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會,很多人信奉——“看破不說破”的社會哲學。
孔老夫子說過,“敏于思而訥于言”,意思是臨事之時,要多想,慎言,少言;俗語也常說,“言多必失”,這些是不是“看破不說破”這種當今中國社會哲學的源起呢?總之,很多中國人都謹小慎微、謹言慎行,生怕“禍從口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使得無論在官場上,還是在社會上,“因言致禍”的事例比比皆是;甚至封建社會有些時期,神經質的統治者們捕風捉影,大興“文字獄”,致使那時代的知識分子們“避席畏聞”,戰戰兢兢,噤若寒蟬,這真是“中國社會歷史的悲哀”!但時至今日,我要說,話可以慎言,卻不可不言;甚至有時自己認為正確的話,即使還未經事實檢驗,也盡可以說出來!
其實,即使在封建統治階級鉗制言論自由的古代,仍有不少進步的思想家寧愿舍棄身家性命,也敢于在沉沉黑夜中吶喊出正義之聲。例如,我國明代偉大的回族進步思想家李贄就是這樣的代表。在那個封建思想如鐵桶般禁錮的年代,他就敢于對封建統治者精心包裝的大圣人——“孔老夫子”辛辣嘲諷,公開宣稱自己是孔孟圣賢儒學的“異端”;他痛斥批判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假道學,抨擊當時的貪官污吏,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李贄的思想使當時腐朽的封建統治者們感到恐慌,其人終于死于明朝統治者的迫害之下。
人類社會的進步史絕不是和風細雨、悠悠然的,而是如魯迅所說的“血戰前行”的!如果沒有如李贄一般進步的仁人志士的犧牲,人人都奉行謹小慎微、謹言慎行、“看破不說破”的“烏龜哲學”,那么壞事永遠還是壞事,壞人永遠還是壞人,社會的運轉永遠都是“惡性循環”,永遠不會有進步的發生,也就不會有我們今日多數人對文明的享受。
毛主席時代是我國歷史上言論最自由的時代,“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這四大自由是在當時被寫進憲法的公民的基本權利。那時的中國青年朝氣蓬勃,思想積極,生產生活熱火朝天,國家一片欣欣向榮;那個時代對于整個中國社會歷史的價值是不容抹殺的,歷史越往前發展,那個火紅年代的寶貴價值將越為人們所認識。然而,20世紀70年代末的“春風”吹起之后,鉗制言論的手段——“不爭論”,涂脂抹粉地重現于中國;可是,民智既開,歷史洪流就如滔滔江水向東,是任誰也無法阻擋的;蚍蜉撼樹、螳臂當車,逆歷史而動之人終會撞得頭破血流;歷史將會證明,他們不過小丑而已。如今的中國,人民群眾漸漸覺醒,“毛主席熱”悄悄升溫,無產階級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升華已漸露苗頭,中國社會形勢向“毛澤東時代”的回歸已經在望。在這個承前啟后的時期,每位覺醒的群眾都應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但要能夠“看破”不合理的社會現象,識別反動的思想言論,更要敢于“說破”其邪惡、荒謬之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終將反動的思想言論駁倒,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重行付諸于實踐,推動中國社會向著歷史正道的回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