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魏小安寫劉毅先生,也想補充幾句。
我與作者魏小安相識,他是一個大才子。文章中寫到的劉毅同志曾是我的老領導,準確地說是我大學畢業分到北京第一個認識的正部級領導。
老領導個兒不高,地道山東口音,人很和善,尤其對年輕人天然親近,參加團組織搞的活動,臨時叫,他也會來,一點架子也沒有。請部長講幾句,大家一起哄,他站起來就講,沒什么稿子,也沒見秘書給他寫稿子。
上個世紀80年代,部領導都跟我們一起吃食堂,食堂在兩棟大樓的中間,到了飯點兒,每個人手里拿一個飯盒或者是大碗,打飯時碰見了,很自然地點頭示意或者聊幾句。
那年過春節,劉部長找新分來的大學生代表一塊吃年夜飯,見大家在飯桌上有些拘謹,他嘮家常,說笑話,只可惜他那些笑話并不太好笑,南方人聽不懂他的山東土話,我自告奮勇幫著翻譯。
劉部長表揚我敢講自己的觀點,其實我哪有什么觀點,只不過是愛顯擺愛得瑟罷了。我注意到他沒吃飯,菜也吃的很少,只喝了幾小杯酒。當時我們還感慨,這么好的飯菜部長都不吃,太可惜了。
后來工作接觸多了,主要是我寫的社論評論員文章啥的,最后要他審罷,才能發表。有一次我跑去值班室(部長辦公室),一進門秘書(后來也做到了正部)就沖我擠眼睛,示意我安靜別說話。見部長從里間出來拿著稿子,邊走發脾氣,主要是嫌我們催的太急,他來不及細看,又不能不看……山東人發脾氣還是挺兇的。
發完了脾氣,他降低音量:我不是針對你個人的 ,你不要有什么負擔……
我還真有負擔,那以后,再有屎堵到腚門必須部長簽字的活兒,打死我也不去了。
部機關一個保留節目——由我模仿劉毅部長發脾氣,總是能逗得大家咯咯直笑。到現在,我都不知道,他是不是知道我私下模仿他。
現在再想起那些笑話來,一點也不可笑。一絲悲涼,襲上心頭,鼻子酸了。
老部長一點兒架子都沒有,那時候的干部作風跟今天不太一樣,比較注重平等待人,一點兒也不裝。劉毅同志就是劉毅同志,宋克仁同志就是克仁同志,孫正同志就是孫正同志,楊培倫同志就是培倫同志,紀根芙同志就是老紀同志,張澤洲同志就是澤洲同志,陳文寶同志就是小陳同志,王亞洲同志就是亞洲同志……
我們是恢復高考之后第一年畢業的大學生進了中央機關,盡管是小字輩,受到特別的歡迎。不光是劉毅部長,很多老部長老司長都喜歡說,你們是大學生啊,我們是小學生……照他的級別和經歷,其實劉毅同志的學歷不算低了,那個時候的初中生,15歲參加革命,已經不得了了,算知識分子,可他老是說,你們是大知識分子,我們是小知識分子……
懷念劉毅部長,懷念青春時代,懷念那個時候的工作作風人及與人之間的關系。
參考:
魏小安:緬懷劉毅先生,http://t.cn/A6HULMLa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