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有句老話,叫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千百年來,我們都把這句話當作真理,天生就討厭“世襲罔替”的門閥政治。但美國不一樣,美國的王侯將相,真有種乎。
就在前些天,美國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華盛頓州的一名眾議員喬爾·麥肯泰爾(Joel McEntire)因為要參加海軍陸戰隊訓練,將自己的位子指名讓給了他的繼女莉莉安·黑爾(Lilian Hale)。小姑娘接受“禪讓”時還未成年,正在下哥倫比亞學院修讀護理學,要等幾天后過完18歲生日才榮登寶座。“議員”,在美國的民主體制中,是一個非常神圣的身份,但這么神圣的身份,就這么給了一個還在上學的孩子,只能說是父女情深、令人動容了。
喬爾·麥肯泰爾和莉莉安·黑爾
更讓人吃驚的是,光在華盛頓一個州,這種事就不只發生過一次。2017年,州參議員約翰·布勞恩(John Braun)就指定自己的妻子代他任職;而另一位州議員邁克·克萊德勒(Mike Kreidler)的老婆在被指定進入國會后,更被其他議員“一致好評”,成為了參議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北美版“舉賢不避親”,讓人覺得像回到了門閥政治的封建王朝。
在美國,議員是可以禪讓的,官位是可以繼承的,不用過分驚奇。
1魏晉遺風,美國的大小門閥世家
魏晉南北朝時代,我們確實也講門閥世家、貴族傳承,以至于一幫沒有真才實學、游手好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貴族子弟都能繼承爵位和官職,某些世襲的“將軍”們連馬都不會騎。
號稱“魏晉風骨”的“名士”們磕五石散,赤身裸體上街狂嘯,追求毫無約束的自由,推崇斷袖之癖、龍陽之好……是不是和今天某超級大國有些神似。不過,比起社會風氣,歷史上最終使王朝走向衰落的還是以士族制度為核心的門閥政治。
今天的美國,是真正繼承了魏晉遺風,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著大大小小的門閥世家。上世紀美國炮制的“蘇聯笑話”中有一則說到:“將軍的兒子問他自己能否成為將軍,將軍表示沒問題。兒子又追問自己能否成為元帥,將軍卻回復不能,因為元帥也有自己的兒子!”諷刺的是,這個段子諷刺不了蘇聯,卻能嘲笑美國自己,蘇聯的將帥們幾乎都是平民子弟出身,靠自己的軍功打出來的,而美國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他爸爸就是美國中將和西點軍校校長。
布什父子
在美國,官二代官三代甚至官十代都不算什么稀奇事件。學界和媒體給美國官場的門閥起名為political family或political dynasty,一個叫家族,一個叫王朝,可以看出濃濃的封建殘余。如果以有兩名以上家族成員在國會級別任職為標準,美國至少有700個以上的政治門閥。如果把條件放寬到州層面和各種政府部門、司法機關,數量還會更多。當然,僅僅兩名國會議員在政治門閥中屬于不夠看的水平,真正的大門閥要么三代以上都是國會議員,要么父子蟬聯州長幾十年堪稱節度使,甚至還出過多名總統。
從健美運動員到政客
提到政治門閥,就不得不說美國的“四大家族”,作為老牌勁旅他們每一個都實力非凡。首先是美國立國之初的亞當斯家族,塞繆爾·亞當斯(Samuel Adams)和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都是國父級別的人物,而后代昆西(Quincy Adams)也先后出任眾議員、國務卿以及總統。第二個是羅斯福家族,先后產生兩名總統自然不必多談。第三個肯尼迪家族身為后起之秀也產生了總統和多名國會議員,當前仍有26人活躍在政界。最后是布什家族,從為胡佛總統擔任顧問的祖輩開始,直到擁有兩名總統,小布什之弟還曾于2016年參加大選,險些實現一門三總統的壯舉。
如果說這些大家族離普通人過于遙遠,那著名影星施瓦辛格則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從健美選手到演員再到州長的勵志故事離不開自己的好妻子。施瓦辛格的太太瑪麗亞·施萊弗(Maria Shriver)是肯尼迪家族成員,她的母親是肯尼迪總統的妹妹。而瑪利亞的爸爸薩金特(Sargent)作為肯尼迪家族的女婿,也曾經在1972年作為副總統候選人活躍于政壇。施瓦辛格能成為肯尼迪家族的金龜婿,當上州長當然是順理成章了。
2門閥政治的背后,是龐大的利益鏈條
門閥政治使得少數人壟斷政府職位,依靠血緣、聯姻、門生等關系把持權力。在白宮浸淫多年的內部人士斯蒂芬·赫斯曾經對這種現象進行過調查。他發現,“在明尼蘇達州,兩名議員的兒子正在角逐席位;在弗吉尼亞州,林登·約翰遜(曾任美國總統)的兒子成為了副州長;卡特總統的兒子也在擔任州參議員。”在另外一次針對路易斯安納州的調查中,學者還發現在785個公職人員中,至少四分之一有親屬也在擔任公職,其中209個決策者崗位中,每人至少有兩到三位親屬擔任公職。并且在這些人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職務是從親屬那里“繼承”來的。在關系網中最大的22個門閥中,出了107位官員。
