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缺乏勞動力嘛,從總數量來看,勞動力十分地充足。如果分成一個個地國家來看,仍然是勞動力充足的,無論是韓國、日本、歐洲還是美國,本國勞動力都是充足的,但是他們為什么要引入“外勞”,無非是外勞便宜罷了,為什么要延遲退休,用老年人,卻不用失業或躺平的年輕人,結論也是便宜而已。
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這就要扯到經濟學中的社會關系了,目前的經濟活動中,有兩種形式,一個叫“資產所有”,一個叫“勞動所有”,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活動采取的是“資產所有制”,那么結果就是“按資分配”,而不是“按勞分配”,那么勞動者本身就成為了資產活動中的生產設備,在會計學中是要計入生產成本的,既然屬于生產成本,把成本降到最低,就是資產所有者的硬性要求。
有人說,一個老板能頂得上1000個普通人,沒有老板,整個國家都不行,這仍然是從資產所有者的角度去講的,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的老板多如牛毛,為何還有那么多的工人運動呢,最著名的有三次,法國里昂絲織工人的武裝起義、英國的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
原因是所有的企業都太黑了,英國的老板只用童工,不使用成年人,因為童工便宜,那些紡織廠的工作時間長達20個小時,海涅的詩歌《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就寫出了紡織工人的悲慘生活,這詩,我念書的時候,教科書上有,不知道現在的教材還有沒有了。“德意志,我們在織你的尸布,我們織進了三重咒詛——我們織,我們織!”
歐洲人的后來的福利制度是怎么來的,這是蘇聯的功勞,蘇聯說,人民要翻身,經濟活動要從“資產所有”轉向“勞動所有”,因為資本的生產方式結果必然是嚴重的兩極分化,大多數人會淪為生產耗材,社會要用勞動者對消費需要的滿足來取代資產者對資產增值需要的滿足,從“誰投資誰受益”變成“誰勞動誰受益”。
西方的資本家現在都被洗白了,要多看看西方工業發展史,那簡直是慘絕人寰的一段歷史啊,我估計現在全世界為了招商引資,很多國家的書上都不提這段黑歷史了,但是不能被關進籠子里的資本,明顯又開始要恢復當年的兇狠了。當年的突然轉變,是被暴力革命搞怕了,整個歐美工人生活最好的時期,是在蘇聯解體之前,敵人總是宣傳掛路燈,資本家只能做出讓步。
沒有敵人的威懾之后,歷史開始輪回,本來“勞動所有”是錢為人服務,現在又變成了“資產所有”,錢就開始統治人了,人被錢奴役,導致了公共服務,如醫療、教育、行政等等,都變成了搞錢的手段,大量的人都在想著,我不勞動,但是也有錢用,這就誕生了更高級的剝削,那就是金融,“資產所有”好歹是實體,主體雖然剝削勞動者,但勞動者還能吃口飯。但躍進到“金融所有”,那就是橫掃一切了,他不但不提供崗位,仍然剝削你。
把這個解釋清楚了,就會明白,勞動力不足是個偽命題,他們只想用最便宜的勞動力而已,如果引進外勞不足以應付的話,就延遲退休用老人。
這下子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年輕人一看這個形勢,干脆不結婚不生育,結果真的引發了勞動力不足。年輕人真的生了孩子,也沒辦法撫養,如果延遲退休,年輕人在上班,那么他父母必然也在上班,孩子根本沒人帶。
有人說,越窮越生,這是沒看到本質,是因為家中有閑人,就會生的多一些。比如農村,假如沒有出去務工,父母就相當于“自由職業者”,生了孩子有人帶,生2-3個很正常。一旦你成為工業鏈條上“工具人”,自然就少生或不生了,這就是為什么工業越發達的地方,生育率越低。 城市里面,只要父母退休早的,或者自己做生意的,生的孩子都會多一些。如果夫妻都是兩班倒打工的,而且他們的父母也在城市務工,往往只生一個。
延遲退休能解決勞動力不足或者促進國家發展么?顯然不能,這條路韓國、日本、歐洲都在走,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面,告訴大家這招沒用。延遲退休,只會造成勞動力越來越沒有了,因為大家都不生了,也不能促進國家發展,會形成老人政治、老人經濟,整個社會沒有絲毫的朝氣和競爭力。日本工廠里面上上下下都是些老年人,現在連創新思維都沒有了。
資本主義國家里,不是年輕人沒有,是你不讓年輕人上,在會計學上,你不是人,是生產成本,這樣計算的話,后面怎么會有勞動力呢。只有提前退休,才能解決這個痼疾。提前退休了,讓所有的年輕人都充分就業,他們年富力壯的體力和思維才是國家的財富,而提前退休的人,幫自己的孩子帶孫輩,形成新的勞動力。
不過這種美好的設想,需要生產關系從“資產所有”、“金融所有”轉變為“勞動所有”,一言以蔽之,就是把人當人,不能把人當成生產成本,消滅人格化的資產者,消除人們在資產所有上的差別,使勞動所有的權利得到體現。
我建議40歲退休就可以了,但并不是40歲就發退休工資,用的是“漸進式退休方法”,只有到了60歲,領取正式的退休工資,40-60歲之間的退休工資,用漸進式,月入300-1000慢慢漲上去,等到60歲才拿正常退休工資。
這也不是強制,你也可以選擇40歲不退休,一直做到60歲,尊重個人選擇。整個世界幾乎都達成了共識,不能使用童工,只要有人帶頭用童工,必然會造成成年人失業,這個英國人已經嘗試過。但為何現在大家卻理所當然地用老年人呢,這和使用童工的性質有什么區別?
把老年人解放出來,去做服務業,給家庭帶孩子也是服務業,去托兒所帶更多的孩子,也是服務業,讓年輕人出來工作,發展智能制造業,每個人沒有必要工作那么長時間,一天6個小時就夠,勞動力也好,產業升級也好,就再也不用擔心了。
社會發展是為了所有人,不只是為了少數人的資產增值,沒有人的解放,搞成了錢對人的奴役,結果必然是人沒了,錢也沒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