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文只討論現代社會。
二,計劃
有計劃的生產比盲目生產好,不用證明。因計劃不當造的不良后果,不是否定計劃的理由。計劃不當有兩個原因。一是對已經掌握的范圍外進行想當然計劃,二是計劃能力不夠。顯然。這兩個原因都是可以避免的。公有制有了計劃生產的條件,肯定要計劃生產。
三,市場
凡生產出的產品不是生產者自己消費的生產,都是商品生產。凡商品生產的商品,都要通過交換才能進入消費。交換商品的地方叫市場。現在公有制社會的生產都是商品生產。因此,現在的公有制經濟,既是商品經濟,也是市場經濟。
私有制中的商品包含勞動力。公有制中的商品不包含勞動力。私有制的市場包含勞動力交換,公有制的市場不包含勞動力交換。公有制的商品、市場中雖然不包含勞動力,但仍然是商品經濟,仍然是市場經濟。
不叫“商品”,不叫“市場”,又叫什么?
四,生產
在公有制中,社會的生產資料屬全民所有。而怎樣用全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來進行生產,卻不能由全民來決定。公有制中的生產資料要由社會的人格化既政府來決定怎樣生產。相應地,大大小小的生產單位即企業怎樣生產,也要由政府的選定人員來決定。 民眾有權監督政府和企業領導人。但有一個前提,即必須懂得生產。
怎樣生產,怎樣經營,與政治無關。給毛澤東開車和給蔣介石開車是同樣的操作。企業因經營的需要裁員,關閉,均與政治無關。因經營的需要對偷懶使壞的員工作懲罰開除,也與政治無關。
與政治相關的內容有兩個。一個是生產什么。無產階級的生產不能生產對無產階級有害的產品。另一個是成果占有。公有制企業與私有制企業的根本區別只有一個,既剩余價值的歸屬。在私有制企業中,剩余價值歸資本家所有。在公有制企業中,剩余價值或直接或間接歸無產階級所有。
資本主義制度有一個優點,即通過自由競爭,能淘汰經營能力差的企業經營人的企業,能讓有經營才能(包括天才)的無名者脫穎而出。公有制社會應該繼承這個優點。有成功就有失敗。雖然失敗的企業會給社會造成損失,但社會得到的會比失去的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