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列有一句經典的議題,叫做“無產者沒有祖國”,或者“工人沒有祖國”,小畢以前的文章里也引用過,但我現在必須指出,這句話里存在一個翻譯錯誤,進而引發了一系列誤解,我們必須要重新反思這段話。
工人沒有祖國出自共產黨宣言
國家是一個政治概念,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而祖國,是一個地理文化的概念,無論是資本家還是無產者,人生來就在一定地域,一定文化內活動,所以在客觀上,人人都有祖國,無產者不僅有祖國,更對祖國有深厚的樸素歸屬感,一個法國街頭游行的工人,可能臭罵法國政府,但正是因為他對自己生活的土地和人民感情深厚,他們才愿意主動走上大街斗爭,無產者有祖國,對祖國感情深厚,即使他反對當下的資本主義執政者,也仍然熱愛本國的土地和人民。
到了資本家這里,情況可就不同了,資本家雖然有祖國,但他們對祖國毫無感情,作為資本馴服的產物,他們的一切感情,都皈依了資本增殖的本能,他們從外國招徠資本,想盡辦法降低祖國里無產者的待遇,為了逐利盲目的開發,無顧忌的制造污染,加重環境負擔,資本家客觀上有祖國,但是在他們的心目中,是壓根不在乎祖國的,相對于“無產者沒有祖國”這個假命題,資本家才是真正的“沒有祖國”。
資本家沒有祖國,這句話是客觀真理,在增殖資本,擴大剝削這一點上,資本家是毫無底線的,為此背叛血親,出賣祖國的資本家更是不計其數
上世紀20年代,列寧對德國社民黨的批判中,就著重指出了修正主義混淆國家和祖國的概念的問題,一戰爆發后,歸附了德國當局的德國修正主義者公開混淆無產階級祖國與國家的概念,以“報效祖國”的名義,哄騙德國人民為帝國主義的權力爭奪流血犧牲,列寧大力批判了這種謊言,我們要認識到,無產者有祖國,并且深切的熱愛著祖國,這種熱愛絕不能異化成對資本家政府,對資產階級當局的熱愛。
最后,我們來看看“無產者沒有祖國”這句經典議題的出處吧,下圖是我一位功底深厚的馬列老前輩的講解。
我再用自己的話說一遍,“工人沒有祖國”這句話之所以被翻譯成“祖國”而不是“國家”,乃是一個翻譯錯誤,也有可能是翻譯者理論功底不足,混淆了祖國和國家的概念,而這個翻譯錯誤,在陳望道的翻譯中就被糾正,陳望道特地標注此處的“國家”是統治階級的暴力機器,這個標注,以及這句話的原意,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