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什么叫認真,比方說說話,說假話算不算認真,顯然是不能算的,只有說真話才能算作是認真。我們的宣傳,應該說真話,也必須要說真話。
國家的宣傳,我以為應該具備這樣幾個基本的要素,第一,說真話。這是最基本的。說真話人民才會愿意聽。第二,順應民心民意。第三,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說到做到。如果說到做不到,只說不做,還不如不說。說到做不到本質上是一種欺騙,是非常要不得的。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無論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都必須要符合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的利益。這樣才能贏得人心,贏得人民的認同,贏得人民的贊同,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一個國家如果不能贏得人心,贏得人民,這個國家治理是失敗的,也是好不了的。
網絡的發達,讓中國人民覺醒了。今天的中國,在被內外資本沉重壓迫剝奪以后,中國人民真的已經覺醒了。在人民已經醒悟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的政策,我們的媒體宣傳,仍然一味地說假話,或者完全不顧人民的利益,與人民擰著來,是根本不行的。那樣,只能讓人民拒絕宣傳,甚至把人民推向宣傳的反面。
今天的中國,如果有人能夠做一個隨機問卷調查,當今中國有問題嗎?恐怕一萬個人一萬個人都會認為有問題,而且有許多問題。最嚴重的問題,當數改革開放的問題。改革開放本身當然沒有問題。改革,是可以越改越好,越改國家越富強,越改人民越富裕越幸福的,開放也可以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富裕強大。但是很遺憾,我們沒有。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把原本非常好的社會制度改沒了,我們搞了私有化市場化外資化的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我們把公有制搞成私人的、外資的,難道是正確的嗎?我們讓幾千萬上億的工人階級下崗失業,把他們推入市場,從此失去國家主人翁的地位,在社會上自生自滅難道是正確的嗎?我們讓外資肆意收購控制我們的民族工業,讓它們在中國狂賺的盆滿缽滿,還不經意間遏制了中國科技進步難道是正確的嗎?顯然都不是。
我們的宣傳,似乎總是在說,改革開放使中國富起來了,中國人民也富裕了。可今天的中國,國家幾百上千萬億的負債,許多地方政府連工資都開不出,也沒有錢給予人民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貧窮落后”的朝鮮,包括走了資本主義的俄羅斯,甚至包括印度——都給予了自己的人民的國家福利,能說中國富起來了嗎?中國6億人一個月只有區區千元,還要背負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四座大山的沉重壓迫,能說人民富裕了嗎?
私有化市場化外資化的改開,導致了國家貧富差距巨大,人民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在外資切走了一大塊以后,余下的百分之八十,又進入了百分之二的少數人的腰包。這是今天的中國不能富強,絕大多數中國人民也并不富裕,還要被四座大山沉重壓迫著,人民怨聲載道,國家內憂外患,內外交困的根本原因,是今天中國一切矛盾和問題的總根源。
這些活生生的沉重現實,今天的中國人民都已經看的非常清楚了,也讓中國人民覺醒了,醒悟了。在改革開放明顯存在著問題,在人民都已經看清了問題的根源的情況下,我們還能夠繼續不管不顧地無事一樣地肯定、堅持嗎?
很明顯,中國的私有化市場化外資化改革開放是有問題的,是根本錯誤的。明明錯了,卻偏偏要說它正確,還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不是要堅持錯誤嗎?這樣如何能夠贏得人心,贏得人民?
私有化市場化外資化改革開放,可以說是當今中國最大最嚴重的問題,是根本性方向性顛覆性的錯誤。如果我們連這種根本性方向性顛覆性的錯誤都不敢承認,不敢直面,還算什么共產黨,還配叫共產黨嗎?這個問題不直面,還談什么實事求是,談什么為人民服務,談什么不忘初心;這個問題不解決,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只怕是都是不好交代的,說不過去的。
國家的大政方針,關系到國家的富強,關系到人民的幸福,人民是有權發表自己的觀點的。因為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是不能欺侮的,違背民心民意是不行的。事關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國家大事,不能任由少數人說了算,而應該由人民說了算。
中國私有化市場化外資化改革開放的問題,是需要解決的,越早解決對國家對人民越有利,久拖不決肯定是不行的,而且我相信遲早有一天是一定會解決的。其實要解決,說難也難,但說容易也容易。改革開放搞錯了,改過來就是了。只要我們愿意做,是完全能夠很容易做到的。因為,我們有強大的民意基礎,黨心、軍心、民心、黨員之心,都在共產黨一邊。這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巨大力量,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巨大動力。
中國私有化市場化外資化改革開放的問題,其實是道路的問題,是方向性的錯誤的問題。中國今天一切的矛盾和問題,人民的苦難皆由此而來。直面問題,承認問題,改正錯誤,是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只要我們能夠以共產黨的革命初心,以共產黨的無私,以共產黨一心為國家為人民的精神和勇氣,重新帶領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困局,是完全可以輕松化解的。2024.2.1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