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青報登了昨天北京高考作文題的導語和范文。
我不懂教育,但知道教育簡單說,就是德、智、體、美、勞。德是思想道德,是靈魂,與語文教學關系最緊密。不倫古文、今文,除了辭章知識,主要應講其中的思想道德。在社會主義中國就應講馬列毛的思想道德。可是不論考試導語還是范文,都看不到。
導語列舉了“古老的經典”和“杰出的思想”兩個例子以“常讀常新”和“常用常新“相對應。”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亙古常新“則進一步引導學生不僅可以把文學、藝術、思想等作為話題,更可以把視野擴大到民族精神層面,關注中華民族的歷史與現實的活力與更新,思考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的內在原因,從”歷久彌新“的意義、方法、價值的多個角度進行寫作。但什么”思想“?什么”價值“?有什么”意義“都沒有提馬列毛的思想道德。
范文之一作者是往年高分考生。開頭,夫子自謙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然其集群圣之大成而折中之,于周道衰壞之時內化古圣之作從而誕生了儒家學說。......據我所知,老子是反對儒家禮制的,孔子是從周禮的,并未”內化古圣之作“?
文章引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若論歷久彌新之重者莫過于思想。眾所周知,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唯心論的命題,早被唯物論批倒了,怎末還歷久彌新?
AI的作者是元寶。首先,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于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列舉了詩經、道德經,沒有馬列經典。其次,杰出的思想具有歷久彌新的力量。孔子的仁愛之道,孟子的民本思想,墨子的兼愛非攻等,在歷經千年之后仍然閃耀著理性的光芒,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我知道,魯迅說他在仁字后面看到的是吃人;毛主席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孟子的民本思想是”有恒產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最后,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更是歷久彌新。舉了文天祥、林則徐等。既沒有廣大勞動人民戰天斗地的創造精神,也沒有太平天國、李自成等革命精神。
我知道,往年高分考生是近幾年學校教育出來的,學校不會對學生進行馬列毛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機器人內儲的的內容也是人輸入的主流教育內容,機器人不可能無中生有出馬列毛的思想道德的。
管窺瓢測,匆匆成文,敬請批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