天,開明的家長不需要被反對。父母可以做到無條件地支持和包容自己的孩子。家庭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同盟軍,而不是敵人。
我們幾乎不需要做太多的電影文本分析,就能接收到上面這些信息。這不光是由于影片的表達足夠通俗而淺顯,也由于影片外那種試圖自行成為例證的輿論宣傳。隨著票房節節升高,有關導演家庭經歷的文案在互聯網的各個角落得到傳播。有些文章標題顯得特別浮夸,但我們也用不著質疑它的真實性,例如《導演餃子啃老3年,靠媽媽1000元退休金生活,40歲終于逆天改命》。
這種宣傳無疑仍然屬于成功學的范疇,但相比于以往的敘事,它強調家庭為下一代做出犧牲的責任,并且認為家庭是年輕人能夠獲得事業成功的基礎,至于個人的忍耐和在某一個領域持續的付出,那是家長為子女提供足夠保障下的產物。也就是說,孩子對家庭的依附是必要的,這種依附關系甚至可以持續到40歲。
于是,當人們相信《哪吒2》中的“父慈子孝”以及母親的獻身,必然來自于那位80后導演餃子自己的親身經歷時,導演本人與影片中的超級英雄也合二為一,成為一個可以被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男性所效仿的人生范本。
當然,商業電影的屬性從來是為目標觀眾提供一個做夢的機會。觀眾希望現實如此發生,但現實如電影一般發生并不可能。因而,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幾乎總是為現實矛盾提供了一種虛幻的潛在解決方案,并使人們信以為真。一個好的輿論宣傳也是如此。有時,電影就是宣傳。
但如果我們戳破那層窗戶紙,其實很容易看到,尤其在經濟蕭條和失業率攀升的背景下,問題不是年輕人能選擇什么樣的應對方式。而是除去家庭,原子化的個體別無選擇。影片其實是為兩代人提供了一個范本,以渡過當下的經濟危機。它既承認子女的難處,也承認家長的付出角色。因而,兩方都可能會感到滿意。作為一種對時代集體情緒的疏導,它當然是成功的。
但是,當我們把討論的重點放在這些層面上,我們就忘了為什么社會安全網沒有提供必要的支持,反而在節骨眼上走向瓦解,使得年輕人在失業潮下缺乏抗風險的能力,以至于他們需要靠“家里蹲”和“啃老”,依靠父母微薄的退休金來過活。
我們也忘了,對于畢業的年輕人來說,當他們在疫情后走出學校,遭遇社會挫折,他們等待有一種叛逆精神能夠拯救自己,但中間組織十分匱乏,在他們的身邊并不存在。而這種壓抑是系統性的。
另一個問題是,傳統的家庭倫理與反抗社會規則的變革現代性其實并不適配。家長為了求穩,要求子女通過“考公”“考編”來謀求金飯碗,這就是許多家庭對子女提供托底時所作出的要求。年輕人希望擺脫父母和社會所提供的既定軌道,但是同時希望繼續獲得父母的支持。這樣的愿望在影片中確實得到了呈現。但它呼喚的也不過是一種開明家長制。我們看不到改寫社會規則的行動空間。
當然,子女對于上一輩的依附其實早就發生了。“掏空六個錢包買一套房”“姥姥進城幫忙帶孫子”,曾經是十分常見的媒體選題。最終,我們收獲了一個惡果:在追求資本現代化的進程中,家庭不斷被迫承擔和吸納更多的職能,以至于現在年輕人再也不愿意結婚和生育了。隨著人口結構走向老齡化和少子化,我們真的相信“回歸家庭”就可以解決棘手的問題嗎?誰又是這種保守主義方案的犧牲品呢?
這還只是保守主義回潮所導致的諸多惡果之一。當我們將傳統家庭倫理打造為一種美德,要求父母不惜犧牲生活品質,也要資助子女在社會上取得成功,它無疑滋生出另一種現象,那就是門閥壟斷與裙帶式的政治和經濟關系。父母通過調動家庭資源和親屬網絡,來為自己的子女或其他親人謀取利益,使社會各個領域滋生腐敗、投機和勾結行為。我們今天是否已經對這些現象習以為常了?
因而,回到影片,我們必須要說,希冀于讓傳統家庭獲得革命純潔性,從而不與社會“同流合污”,這幾乎是天方夜譚。實際上,作為一個出身官僚家庭的孩子,哪吒所享有的家庭特權就是社會結構性不公的原因之一。這也是為什么79版哪吒必須著重凸顯哪吒與其父母的決裂。
也不要忘了,“父慈子孝”本身就是一種建基于特權的家庭能力,而不是抽象的倫理規范。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個背井離鄉的農民工時刻待在父母身邊“盡孝”,也不可能要求一個老農民用每月幾百塊的養老金來供養自己的子女。
如果說《哪吒2》確實擊中了我們今天的什么時代情緒,那么它也只會再次證明:即便我們將一個反叛階級社會的人物成功改造為一個中產階級的孩子,ta也仍然不會獲得自由。而對社會的變革必須包含對家庭關系和日常倫理的革命,否則我們的社會就不可能有任何改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