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在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明確,不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從國際上來看,多數國家的高校不為碩士生提供住宿。儲朝暉認為,提供住宿是高校的輔助功能,在過去的計劃體制下,高校為管理更加有效而提供住宿,而從高校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不提供住宿應該屬于一種常態。(中國新聞網)
變化出現了,專家也辯解了,高校沒有錯,專家也很有理,那么究竟是哪兒出問題了?
專家的解釋是跟國外接軌,然而國外高校不是第一天才那樣,我們為什么過去不接軌,今天才想起來接軌?我們天天喊著不走邪路,可是一出邪招,就跟國外找理由。
國內國外情況不一樣。國外本科階段就開始普遍半工半讀,而我們多數到了研究生還是純學生,沒有收入。國內研究生不是租房不能自理,而是沒有那個經濟能力。高校為所有全日制學生提供宿舍,實際是一種福利,以遠遠低于市場的價格解決學生住宿問題。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大學是公立大學,目標是為國家培養人才,國家免費的劃撥用地、大量的投資補貼,來保證學生不因經濟問題而放棄學業。如果這些做法變了,意味我們的辦學宗旨也變了。
我國的多數重點大學都位于一二線城市,市場房租價格非常之高,白領都難以承受,更何況學生。
專家說著不提供住宿屬于“常態”,但是看高校的做法,卻是先從非全日制和專碩開刀。非全日制,尚可理解,其中有很多是屬于在職的,能有收入支撐。而全日制專碩,很多就是從本科直接考上來的,一天沒工作過,哪來的錢支付每月幾千塊的房租?可憐天下父母,要被啃得連渣都不剩。
可見在高校眼中,也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先把分數較低的非全和專碩給甩出去。并不是真的準備跟國外接軌,把住宿全盤社會化,而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理由:學生太多,宿舍不夠用了,所以這個福利注定無法提供給所有學生了。那么給誰不給誰,比較公平的辦法,還是拿成績排隊,成績好的繼續享受國家補貼,不夠好的就得自己掏錢支持學業了。
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擴招,瘋狂的擴招。近年來研究生擴招的步伐十分迅猛,而考研人數也與年遞增。考研火爆的前因是大學擴招,從當年的天之驕子,到今天的人均有大學可上,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學生含金量下跌,每年一千萬畢業,一多半找不到工作,只能通過考研來提升競爭力和拖延就業。很多名校的校園面積本來是非常大的,但是抵不過連年擴招,終于盛不下了。
大學不是義務教育,沒必要因為考的人多就增加名額,除非你特想掙這筆學費。大學的目標本來是培養高層次人才,文憑發得太濫并不會增加高級人才的比例,而只能水漲船高讓教育更卷,是不是讀書的料都來考大學考研,念完了也白念,找不到工作。教育不是賣菜,你肯掏錢我就給你東西。完全市場化邏輯會毀掉初心和宗旨,造成種種匪夷所思的事情。
但是現在木已成舟,我們不能刻舟求劍,大家知道根源就好了。作為高校,現在確實沒有辦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拿成績排隊還算好的,大家別鬧。高等教育的第一關本來就是篩選可造之材,好苗子各種補貼給上,獎學金拿上,次苗子只能自費上大學上研究生,未來就是這么個趨勢。正如現在高中生人均都有大學上了,但不是所有大學都被認可,也就985/211等最優秀的一部分能順利就業或深造,算算比例,比當年天之驕子也沒高多少,這就是是社會分工中高級人才的正常比例。
所以面向個體的建議,要認清現實。學習上的努力要趁早,如果感覺此路不通,分流也要盡早,別等到沉沒成本太高進退兩難。將來的趨勢就是后部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越來越貴,還越來越水。最開始雙非考研改換門庭還有點用,現在研究生也水了,這條路也慢慢堵了。研究生畢業送外賣的越來越多,何必走這七八年彎路?
建議廣大學生和家長,別再被大學生的虛名蠱惑,價高質水,那是騙人都騙不了的東西??即髮W就瞄準985、211、雙一流等有含金量的學校,民辦二本不如不念。如果中學階段感覺無論如何也到不了這個水平,建議盡早轉彎,轉投多快好省的職業教育,現在還能優選行業賽道。有些職校畢業直接能當地鐵員工、鐵路職工、甚至飛機修理等等,又是大國企,收入也可以,遠比你死磕書本七八年花幾十萬念個沒人要的二本三本非全專碩最后只能入職美團要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