除了這些傳統裙帶關系外,美國還有新奇的“遺孀繼承制”。在議員于任中去世后,其遺孀往往能遞補上位,而且她們還能繼承家族的政治影響力,如上次美國大選中共和黨大佬麥凱恩的遺孀辛迪,反過來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表示支持,輿論一時嘩然,也讓共和黨炸了鍋。
“奮斗一生,發現“早有蜻蜓立上頭”
特朗普當年上任后,先后任命自己的女婿庫什納和女兒伊萬卡擔任白宮高級職務,此二人作為完全沒有政府工作資質的素人,不但尸位素餐,甚至還利用權力為自己謀求巨額經濟利益。雖然他們表面上都宣布“放棄一切工資”,但庫什納家族的房地產和簽證中介事業都利用“上面有人”獲取了大量好處,更不用說本身就是商業大亨的特朗普家族。就任總統后,特朗普的企業交由兒女打理,其間的偷稅漏稅、虛假報賬等問題現在還在被民主黨窮追不舍。
如果說特朗普尚且屬于自己動手,邁蘭公司丑聞則是多方勾結損害民眾利益的典型。聯邦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的女兒希瑟·布雷施 (Heather Bresch ) 擔任邁蘭制藥公司總裁時,依靠其母親蓋爾·曼欽(Gayle Manchin)在州教育委員會的關系,強制在各個學校醫務室配備其公司產品EpiPen(一種腎上腺素注射器),且將每支價格從100美元暴漲到600美元,壓榨起美國下一代來是毫不手軟。在全美存在的各種旋轉門政治、不同部門互相“行方便”的潛規則就更不必多說,只要你身處政治門閥,就總有腐敗的空間。
布雷施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3各大家族維持統治的秘訣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美國的政治門閥能夠經久不衰,自然有他們的一套秘訣。在培養接班人、遺產傳承、愚化民眾上,精英們下足了力氣。
美國門閥對自己的后代,從來都不會采取“快樂教育”,而是從小在音樂、美術、社交等各方面加強培養,為的就是讓他們能夠接好自己的班。哪怕是最不入流的子孫,像肯尼迪家族的很多小輩都有吸毒、酗酒的惡習,也依然能夠光明正大地拿著推薦信進入耶魯、哈佛等知名大學。相反一個普通孩子想進入名校,先要在社區學校惡劣的環境中混出頭,還要在體育、競賽、義工等等裱花項目上過關,再拿到有分量的推薦信,即使入學也可能背上需要還幾十年的貸款。在教育成長階段,門閥子弟就已經比普通人占盡先機。
在金錢上,門閥們也會偷奸耍滑、想盡辦法把資產一分不少地傳給后代。雖然美國有著高額的遺產稅,但規則對于門路眾多的高層們并不通用,各種慈善基金、信托基金就是專門用來給精英階層避稅的。為什么美國的富豪中有那么多動輒裸捐的大善人?因為若是直接留給后代,遺產將按照法律被收取50%的巨額稅金,子孫還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那么別說“五世而斬”,恐怕到第二代就要被斬沒了。但通過捐給基金會,不但能夠合理避稅,還能為后代提供一份穩定的收入。慈善機構的掌權人工資并沒有限制,拿個6、7位數的年薪稀松平常,其來源自然是捐獻到基金會中的錢。
此外,按照美國法律規定,慈善基金會只需拿出5%的資金開展慈善事業即可,其他款項用于人員開支、宣傳等都無所謂,進一步降低了洗錢的壓力。別小看這5%,這已經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限制。君不見在出臺此規則前,前總統特朗普所成立的基金會毫無顧忌,將大量資金支付給特朗普自己的企業和開展政治游說,對承諾的捐款卻很少兌現,最終在2018年被政敵圍攻,迫于壓力強制解散。
前面兩招保證了門閥世家有錢有權有圈子,而要避免美國人民奮起反抗,美國精英們還會在愚民之術上做足功夫。老墨前面也跟大家聊過美國文盲的問題(詳見《原來美國有這么高的文盲率,而且能左右政治!》),為了讓普通民眾無暇思考階級固化、利益分配等社會深層問題,門閥們還會控制媒體和教育部門通過制造“身份政治”想盡辦法分散民眾的注意力。
LGBTQ權利運動、“黑命貴”運動、泛化動物保護、極端環保等在美國大行其道的“政治正確”,本質都屬于“縱切”政治,它們不是按照人的財富占有情況和生產關系劃分,而是利用每個人的身份為其貼上各種標簽。這就導致男女之間打架、愛貓和愛狗人士打架、吃肉的和吃素的打架……平民的輿論場變成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這樣一來,對社會不滿的民眾就想不到自己的處境是受精英壟斷所致,而是精力耗費在“底層互害”之上。
在過去幾十年里,美國依靠金融、科技和軍事霸權在全球收割,借助帶血的利益維護了門閥的統治。
那么在美國通脹高企、政治極化、黨爭紛沓、社會撕裂的當下,門閥政治這顆炸彈何時引爆,讓我們拭目以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