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
10 月12日晚,叁零柒茶座群票友們開展了一項“七嘴八舌”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一張對隱蔽服務行業(yè)提供給從業(yè)者應對客戶無理要求的話術(shù)培訓材料(見上圖),這種材料揭開了隱蔽服務從業(yè)者的工作困境,同樣的,它所涉及的場景與它紙面?zhèn)鞑サ男问綆砹朔浅C黠@的反差:這種場合竟然需要這種形式化的培訓?這里的反差成為了我們認識到社會變化的契機,我們意識到現(xiàn)實可能與過去的認知或者說我們自我觀念的不一致。所以對于該材料的思考是有必要并且值得去記錄的。
文|叁零柒茶座
01
讀書讀傻了,不會圓滑?
拍馬屁很重要#獻殷勤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學會凡事?lián)Q位思考
諸如此類的話術(shù)培訓,實際上反映了商販與消費者的利益拉扯,這對客戶至上的服務業(yè)業(yè)態(tài)來說肯定算得上一種情感勞動。但為什么需要為這種拉扯場合去提供培訓呢?首先要思考的是,這種話術(shù)培訓長期存在嗎?如果存在,過去的培訓形式是怎么樣的?
錫釘認為:
過去普遍存在這種培訓,不過更多的形式是以言傳身教,老師傅帶小徒弟。這種言傳身教到材料宣讀的變化,是對從業(yè)者流動性大的反映。各類場所、機構(gòu)為了降低培訓成本,開始總結(jié)更基礎的培訓內(nèi)容,以材料的形式下發(fā)給能通過文字想象適用場景并且應用到具體問題當中。一方面,這種模式對新手從業(yè)者的學習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另一方面,我們回到培訓的內(nèi)容當中去,如此簡單的問答都需要逐字逐句地提供模范答案,這實在是對新手從業(yè)者的(社交)應對能力給出了較低的評價。
超強的學習能力和較低的(社交)應對能力可以同時存在嗎?這讓編輯部里的諸位想起了當下許多企業(yè)中層管理對職場菜鳥的批評。有些批評甚至到了厭青的地步,認為年青人是一群只會讀書的書呆子。不過他們也會圓滑地把對年輕人的厭惡隱藏在了對教育方案的批評中去了。
編輯部的“喵了個咪”提出了另一個觀點:
當下的我們的確處在一個不如之前那么會變通的社會中了。原本的地域性市集、小商戶商業(yè)模式被線上平臺和大型商業(yè)體替代,這些壟斷的控制者并沒有為我們提供變通的選擇,同時,我們和父輩母輩比起來,在生活中相對更缺乏了“面對面”這樣的人際博弈場景,沒有充足“練習”的機會,自然造成了特定的社交技能上的不“擅長”。這種環(huán)境當然會影響人,這才應當是普通人還價議價能力的衰退的首要原因。
02
左派應該學會“圓滑”嗎?
那么,走向那種高級別的“社交能力”、“情商”、“圓滑”、“中譯中能力”仍舊是有必要的嗎?我們是否應該對這種環(huán)境妥協(xié),做一個接受安排,單純的、“不貪占小便宜”的人。還是選擇做一個游刃有余的人呢?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已經(jīng)警示過我們了,做一個“正直”的人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也有許多聲音不斷告訴年青人:“你當圓滑一些”。難道圓滑就不需要付出相應成本嗎?還是說每一個人都能捏著鼻子、蒙著眼鏡忽略時代的變化,緊跟前人的路呢?
左派視角上看,這個事情應當怎么處理呢?
丸久須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
我給朋友推薦過一本《手冊》,朋友很喜歡,“這本書教會我怎么和人打交道,怎么安慰人”。這個例子說明,與人相處確實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從實踐上來說,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成本,好像是躲不掉的。
編輯部的喵了個咪敲了敲編輯部的聊天版,強調(diào)說:
社交能力并不等同與圓滑。我們可以姑且把“圓滑”理解成一種刻舟求劍般的應對策略。我們通常在一些中年人口中聽到這個詞語,這種圓滑實際上可能是他們不想具體說明的話術(shù),也可能是他們引以為傲的策略經(jīng)驗。這種道可道非常道的指引會讓我們陷入更大的內(nèi)耗。我們會覺得我們的能力亟待提升,甚至自己為自己打上了“叛逆”、“超俗”的標簽,玩“文化大拒絕”。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應該是帶有“時代性”的切入的思考。我們對具體社交策略的思考,是離不開我們的利益出發(fā)以及當時特定的環(huán)境的。不能讓這些家長制、父權(quán)制殘留篡奪了我們的話語和思考的空間。我們需要的是平等的探討,而不是用過去壓倒未來的指導。指望開明上位者,很難;再造“友誼”共同體,可行!
