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改革前的時代的看法,媒體上有關截然不同的看法,存在爭議在所難免。許多人懷念那個時代;而有些人則竭力反對那個時代,甚至把那個時代說得一無是處。在這里,當然是既有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的區別,更有認識能力的區別。
對于有許多人懷念過去的現象,我的看法是,與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沒有關系。現實的經濟性質上具有勞權經濟與產權經濟的區別。因此,現目今許多人懷念過去,與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無關,而是人們懷念勞權經濟。
對此,有位網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那個年代,占中國人口近90%的農民,有什么勞權?”
現在就這個問題,我作一個回答。
勞權,顧名思義,就是勞動者的權利。
勞動者的權利要求在不同的條件下,是不同的:
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由于勞動者除了自己的勞動力外一無所有,他必須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自己需要的生活資料或生活費用。因此,勞動者的權利要求,表現為勞動力所有權。所謂的勞動力所有權,就是勞動者可以決定自己的勞動力出賣給資方或哪家企業,以及與資方或企業進行議定勞動力價格或工資的權力。工資就是勞動力價格的表現形式。
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在建立了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制度條件下,勞動者是以勞動所有者的身份參加集體生產,其生產過程的實質是勞動者與其他勞動者聯合起來,通過自己為企業、為社會提供勞動而取得消費資料或消費價值。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的勞動者的權利要求,就表現為勞動所有權。而所謂的勞動所有權,那就是勞動者作為勞動所有者,憑借投入生產過程的勞動量參與企業生產成果分配和管理企業的權利。通俗地說,也就是勞動者當家做主(管理企業)和按勞分配的權利。
那么,在改革前的人民公社,勞動者的權利要求是什么樣的權利要求呢?
是勞動所有權。
我們都知道,在人民公社的生產隊是采用工分分配方式。當社員參加生產勞動時,隊里給你記工。到年終時,根據每個社員取得的工分總量,乘以生產隊的工值,那就得到個人收入。一方面,你投入的工分量越多,你的勞動收入也越多;另一方面,生產隊搞得越好,那么每工的工值也會越高,也就是說,勞動者的收入與個人勞動投入量,與生產隊經營狀況是呈正比例關系。這是分配方面。在管理上,生產隊社員大會是最高的權力體制,生產隊由社員大會決定隊委會和隊長,來管理生產隊。由此可見,無論是在管理上還是在分配上,生產隊模式,都體現勞動者的權利要求,即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
對于農村大集體,對于人民公社的爭議是一直存在,長久不息。許多人都是持否定態度的,甚至包括許多經歷過的農民也是持否定態度的。但是,除了我國農村大集體時期的生產隊模式,勞動者可以直接決定生產隊的管理者,勞動者可以憑借自己投入的勞動量參與集體生產成果的分配,還有其它時候、其它地方存在著這種體現勞動者的勞動所有權的企業或生產組織嗎?沒有。
原因很簡單,生產隊的制度是勞權制度,是以社員為主體的、體現社員消費需要的勞權制度。而工商企業建立的產權制度,是以資產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資產者利益要求的產權制度。
對于老百姓而言,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不是關鍵。關鍵的區別在于這個企業是體現誰的權利要求?是體現的何種權利要求。一句話,是產權經濟還是勞權經濟。產權經濟,以資產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經濟,意味著滿足的是資本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得利的主要是少數的企業經營者;而勞權經濟,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經濟,意味著滿足工本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滿足的是全體勞動者的利益要求,受益的是絕大多數人。
明確社會主義概念必須了解勞動所有權和勞動力所有權的區別。勞動者可以以勞動所有者的身份出現,也可以以勞動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當勞動者以勞動所有者身份出現時,勞動者的利益要求表現為勞動所有權;相反,如果勞動者以勞動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現時,勞動者的利益要求表現為勞動力所有權。兩者是有根本區別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是勞動所有者,與此相適應,勞動者的利益要求也表現為勞動所有權,而不是勞動力所有權。就象談到資本主義企業就離不開產權一樣,談到公有制企業,談到社會主義企業,就不能不談到勞動所有權,因為就象產權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企業的基本權利一樣,勞動所有權是公有制企業或社會主義企業的基本權利。那么,什么是勞動所有權呢?所謂勞動所有權是勞動所有者的權利,它和資產所有權相對應,包括勞動分配權和勞動管理權兩個方面。勞動所有權在分配上的要求表現為“誰勞動誰所有”,它又既包括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生產結果分配模式,也包括按照勞動者投入勞動量的差別分解企業生產經營成果兩個方面;勞動所有權在管理的要求表現為“誰勞動誰經營”,它包括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管理體制(即企業建立職工大會、職工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職工按照個人勞動量在企業勞動總量中所占比例行使管理權--即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工一票)。平常我們常說,社會主義企業要讓勞動者當家作主,要實現按勞分配。這“勞動者當家作主”就是參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勞動者都可以作為主人管理企業,社會主義要讓勞動者當家作主無非是說社會主義企業要體現勞動者的勞動管理權;至于按勞分配,無非是要體現“誰勞動誰所有”的分配原則,滿足勞動所有者在分配上的基本要求。社會主義企業必須體現勞動所有權本來是常識性的東西,只是人們囿于傳統的產權觀念,再加上蘇聯模式的自然影響,以至不能形成對勞動所有權形成明確的認識。
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只是社會生產資源配置方式區別,而勞權經濟與產權經濟則是以體現誰的利益要求的問題。市場經濟與計劃的區別是以指令性計劃主導經濟還是以價值規律的自然作用主導經濟的問題;勞權經濟和產權經濟是工本主導經濟還是資本主導經濟的問題。前者表現為社會生產發展的技術性問題,后者表現為社會生產發展的利益屬性問題。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就是通過社會經濟是勞權屬性還是產權性質體現出來的。既然社會主義是勞動者當家做主和實行按勞分配,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必然是勞權經濟或勞權經濟為主體,而不是產權經濟或產權經濟為主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