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與生俱來,能使之安身立命和繁衍發展的自有精神和自然純樸對物質感知的總括。文化隨著民族的壯大和時間的推進,不斷去粗存精,并汲取新鮮的“營養”,充盈著自己的“骨肉精血”的生旺,它是中華民族的魂魄與象征。中華文化因具備魂魄(精神、思想),是與生命肉體的融合,是中華民族強大生命不衰的永恒動力。
中醫藥就是中國先人發現的“天人合一”的原本事物,該事物是與大自然本有運動規律同向而行的,可使人順運而生。中醫藥是人學,是針對中國人自然屬性而產生的,當屬渾然整體中華文化(哲學)范疇,不是當今常謂的“知識”。
知識,是分科解析的技術范疇,是人類對歷史發展某個階段客觀境遇認知的發明創造,意在改觀其認為不合時理的事物,有隨時更新的可變性。知識,即所謂“西學”的、也就是現在時髦的“先進科學技術”,恰當地說應是“先進技術”,西醫藥屬之。因為,“科學”本身就是先進性的,如謂“先進科學”有復贅用詞之嫌。
中、西醫藥兩大陣營的“源頭”不同,其診斷、治療、用藥法則必然迥異,但為人類健康服務的目標是一致的,應當并存互尊,更應主動相互靠攏,走優勢互補,互相協調的“中西醫結合”的路子。但是,這些年來崇洋媚外肆行,西醫藥挾洋自重而奪勢,仗勢欺壓中醫藥。
毛主席曾以大智慧教導說:“西醫學習中醫”,“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就足以證明中醫藥在維護人類、尤其是中華民族生命傳承作用的重要性。
其實,若追蹤朔源,“西學”亦是由于中華文化的浸淫而興。清末學者有云:“墨子為西學鼻祖”“西學源出墨學”。西人學中,巧竊為它用,而使其技術領先。而后,西風東漸,逐漸蔓延,警醒我人,遂激活墨學,方知西學源頭是為我學,西學不過是中華文化的旁枝末節。但西人貪狠,甚或以淫技奇巧篡轉技術初衷,以惑禍人世。嗚呼!而今,必應眼光犀利高遠,切勿鼠視媚西崇外,亟當以我為主,將西方所謂“先進技術”之法,良莠鑒別,澄沙汰礫,務使其良回歸以為我用,方能益我泱泱民族的勁(jìng)力發展。
中醫藥即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立論一開始就頂天立地,充盈于天地(宇宙)之間,人在其中與天地和合且貫通(人亦是天地)。萬事皆不出天地,所以,中醫藥的立論是不需要所謂改進的,除非大自然“天地人”結構改變。中醫藥只需在使用中隨宜調(tiáo)動交替即可。因為,中醫藥的辨證論治,是在“自我”與天地間達到最大“和諧”后的實施。
而“西學”指導下的西醫藥則不然,就像在平地上搞建筑,一旦使用壽命到期,或設計不合理,就得拆了重建。就是號稱“摩天大樓”,也到不了“天”。拆舊重建,就是所謂的創新發展。無論設計和材料多么高超,使用壽命總是存在的。西醫藥的發展,即在自己制造的廢墟上摞疊,至今也沒有達到“天”的高度,更遑論順應生命和自然了。其實,西醫藥就是為了改善或糾正眼前的某種狀態,在治療原則上與建筑道理是相同的。
西醫診病擬方是單向的,頭痛醫頭,腳痛治腳,凡同病同方同藥,而且毒副作用明顯。
中醫治病卻是雙向的(或多向的),講求的是辯證、平衡,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同病不同方,一方之中,毒副作用相互制約或抵消
再說藥物,中藥(本藥)自有史以來基本未變,只有充實和隨機隨適應用的變化(組方)。而西醫藥品使用一個階段以后,副作用明顯顯現,就要廢除,重新更換新藥,就有了所謂的“創新”。說句到家的話,西醫藥的“創新”是用新的錯誤,取代舊的錯誤。不過是新藥的錯誤和舊藥一樣,得用過一個階段才能知道罷了。如此循環而已,永遠達不到人類生命與自然的至高點。
這里所指的中醫藥,是真正意義上的中醫藥,不是被西化的中醫藥。
中醫藥是一個渾然有生命體溫的整體,而西醫藥卻是冰涼的一條線。
西醫藥界應該清楚,不要以眼前強勢,打壓中醫藥,要懂得“西學源出墨學”。同時也懇請真正的中醫藥界,以回歸民族本心,壯大民族氣節,挺起民族脊梁為己任。千萬莫要忘記,沒有西醫藥的時候,中華民族是怎樣繁衍生息的!
我崇尚中醫,但不反對西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