丸久須繼續(xù)評價:
我覺得這個點和弗雷勒說的很像。圓滑的要求往往是上一代人自下而上灌輸下來的,大家當然需要社交能力,也需要在很具體的問題上獲得建議。但是一般上一代人要求你圓滑的時候,不會認真考慮你的處境。
換句話講,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面對面的提問式的溝通與討論是完全必要的。這種做法需要給出建議的那個人付出更多精力。
回到那個“圓滑”的問題,編輯部的空空對圓滑有著更為清醒的批評:
說它本身作為一種社會習慣,很多時候的主張不過是導向自我保存的實用主義。實際上它是非常低效,會讓人不斷退讓妥協(xié)。如果你決心變的圓滑,你根本不存在那個被不斷消磨的初心,最終還是得被環(huán)境同化。
“喵了個咪”補充道:
低效的很大原因就來自于因時代改變帶來的物質(zhì)基礎和文化錯位?,F(xiàn)在去直接習得原有的社交慣習很大的問題就是這個事之前是在普通人生活之內(nèi)的事情?,F(xiàn)在問題發(fā)展到了生活之外,就有了生活領域和勞動領域的錯位,這當然也是消費領域和生產(chǎn)領域的錯位。日常社交中有兩個維度,大家是容易混為一談。一個是和立足于特定經(jīng)濟角色經(jīng)濟行為緊密相關的博弈性社交,包括“議價”、“銷售”、“分贓”,第二個可能是日常相處中不是立足于直接經(jīng)濟的角色,主要就是多元的人際交往場景中,怎么去表達自己、維持“空氣”、和氣團團。這兩個東西都會被很多“老人”用“圓滑”給應對了。
另一位成員“空空”即答:
今天其實把這些東西一律市場化衡量了,這就是說不存在非市場外的人際空間,多元的寬容的交際是一種追求。
喵了個咪最后補充道: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送禮物維系感情的情景。我們需要具體怎么做,去做客要怎么說等等,當你質(zhì)疑這種行為,就會有人告訴你說,“人都是吃這一套的,要學會這些,是對人的尊重”,如果你說“據(jù)我了解,對方并不是這樣的人”,他就會回復你“這其實是一種經(jīng)濟行為,從經(jīng)濟角度看,這樣比較慣習、省事、高效、穩(wěn)定,我們其實是為了積累人脈而社交”。他自己會把交際的功利性和交際的良善追求放在一起。這種含混性就很容易讓對方內(nèi)耗,因為當然站在這些說話人立場來說,他有很多動機。這種含混的話語像是一只蒼蠅粘在了我們的腦回路中。所以,最簡單解決方式便是指出這種含混性。我們最好是能在心態(tài)上能做一些解綁,例如對那些造成焦慮的社交技能,給出它們背后歷史、社會深遠原因,讓大家意識到困境的“時代性”,它是同時代的蕓蕓眾生的困境,再者,我們還可以給幾個場景分類,對每個場景給個基礎邏輯,讓我們自己有個嘗試的方向,要不然只能被人牽著鼻子走,陷入內(nèi)耗。
03
AI小課堂(小學生版)
顧客游戲:想象你在商店工作,遇到了一個不講理的顧客!如果你有一個“超級說法”,能讓顧客聽你的話,你會怎么說呢?來分享一下你的“超級說法”吧!
學習大比拼:小時候,老師會親自教我們,現(xiàn)在有書本、視頻,還有網(wǎng)絡課程。你覺得哪種學習方式像是一場大冒險?你最喜歡哪種,為什么?
社交小能手:交朋友的時候,溝通很重要!你覺得社交能力就像超能力嗎?如果是,你想要什么樣的社交超能力?能幫你做什么?
圓滑小達人:有些成年人說要“圓滑”,你覺得當別人要求你順從的時候,是聽話好,還是勇敢堅持自我好呢?你會選擇做誰的“圓滑隊員”呢?
代溝小偵探:大人與年輕人有時會有不同看法,像是“代溝探險”。你覺得這種不同是從哪里來的?如果你是偵探,怎么才能讓兩代人更好溝通,找到共同點呢?
AI小助手.
那么親愛的讀者小朋友們,你們又是怎么看待圓滑的呢?歡迎投稿、留言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